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有簡短的勞模事跡
馬恩華,一個人們難忘的名字。
他以“拼搏”精神,改變了企業的貧困面貌,爭創了全國一流業績。 1963年從青島紡織工學院畢業后,馬恩華被分配到保定國棉一廠工作,其間曾任技術員、車間主任兼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
1984年出任廠長時,企業處于管理混亂、產品積壓、人心浮動、職工發不出工資的困難時期。看到積壓漲庫的棉布和停轉的紡機,聽到工人們因開不出工資而發出的嘆息,馬恩華心急如焚。
為了企業的發展,馬恩華不畏艱難,敢于創新。他認真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負重奮進,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帶領職工艱苦奮斗。
經過 10年努力,不僅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恢復了勃勃生機,而且使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一流水平,1994年實現利潤居全國同行業之首,固定資產凈值相當于 1984年的10倍。 馬恩華為國家和人民創造了財富,而他當廠長十幾年間,始終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動心,任人唯賢不徇情,生活待遇不特殊,最后積勞成疾,不幸病逝。
這位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紡織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被譽為“社會主義企業家”。
2.簡短的勞模故事
許振超,青島港務局工人,由于成績突出,2005年4月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8年3月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
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
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只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
面對這輕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
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籍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里的"絕活"愈來愈多了。
3.著名的勞動模范的事例有哪些
1、孟廣彬 他注冊“雷鋒號”小鞋攤,幾十年如一日,用一針一線穿寫出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以一個平凡勞動者的堅守,詮釋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會價值。
孟廣彬出身貧寒,因小時候得到過很多鄉親的幫助,便立志用自己的雙手回報社會。孟廣彬把雷鋒當作自己的榜樣,1988年起,他開始在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外擺攤修鞋。
他的鞋攤旁有塊小黑板,上面寫著:“鞋子穿壞請別愁,廣彬為您解憂愁;生活之中互幫助,雷鋒精神記心頭。他還制作2000多張優惠卡分發到學生手中,凡是貧困學生、老人和殘疾人來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幾十年來,他義務修鞋十余萬雙。無論刮風還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學生們放學把鞋取走再收攤,他認為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
1995年8月24日,家人發來電報,在山東的母親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攤上還有五雙修好的鞋沒人來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學生們把鞋取走,才匆忙趕到火車站。
1992年春天,孟廣彬在收拾修鞋攤時,撿到一個棕色皮包,里面有1萬元錢。孟廣彬一直等到失主前來尋找,把皮包交還失主。
29年來,生活并不富裕的他拾到并交還的現金、支票等錢物近20余萬元。每逢節假日,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帶著修鞋箱,到福利院、孤兒院和社區,為特困戶、殘疾人、烈士家屬、抗美援朝老功臣義務修鞋。
他還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資助對象達百余人。2、侯鳳改 女,十七歲入黨,十八歲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曾任縣棉織廠副廠長,1991年調任縣城監大隊副隊長兼環衛隊隊長,現任清河縣環境衛生管理處主任,黨支部書記,清河縣政協常委。
她從事環衛工作十七年來,帶領三百多人的職工隊伍,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把清河縣城的大街小巷打掃得干干凈凈,為城區居民營造出一個舒適、整潔、美好的生活環境,“寧臟我一個,換來萬人潔”已成為她的團隊的共同心聲。由于長年超負荷工作,侯鳳改先后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和乳腺癌,長時間的化療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傷痛,但她沒有因病而影響工作,她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精神鼓舞激勵了全處的環衛員工,城區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3、楊進京1983年畢業于遼寧阜新煤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楊進京,同年分配到準能公司露天礦從事電氣維修工作,先后獲準煤公司“十大青年標兵”、“內蒙古自治區青年崗位能手”、“神華集團優秀**員”、國資委“中央企業優秀**員”、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隨著楊進京名氣的增大,不少國內外知名的同行企業來找他。
平朔煤礦、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PH公司等單位先后以十分優厚的條件想挖走楊進京這個工人電氣專家。工友們也說:辛辛苦苦干了20多年,再有本領你也只是個工人,還不如跳槽到外企做個白領掙大錢!面對種種誘惑,楊進京也動過離開準能的念頭。
他在矛盾中一次次捫心自問:我的技術難道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組織的信任,,沒有工友的支持,讓我挑起技術大梁,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嗎?不,是各級黨組織給了我膽識和榮譽,我絕不能在公司最需要我的時候離開。最終,楊進京義無返顧地留在了他奮斗了20多年的黑岱溝維修現場,投身到準能公司的”二次創業“的偉業中。
他說:“每個人都有他最適合的崗位和環境。但是,有的人窮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明白自己的潛力所在。
我很幸運找到最愛干的活,找到了最適合發揮潛力的環境,只有在排除電氣故障中我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4、盧憲發1991年籌建包裝公司,在無資金、無廠房、無設備、無技術力量的困難條件下,帶領百余名員工,硬是靠紅嘴人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經過六年的艱苦拼搏,創建了全省唯一一家集包裝、印刷、印鐵、注塑于一體的綜合性包裝集團公司產品共有四大系列,上百個品種。
固定資產由1991年的47萬元,增加到1996年的2,500萬元,累計增長53倍;工業總產值由1991年的210萬元,增長到1996年的3,800萬元,累計增長18倍;利潤由1991年的6萬元,增長到1996年的350萬元,累計增長58倍。十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圭省同行業列第一位,綜合實力在全國同行業列第五位,成為紅嘴集團總公司的第三大支柱企業。
公司先后被評為吉林省鄉鎮企業明星、吉林省百強鄉村企業、吉林省最佳效益企業、吉林省質量可信企業、吉林省質量管理獎,吉林省用戶滿意產品企業、全國優秀行業。盧憲發先后被評為四平中鄉鎮企業家、吉林省鄉鎮企業家、吉林省十佳廠長(經理)和全國包裝優秀企業家。
5、王彥慶 王彥慶一直以一名優秀年輕企業家所特有的膽識和魄力,帶領惠達集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以創中國名牌為目標,改革創新,拼搏進取。他積極更新企業經營理念,加快營銷改革步伐,全方位開拓國內外兩大市場。
產銷量、企業效益、出口創匯等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惠達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惠達牌衛生陶瓷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目前,惠達品牌價值已達90億元,繼續在同行業中拔頭籌。
王彥慶的突出貢獻,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他先后被評為唐山市勞動模范、河北省勞動模范、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范,榮獲“河北省杰出企業家”稱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孟廣彬 參考資料。
4.全國勞動模范故事
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城環衛站的一名班長,在臟、苦、累、忙的崗位上,韋朝群無怨無悔走過了十二個春秋。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范”。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頭,環衛工人早出晚歸,在大街小巷上清掃垃圾,風里來,雨里去。每逢節假日,更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候。來自農村的韋朝群,對此卻平靜地說:“忙怕什么,最怕沒工作做。”韋朝群1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縣城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五尺掃帚譜寫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時,正當縣城華燈初上,萬家團聚之時,韋朝群卻還在車站忙碌打掃衛生。家里上有80歲的家婆,下有兩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車場打散工。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韋朝群只好內疚地打電話給侄子來家幫忙殺雞做飯。她說:“一年到晚,誰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但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沒有辦法啊。”她的家婆體諒說:“十幾年來,每年都是這樣,晚點就晚點吧,無所謂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時候。同樣,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韋朝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對付生病。她自嘲說:“平時感冒發燒當運動,掃掃街出出汗就沒事了。”在她的記憶中,十二年來,只有兩次需要臥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腫需要動手術;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這兩次均沒有請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治病,做完手術幾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個時間段上班。即從早上3時到晚上9時都有人上班。
環衛工作的辛苦、骯臟眾所周知,但環衛工人受到的委屈卻鮮為人知。韋朝群說,有一次凌晨3時,她拉著滿滿一車垃圾上斜坡,剛好路中間有一臺小車,她好聲好氣要求司機讓一讓。但該車司機沒有避開的意思,實在沒辦法后,韋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車過去,在經過時掃帚毛輕微掃了一下車門,雖然沒有絲毫刮花,但那位司機還是暴跳如雷,對著韋朝群大罵。另外,晚上還經常遇到醉酒人破壞果皮箱。對此,韋朝群總是耐心好言規勸,但往往被無事生非的醉酒人辱罵。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將果皮箱背到很遠的地方,這時只好也跟著背回來,與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擊戰”。
韋朝群就是這樣十二年如一日,無論嚴寒酷暑,還是晴天雨天,都要堅守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縣城吉田鎮被評為“省衛生鎮”稱號;去年還通過了省檢查組的復檢;2003年,她所在的單位被評為“清遠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這些榮譽,都浸透著她的一份汗水。
24
下一條回答
找繪本故事,就上阿里巴巴。
關注繪本故事的人也在看
繪本故事采購批發,盡在阿里巴巴!
5.勞動模范的故事
勞動模范--韋朝群 俗語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
這句話用在韋朝群身上無疑恰如其分。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城環衛站的一名班長,在臟、苦、累、忙的崗位上,韋朝群無怨無悔走過了十二個春秋。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范”。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頭,環衛工人早出晚歸,在大街小巷上清掃垃圾,風里來,雨里去。
每逢節假日,更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候。來自農村的韋朝群,對此卻平靜地說:“忙怕什么,最怕沒工作做。”
韋朝群1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縣城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五尺掃帚譜寫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時,正當縣城華燈初上,萬家團聚之時,韋朝群卻還在車站忙碌打掃衛生。
家里上有80歲的家婆,下有兩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車場打散工。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韋朝群只好內疚地打電話給侄子來家幫忙殺雞做飯。她說:“一年到晚,誰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但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沒有辦法啊。”
她的家婆體諒說:“十幾年來,每年都是這樣,晚點就晚點吧,無所謂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時候。
同樣,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韋朝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對付生病。她自嘲說:“平時感冒發燒當運動,掃掃街出出汗就沒事了。”
在她的記憶中,十二年來,只有兩次需要臥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腫需要動手術;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這兩次均沒有請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治病,做完手術幾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個時間段上班。
即從早上3時到晚上9時都有人上班。 環衛工作的辛苦、骯臟眾所周知,但環衛工人受到的委屈卻鮮為人知。
韋朝群說,有一次凌晨3時,她拉著滿滿一車垃圾上斜坡,剛好路中間有一臺小車,她好聲好氣要求司機讓一讓。但該車司機沒有避開的意思,實在沒辦法后,韋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車過去,在經過時掃帚毛輕微掃了一下車門,雖然沒有絲毫刮花,但那位司機還是暴跳如雷,對著韋朝群大罵。
另外,晚上還經常遇到醉酒人破壞果皮箱。對此,韋朝群總是耐心好言規勸,但往往被無事生非的醉酒人辱罵。
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將果皮箱背到很遠的地方,這時只好也跟著背回來,與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擊戰”。 韋朝群就是這樣十二年如一日,無論嚴寒酷暑,還是晴天雨天,都要堅守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縣城吉田鎮被評為“省衛生鎮”稱號;去年還通過了省檢查組的復檢;2003年,她所在的單位被評為“清遠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這些榮譽,都浸透著她的一份汗水。
6.勞動模范小故事100字
勞動模范--韋朝群 俗語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
這句話用在韋朝群身上無疑恰如其分。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城環衛站的一名班長,在臟、苦、累、忙的崗位上,韋朝群無怨無悔走過了十二個春秋。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范”。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頭,環衛工人早出晚歸,在大街小巷上清掃垃圾,風里來,雨里去。
每逢節假日,更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候。來自農村的韋朝群,對此卻平靜地說:“忙怕什么,最怕沒工作做。”
韋朝群1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縣城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五尺掃帚譜寫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時,正當縣城華燈初上,萬家團聚之時,韋朝群卻還在車站忙碌打掃衛生。
家里上有80歲的家婆,下有兩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車場打散工。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韋朝群只好內疚地打電話給侄子來家幫忙殺雞做飯。她說:“一年到晚,誰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但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沒有辦法啊。”
她的家婆體諒說:“十幾年來,每年都是這樣,晚點就晚點吧,無所謂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時候。
同樣,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韋朝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對付生病。她自嘲說:“平時感冒發燒當運動,掃掃街出出汗就沒事了。”
在她的記憶中,十二年來,只有兩次需要臥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腫需要動手術;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這兩次均沒有請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治病,做完手術幾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個時間段上班。
即從早上3時到晚上9時都有人上班。 環衛工作的辛苦、骯臟眾所周知,但環衛工人受到的委屈卻鮮為人知。
韋朝群說,有一次凌晨3時,她拉著滿滿一車垃圾上斜坡,剛好路中間有一臺小車,她好聲好氣要求司機讓一讓。但該車司機沒有避開的意思,實在沒辦法后,韋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車過去,在經過時掃帚毛輕微掃了一下車門,雖然沒有絲毫刮花,但那位司機還是暴跳如雷,對著韋朝群大罵。
另外,晚上還經常遇到醉酒人破壞果皮箱。對此,韋朝群總是耐心好言規勸,但往往被無事生非的醉酒人辱罵。
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將果皮箱背到很遠的地方,這時只好也跟著背回來,與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擊戰”。 韋朝群就是這樣十二年如一日,無論嚴寒酷暑,還是晴天雨天,都要堅守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縣城吉田鎮被評為“省衛生鎮”稱號;去年還通過了省檢查組的復檢;2003年,她所在的單位被評為“清遠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這些榮譽,都浸透著她的一份汗水。
7.身邊的勞動模范有哪些事跡
我身邊的勞模 ——記送電工程分公司工程管理專職占毅 在繁忙的送電線路工地上,有他的身影;在緊張的施工現場,有他的身影;在科研創新項目中,有他的身影。
年輕有為的送電工程分公司工程管理專職占毅十年如一日撲在公司線路建設工地上,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從電力學校畢業后,他迅速成長為電力工程專業技術骨干,他先后擔任110kV余華線送電線路新建工程、35kV銅鷹線送電線路新建工程、110kV芝珠、蘆芝線剖口接入鄱陽變輸電線路工程、110kV橋銅線改造工程、余干至瑞洪、瑞洪至康山110kV第二回線路新建工程、110kV鄱高線新建工程的項目經理,110kV鄱高線新建工程的項目經理。
在工程建設中,他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始終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規范的施工投身于工程施工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公司電網建設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5年7月,占毅同志擔任110kV余華線送電線路新建工程項目經理。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他把工程質量視為自己第一件大事來抓,時時講,處處講。早晨碰頭會上講,每天晚上7點項目例會上也講。
凡是他看到的或聽到的,只要是質量問題,他從不放過。因此,他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質量意識,都要明確質量目標,并將各部位、各工序的質量監控責任到人,他常說,業主把工程交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可不能自己砸了牌子。
由于他注重管理抓質量,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搞科技,在他與項目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工程都能成為優質工程。 占毅同志十年如一日以一份對本職工作和企業的拳拳摯愛之情,在施工一線的工作崗位上拼搏著、奉獻著。
作為項目經理的占毅同志,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名項目的領班人,自己的一舉一動將是全體項目人員的樣板,好與壞、對與錯將影響著他們。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對事業獻出了一個誠字,對群眾付出了一個愛字,對自己定出了一個嚴字。
他一直恪守的工作準則是:扎實苦干樹形象,率先垂范作榜樣。每逢一項新的工程開工,他就像一臺上足了的發條機器,每天從早轉到晚,從不停歇。
工地上只要有人干活,就能看見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在工作中對別人要求嚴格,對自己則更是一絲不肯放松,他常說:我是黨員,就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多年來只要工程一開工,他就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每天從早忙到晚,從沒有怨言。
2010年7月,占毅同志受命擔任110kV鄱高線新建工程項目經理。該線路工程戰線長,施工環境復雜,具有很高的施工難度。
作為項目經理的占毅同志第一個反映的是:拼!只有拼,才能高質量的完成此項工程。只有拼,才是一名真正的**員!在施工現場,總能見到他靠前指揮、忙碌的身影;在項目部,總能見到他關心詢問隊員,噓寒問暖的身影。
當他忍著腹痛堅持不下火線的時候,妻子打來電話催促他趕快做肝管結石手術,他卻擺擺手,安慰妻子,晚一點吧,這里的光明更重要。分公司經理程鋒同志讓他回去多休息會,他卻說,你們當領導的,從開工到現在,心里始終牽掛著工程,我們能忍心在床上躺著嗎?他每天工作都不下14小時,夜以繼日的干,都沒有一句怨言。
身為項目經理,占毅同志每天巡回在施工現場,從原材料進場到工程發料,從工程施工到質量監督,從施工程序到造價控制,認真參與到工程建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 2011年10月,占毅同志受命擔任110kV鄱西線新建工程項目經理。
這項工程是我公司從上級爭取的重大基建工程。為了使這項造福于鄱陽人民,服務于鄱陽經濟的重點項目早日投運并發揮效益,占毅同志帶領項目部成員進行細致分工,分頭做工作,為建設施工掃清障礙。
在110kV鄱西線輸電線路施工中,在施工高峰期投入人力100余名、施工車輛一百多車次。占毅同志帶領施工隊員每天早晨7點鐘左右就組織施工,中午在工地簡單吃口飯,冒著嚴寒就又投入到緊張、大強度的施工中,一直挑燈夜戰、忍受凌冽寒風干到晚上7點才收工,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4個小時。
他們一天下來,累得渾身酸痛毫不在乎,在短暫的工休時坐在地上就睡著了。就這樣,他以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計個人得失,樂于吃苦的精神,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
占毅同志正是用腳踏實地的行動干著自己的事業,用青春和行動譜寫著光明曲……。
8.急
馬恩華,一個人們難忘的名字。他以“拼搏”精神,改變了企業的貧困面貌,爭創了全國一流業績。
1963年從青島紡織工學院畢業后,馬恩華被分配到保定國棉一廠工作。1984年出任廠長時,企業處于管理混亂、產品積壓、人心浮動、職工發不出工資的困難時期。
為了企業的發展,馬恩華不畏艱難,抄敢于創新。經過 10年努力,不僅使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恢復了勃勃生機,而且使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一流水平,1994年實現利潤居全國同行業之首,固定資產凈值相當于 1984年的10倍。
馬恩華為國家和人民創造了財富,而他當廠長十幾年間,始終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動心,任人唯賢不徇情,生活待遇不特殊,最后積勞成疾,不幸病逝。這位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紡織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被譽zhidao為“社會主義企業家”。
9.勞動模范所說的故事
勞動模范--韋朝群俗語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
這句話用在韋朝群身上無疑恰如其分。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城環衛站的一名班長,在臟、苦、累、忙的崗位上,韋朝群無怨無悔走過了十二個春秋。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范”。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頭,環衛工人早出晚歸,在大街小巷上清掃垃圾,風里來,雨里去。
每逢節假日,更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候。來自農村的韋朝群,對此卻平靜地說:“忙怕什么,最怕沒工作做。”
韋朝群1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縣城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五尺掃帚譜寫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時,正當縣城華燈初上,萬家團聚之時,韋朝群卻還在車站忙碌打掃衛生。
家里上有80歲的家婆,下有兩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車場打散工。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韋朝群只好內疚地打電話給侄子來家幫忙殺雞做飯。她說:“一年到晚,誰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但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沒有辦法啊。”
她的家婆體諒說:“十幾年來,每年都是這樣,晚點就晚點吧,無所謂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時候。
同樣,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韋朝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對付生病。她自嘲說:“平時感冒發燒當運動,掃掃街出出汗就沒事了。”
在她的記憶中,十二年來,只有兩次需要臥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腫需要動手術;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這兩次均沒有請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治病,做完手術幾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個時間段上班。
即從早上3時到晚上9時都有人上班。 環衛工作的辛苦、骯臟眾所周知,但環衛工人受到的委屈卻鮮為人知。
韋朝群說,有一次凌晨3時,她拉著滿滿一車垃圾上斜坡,剛好路中間有一臺小車,她好聲好氣要求司機讓一讓。但該車司機沒有避開的意思,實在沒辦法后,韋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車過去,在經過時掃帚毛輕微掃了一下車門,雖然沒有絲毫刮花,但那位司機還是暴跳如雷,對著韋朝群大罵。
另外,晚上還經常遇到醉酒人破壞果皮箱。對此,韋朝群總是耐心好言規勸,但往往被無事生非的醉酒人辱罵。
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將果皮箱背到很遠的地方,這時只好也跟著背回來,與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擊戰”。 韋朝群就是這樣十二年如一日,無論嚴寒酷暑,還是晴天雨天,都要堅守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縣城吉田鎮被評為“省衛生鎮”稱號;去年還通過了省檢查組的復檢;2003年,她所在的單位被評為“清遠市市容環境衛生先進集體”。這些榮譽,都浸透著她的一份汗水。
10.勞模的故事三百字
一、最年輕勞模:被擱置的“夢想” “不知不覺在基層工作已有13年了,其實剛開始我不了解也不喜歡這份工作。”
2006年獲得海口市勞模稱號的張才斌靜靜的看著窗外陷入了沉思。 由于在基層工作中表現突出,2006年,年僅29歲的張才斌被評為海口市勞動模范的稱號,成為我市最年輕的勞模。
1996年從海南師范大學金融專業畢業的他,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夢想著自己能夠在金融系統謀得一份體面、清閑的工作。然而,僧多粥少的就業狀況下,他找工作整整找了一年,依然無待業家中。
無意中看到龍華區社區居委會在招聘,深感找工作不易的他抱著先找份工干著的態度參加了招聘考試。 “雖然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我對居委會的印象依然只停留在管管吵架、整治一下環境等方面,覺得來這是屈才了。”
張才斌笑著搖搖頭說。1997年被分到龍昆上社區居委會工作,起初處理的多是鄰里之間因為誰家的煙熏著對方了,誰又多占了一點地方了這樣的小糾紛。
由于經驗不足,經常兩家人吵著吵著,就聯合起來罵他處理不公,老實的他總是默默的聽著不予爭辯,但心里卻打翻了五味瓶,百般滋味只能自己品嘗。 通過了解政策,與同事交流經驗,張才斌逐漸掌握了處理小糾紛的竅門。
他走進群眾家里,先進行各自安撫,再讓雙方做下討論解決辦法。一次,順利處理完兩家的“占地”糾紛后,兩家人為他鼓起了掌。
“透過一拍一合的雙手,我看到了他們信任的眼光,我突然之間了解了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講到這里,張才斌的眼睛里露出了點點的光芒。
他說,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真正找到了一個踏實、真實的夢想。其實,居委會的工作是第一線的工作,每天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直面群眾的,不僅需要懂得法律、經濟方面的常識,更要有較好的與人交流協調的能力,非常具有挑戰性。
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張才斌慢慢的塌下心來,走入群眾家里,與他們聊天、溝通,每天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日子久了,大家都了解了他的為人,大家都比較服他,他的工作也越干越順手。每次來到群眾家里,他們都熱情的留我吃飯,每年到了公期的時候,各家都邀請我去,我更是忙的抽不開身。
張才斌滿臉自豪的說。 二、年齡最大的勞模:被“遺忘”的榮譽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的趙受吾的家。
敲門過后,隨著“吱‘的一聲略帶銹跡的門應聲而開,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滿頭銀發面帶笑容的老大爺。市工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我省年齡最大的勞模———趙受吾。
進門后,記者看到不足幾平米的小客廳里,一張大大的簡易圓形餐桌就占了四分之一,桌子上面擺滿了吃飯用的碗、盆,在靠門的那面墻下面一張痕跡斑斑的木質沙發孤零零的躺在那里,里屋是一張大大的木床和一張小小的木桌。 由于老人不懂講普通話,坐定后就用海南話慢慢的講一兩句,旁邊的妻子在他停下來時,也會補充幾句。
工會的工作人員翻譯說,老人年紀大了,只記得自己是從泰國回來的華僑,在機械廠工作過,其他的就都不記得了。記者幾次問老人,是否記得自己是勞動模范,兩位老人均是一臉疑惑。
拜別了老人,記者來到了海南金鹿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海南機械廠)的檔案室,找到了趙受吾的檔案。由于年代已久,當時的鋼筆繁體小字,已經字里行間記者看出了老人的部分經歷。
1940年趙受吾跟隨父母去了泰國,此后的十年均在中華興機械廠工作1950年。1950年,泰國公安局從其兄的茶店內搜出三顆手榴彈,并認定是趙受吾所制,將其驅逐出境。
于1951年10月,回國后的趙受吾在海南機械廠工作。據檔案室的工作人員介紹,聽一些前輩講過,泰國回來的工程師趙受吾懂得不少技術,也對海南機械廠的技術革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具體細節卻不得而知了。
三、勞動模范--韋朝群 俗語說,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這句話用在韋朝群身上無疑恰如其分。
作為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城環衛站的一名班長,在臟、苦、累、忙的崗位上,韋朝群無怨無悔走過了十二個春秋。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她被評為“省勞動模范”。
了解環衛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頭,環衛工人早出晚歸,在大街小巷上清掃垃圾,風里來,雨里去。每逢節假日,更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候。
來自農村的韋朝群,對此卻平靜地說:“忙怕什么,最怕沒工作做。”韋朝群1994年3月從事環衛工作,在縣城48.6萬平方米的20條街道上,用五尺掃帚譜寫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時,正當縣城華燈初上,萬家團聚之時,韋朝群卻還在車站忙碌打掃衛生。家里上有80歲的家婆,下有兩名未成年的幼子。
而丈夫在車場打散工。在這個特別的時候,韋朝群只好內疚地打電話給侄子來家幫忙殺雞做飯。
她說:“一年到晚,誰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但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沒有辦法啊。”她的家婆體諒說:“十幾年來,每年都是這樣,晚點就晚點吧,無所謂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時候。同樣,長期在一線工作的韋朝群也不例外,但她總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對付生病。
她自嘲說:“平時感冒發燒當運動,掃掃街出出汗就沒事了。”在她的記憶中,十二年來,只有兩次需要臥床休息的。
一次是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