1.育兒心得怎么簡單寫
幼兒園老師說,要寫育兒心得.說起育兒心得,還真總結不出個一二.芊芊是我經歷了五年三次保胎后流產,最后一次保胎躺床上四個月才保來的小福寶,所以從出生開始,我可能比其他的媽媽對寶寶投入了更多的溺愛.每天下班回家,我都會要求能和芊芊擁抱一下,靜靜的抱著,我對她的母愛在泛濫,她對我的感情在增加.芊芊經常在抱好后會“吧唧”一聲給我一個吻,那時感覺自己真是最幸福的媽媽.我對芊芊的要求并不高,健康、快樂就行.所以報名參加的那些早教課、培訓課都是以玩為主的內容,如創意手工、烹飪、畫畫等
2.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簡短50字左右
大家好!
老師安排我在這里發言,與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當老師交給我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心里的甜蜜的,因為小語自身的乖巧,讓她成為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好同學,我們當家長的,心里自然是欣慰的。但事實上我也慚愧,跟好多家長比,我覺得自己為孩子做的并不算多,我也不能全面總結教育方法的對與錯,所以今天,我在這里主要也是講一點零碎的心得,希望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消除家庭教育中的幾種誤區
很多時候,在跟老師朋友們聊起教育孩子的話題時,相信也會有很多家長會說,不要給孩子設定太多的目標,不要設想靠孩子的成材給我們帶來榮耀,培養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和一個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健康自然、快樂普通地成長。但在事實上,我們許多家長包括我自己,總會自覺不自覺的要求孩子學習成績拿第一,幻想孩子以后出類拔萃,因此,也常常能看見以下的一些教育誤區:比如對孩子滿懷期望,舍得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但卻無視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和需要,拔苗助長、壓抑孩子個性健康成長的現象;比如關注子女的知識、智力與成績,但對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學習態度習慣重視不夠的現象;比如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與指導不足等等。
對此,我覺得適當的看一些育兒書籍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從我自己的閱讀經驗來看,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書:第一類是關于兒童心理學的,我覺得這方面的知識是我們做為家長必需了解的,掌握孩子的心理,學習關于小學生言語的發展、注意的特點和培養、認知情感意志的發展等等對孩子正常人格的培育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去年在孩子上學前一段時間在書店淘了本《小學生心理學》,有空時翻翻看看,了解了解關于“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心理發展上的作用”、“學習成為小學生的主導活動”等等相關知識,比如書中告訴我們小學生思維發展一二年級為一個階段,三四年級為一個階段,到五年級時另一階段,四五年級之間有一個思維發展的加速期,我們據此可以結合孩子的心智發育給予相應的教育;第二類是關于教育理念的,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育兒書籍,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這類書我覺得只能僅僅是當作教育的一種參考,不能跟風,小時候我們父母輩給我們的是棍棒教育,而現在到處都在說“孩子你真棒!”其實,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個度,教育尤是,對孩子不能一味的指責但也不可一味的夸贊,我們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征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度,因此,諸如此類的書僅能當作自己對孩子教育的一個參考,絕不可盲目模仿;第三類是關于心靈溝通的,比如可以在網上搜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教育博客,又或者一些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溫馨文字,比如《傅雷家書》,比如楊絳的《我們仨》,又比如前段時間剛看的一本《我想遇見你的人生》,這是一個做為父親給女兒愛的書寫,里面有關于音樂、生活、閱讀、旅游里的大小事,訴說著熱情、包容、自尊、夢想的寬闊景致,點滴絮語,情懷足跡,教育無處不在,至所以看些這樣的書籍,是因為覺得這些都是可以能從這些柔韌至情的文字中,細細咀嚼伴隨孩子成長的處世信念與美好價值。
3.簡單適用的育兒經驗精華
如果孩子體內寒氣重(特征:鼻梁上有青筋),那就請媽媽用嘴在后脖子大椎穴處吸吮,要是身體有寒氣,一吸就出痧,此方法能排寒氣而且不會讓孩子感覺痛苦。
適用于5歲以下小寶寶。要是孩子脾胃不好,就在孩子的大拇指指腹處作順時針旋按摩。
平時多喝小米粥,養脾胃。如果孩子要蹬被子,但又買不到合適的睡袋(比如,我家4周歲了),我用兩個超市里買來的尺寸比較大的浴巾給縫在一起,留三個口子,分別是頭和胳膊,這樣孩子睡覺就算是被子沒在身上,至少睡袋還裹著。
適合春夏季用。等孩子牙長齊了后,適當吃點牛肉干之類的比較有咬勁的東西,可以鍛煉牙齦,但要注意吃后清理口腔,容易塞牙的。
4.家長必讀的5條育兒建議有哪些
家長必讀的5條育兒建議: 1、許個愿: 不用時時刻刻都以孩子為中心,但是每周要拿出一兩個小時來,滿足孩子幾個愿望,別分心、別煩心,哪怕做一個已經讓你膩煩的小小游戲。
一定要記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2、讓“我愛你”成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聲: 我們總是認為愛是應該有行動去表示的,但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3、精挑細選寶寶用具: 別以為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塞給寶寶,那樣只會過猶不及。給孩子挑選玩具和兒童器材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多和其他用戶、專家交換意見;及時準確地了解產品的性能,觀察寶寶怎么玩兒,并給予適時的指導。
4、逃離現場: 如果孩子正在因為什么人或事鬧個沒完,從后面把他抱走,太多的正面“接觸”有時只會讓局勢升級。 5、浪漫絮語: 將約會和獨處進行到底,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親密,不要吝惜對你的另一半說:“我愛你”。
(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竊竊私語只會讓他感到父母的美好與親密,這就是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