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以前和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中國西部地區通常是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西藏、廣西、云南、貴州、四川和重慶等省、市、自治區。
對于這些地區,有人用八個字來形容:“荒、遠、邊、窮、大、才、寶、美”。 “荒”即是荒蕪,相當多的地方未及開發或是開發程度低。
“遠”主要是指交通不便,雖近在咫尺,卻遠似天涯。“邊”是指邊境線漫長,經濟上就存在與交接國家經濟往來的可能和便利。
“窮”是指經濟相對落后,從統計數字看,西部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大”是指廣大,西部地區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面積中,占有540萬平方公里。
“才”是指西部地區雖然經濟相對欠發達,但人的基本素質普遍較高,“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中國不少頂尖的人才“原產地”是中國西部地區,只是西部經濟落后,人往高處走,目前未能較好留住人才。“寶”說的是西部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地上地下蘊藏無數寶茂。
“美”是指自然環境、自然風光優美。
2.我國西部的范圍,以及它的過去和現在
西部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延邊地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
西部過去:全國大多數貧困人民聚集在西部地區,而西部寬廣又大,所以人民基本頓頓吃不飽。
西部現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的8年,是西部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經濟增長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綜合實力提高最為顯著,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
3.急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時的云南大理國(元代又并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陜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4.西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怎樣的
西部大開發,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大力的開發西部,使環境和經濟融為一體,努力的促進西部的發展。它的主要任務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設,適當超前。要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加強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干線建設;加強電網、通信和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堅持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著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第二,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這是推進西部開發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加大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力度,同時采取“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國家無償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苗木,對陡坡耕地有計劃、分步驟地退耕還林還草。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先行試點、穩步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先搞好實施規劃和試點示范。試點的規模要適當,不宜鋪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要加強政策引導,尊重群眾意愿,不能搞強迫命令。
第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起點要高,不能搞重復建設。要抓住我國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時機,根據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從各地資源特點和自身優勢出發,依靠科技進步,發展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培育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強農業基礎,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合理開發和保護資源,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快工業調整、改組和改造步伐;大力發展旅游等第三產業。
第四,發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養。要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現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要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在辦好高等教育的同時,特別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要千方百計使用好現有人才,采取積極措施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大力培養各類人才。
第五,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不能沿用傳統的發展模式,必須研究適應新形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特別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的步伐。要轉變觀念,面向市場,大力改善投資環境,采取多種形式更多地吸引國內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城鄉集體、個體、私營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積極發展城鄉商品市場,逐步把企業培育成為西部開發的主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樣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內容,不是只強調農村某一方面的建設。也就是說,我們大家講到的,從五中全會就提出來新農村建設總的要求有五句話,有一些報道農村的記者朋友們大概很熟悉,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句話講到了整個經濟的發展,講到了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講到了農村整體面貌、環境的變化,講到了農民素質的提高,也講到了農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進問題。
5.西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怎么樣的
一句話:過去較落后,現在發展好,將來更輝煌~!
西部簡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8.8%。2003年 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占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從西部地區“十大工程”,到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工程的穩步實施;從西部地區大規模的機場建設,到鐵路、公路建設的全面啟動;從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西部大開發——這一跨世紀的偉大工程,正在廣大西部地區扎扎實實地推進。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 30 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與此同時,去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現在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
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 1118 公里,預計 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全面啟動。經**批準,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云南寶峰至羅平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時在貴州、云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云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 1000 萬千瓦。
6.西部的過去,現在,未來,西部的建設與發展
您好 一、開發中的新進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2000年初開始啟動的,但實際上是在“九五”時期的1998年,我國經濟應對普遍性供大于求為特征的通貨緊縮趨勢下,中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為核心,拉動經濟增長。
按照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戰略設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點仍是完善基礎設施,以農村農電水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樞紐,周邊高等級公路以及通信設施建設為核心。
現在西部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經有了清晰可見的變化。目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和光纜通訊等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水利資源大規模的開發,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建設和一系列環保項目的上馬已經進入大規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開始顯現,投資逐年增長,比東中部地區分別高出6和3個百分點。
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加快。在我國實施的城市化進程中,西部地區普遍出現了以新城區建設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為特征的城市規模擴張建設,城市化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資源集聚特點,不僅基礎設施投入呈現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興產業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產業結構正處于轉換而變動階段,優勢產業正在成長,各省區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目前實際發展態勢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外部競爭少,市場前景廣,且市場需求具有持續性。
如有特色的綠色畜牧農產品、稀有的礦產品及天然氣水電、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風情的旅游業。這些資源的規模前景區外是無法競爭的。
二是具有區域性壟斷市場資源產業,由于地域遼闊特點,為其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一些產業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如西部的鋼鐵、水泥、建材等產業,由于運距使外部競爭者很難參與到某一區內競爭中來。
同時區域內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大規模需求為這種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基礎和本地性的區域壟斷優勢。這些都將成為西部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1.西部發展不平衡。首先是自然稟賦和發展歷史階段的投資不平衡。
在自然稟賦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而土地資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區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水資源嚴重匱乏。
二是體制資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廣大農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城市經濟、工業發展相脫離,地區城鄉之間差距很大。
三是歷史投資發展的基礎不平衡。如內蒙的鋼鐵、煉鋁、軍工、陜西的棉紡、甘肅的石化、軍工、有色金屬、棉毛紡、都是“一五”和“二五”計劃時期發展起來的。
陜西、四川、貴州等省的電子、航空、汽車制造、家電都是“三線建設”時期而投資的。而青海、寧夏、云南、廣西等地在那時幾乎沒有過戰略性的投資。
雖然這些工業的生產能力在過去的一些年內經過多次擴張改造,但根本的技術工藝未脫離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資產折舊壽命,企業經濟壽命已經完結。因此還存在著技術改造、產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資問題和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和人才資源利用問題。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區由于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民族眾多,教育機會不平等。
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與人均GDP水平呈負相關系,特別是廣大貧困山區,人的科技知識文化素質太低,是貧困地區難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由于地、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在機構改革中,由于沒有財政轉移支付,許多基礎教育中的中小學縮減,許多偏遠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義務教育,這將是影響西部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
同時在西部許多老工業基地中,由于效益差、條件差、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落實人才的實質性問題重視不夠,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談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工業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還存著許多的問題。
3.以人為本的社會全面發展問題。社會發展是指人類在生產能力增長的基礎上,基本消除貧困實現充分就業,享受更好的衛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環境。
一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而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問題,人均差距較大。
目前尚存在的農村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的西部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同時在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中的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生態環境及人均居住條件、飲水問題的生存條件比較困難。
三、對未來發展中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西部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根本利益和發展戰略目標的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需要。因此在開發中要和國家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
在開發中不但要分階段進行,更要注重研究在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以及未來的戰略問題。1.各省區要認真研究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消減劣勢。
西部的自然資源優勢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西部現處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工業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個百分點。
7.關于西部以前 現在
您好,據我所知西部大開發進展如何 從西部地區“十大工程”,到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工程的穩步實施;從西部地區大規模的機場建設,到鐵路、公路建設的全面啟動;從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
西部大開發——這一跨世紀的偉大工程,正在廣大西部地區扎扎實實地推進。 也許你是從眾多的招商會、研討會以及媒體上各種文章中了解西部大開發有關情況的;也許你還沒有切身感受到西部大開發的進程。
其實,西部大開發“雷聲”大,“雨點”也大。 讓我們來看一看西部地區正在實施的重大工程: 2000 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 30 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
與此同時,去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現在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
6 月 29 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這條鐵路長達 1118 公里,預計 2007 年完工。
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全面啟動。
經**批準,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云南寶峰至羅平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時在貴州、云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
“十五”期間,從貴州、云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 1000 萬千瓦。 “西氣東輸”開始實施。
目前,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
根據目前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 120 億立方米左右,以后隨著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 1-2 個百分點。
今年,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將新增 500 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醫療衛生項目等。
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在機場建設方面,根據“十五”時期西部地區民航機場“實施樞紐工程,發展支線機場,優化航線結構,提高運行效率”的基本原則,今年將開工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同時建設以成都雙流機場、昆明巫家壩機場、西安咸陽機場、蘭州中川機場和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的支線航空網絡,逐步形成一個以主要樞紐機場為中心的輪幅式支線航空運輸網絡。
在鐵路建設方面,以建設青藏鐵路為契機,“十五”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將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溝通東西部通道的鐵路線。
加強陸橋通道、京蘭通道建設,研究修建西北至華北地區便捷鐵路通道,強化滬昆通道,建設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區間通道鐵路。 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資金保障。
國家在投資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在去年計劃安排的國債投資中,用于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 430 多億元,同時還安排了相當數量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專項建設基金。
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和加快。公路國道主干線和路網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新增通車里程 1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
到目前為止,去年安排的國家級貧困縣道路工程進展已經過半。農網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
退耕還林還草共完成 1120 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完成 780 多萬畝。 今年,國家對西部投資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
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續建項目在內,今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要比去年有較大增加。
基礎設施落后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有關人士認為,要在“九五”以來優先安排和近兩年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項目的基礎上,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設,適當超前。同時要多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鼓勵企業、社會和國外資金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從這個意義上說,西部大開發不僅僅是西部的事、國家的事,東部、中部地區的企業都可以從參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找到共同發展的結合點。
8.以前和現在的西部有何不同
看不到系著白頭巾的陜北農民,聽不到高亢的信天游調子,綿延的群山沒有了羊群,因為覆蓋了大片的綠色而少了蒼涼。
“這不是我在書上了解的延安。”西安交通大學日本留學生倉貫勢津子最近訪問中國革命圣地延安時,感到陌生而新鮮。
今天,從麥當勞快餐店到家樂福超市、從腳下越來越平坦的水泥路到身上越來越多的鈔票,中國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3年來,居住在三分之二國土上的西部地區人民,生活方式正悄悄發生著改變。
“開始時,我和許多人一樣,認為‘西部大開發’可能僅僅停留在紙上。”30多歲的西安職業經理人杜曉波說。但當他一次次帶著女兒吃“麥當勞”、在大超市買東西、在外資銀行存錢的時候,他意識到,“生活已經在不經意間變了。”
1999年,中國政府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3年來,中國政府對西部累計投資4000多億元,制定了大量吸引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以保護生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四大標志性開發工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
在國家各項開發措施的推動下,西部12個省區市的經濟增長速度連續3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人的生活也因此而改變。
總投資240億元的龍灘電站建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這讓當地人十分興奮。原來,水電站建設可提供近6萬個直接就業機會,為幾萬建設大軍提供生活服務足以讓當地百姓的收入提高一大截。如今,大量的天峨農民已變成了商店售貨員。
中國西部農民感受最深的是路的變化。青海撒拉族農民韓尚文說:“我家門前那條40年沒修的路終于鋪上柏油了,到省會西寧的路程縮短了一半。過去,不少村里人一輩子沒出過遠門,現在到西寧辦事、采購很平常。”
去年,青藏鐵路路基向前推進100公里,這條“鐵龍”的起始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經濟增長率也向上升了18個百分點,城市居民收入躍居全省前列。
青海省海西州年屆七旬的退休工人齊天力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批支援西部的建設者。在他的印象里,進藏之路是牦牛踩出來的,一個往返需要半年,沿途牲畜的尸骨現在還看得到。后來修建了青藏公路,一個多星期就能到西藏。“青藏鐵路通車后,兩三天就能一個來回。”
開荒墾種、漫山放牧曾是陜北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中國政府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西部億萬農民手里的農活變了,種田的變成了栽樹的,僅延安市就有近10萬“羊倌”轉產成為播綠者。陜北吳旗縣西溝塔村農民劉生萬和村里其他農民一樣,把家里幾十畝斜坡耕地改種為樹和草,去年一次性拿到國家兌現的補助糧食4060公斤、管護費812元。
陜西省政府西部問題研究專家鄭夢雄認為,隨著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西部人生產方式、生活觀念的變化是必然的,這個變化更深刻。
據了解,實施西部大開發三年多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出現了加快發展的好勢頭。**西部開發辦副主任段應碧在日前召開的“臺商參與西部開發青海行”座談會上說,二○○○—二○○二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百分之八點五、百分之八點七、百分之九點九,比一九九九年的百分之七點二明顯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八點八,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六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及科技教育和社會事業都得到了顯著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西部的以前和現在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