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頭阿詩瑪的傳說
云南阿著底地方有個彝族姑娘名叫阿詩瑪,她聰穎美麗,與勇敢憨厚的青年阿黑相愛 。
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婪阿詩瑪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傳統舞會上戲弄阿詩瑪,遭到嚴厲斥責。
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著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絕。于是,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
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
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
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決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
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眾家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 。阿支懾服,只得將阿詩瑪釋放。
阿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家。他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
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并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沒。洪水過后,阿黑悲憤絕望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身成一座美麗的石像,永駐石林,千年萬載,長留人間。
2.寫出有關石頭的傳說
1、【三生石的傳說】 人死后,走過黃泉路,到了奈何橋,就會看到三生石。
它一直立在奈何橋邊,張望著紅塵中那些準備喝孟婆湯、輪回投胎的人們。 傳說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
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輪回,緣起緣滅,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蕓蕓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
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2、【現實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塊狀貌奇欽磊落的巨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
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
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緣定三生的故事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
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
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后,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長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
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歷經兩世而不改變,讀事令人動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么。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
圓澤只好依他,感嘆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
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無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后,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么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 “澤公,你還好嗎?”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 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
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
于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后來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歲。 -- 這個故事歌頌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情義。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嗎?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后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后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回”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于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甚至于在生氣的時候。
3.阿詩瑪的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叫啊著底的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就給她起名為阿詩瑪。
漸漸她長大了,她長得像花一樣美麗。阿詩瑪:“繡花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
繡花圍腰閃亮亮,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經常把小伙子招進公房。
她繡花、織麻樣樣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在這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個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歲時,被土司虐待,相繼死去。
他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服勞役。一天,他為主人上山采摘鮮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凍受餓,受盡了驚駭,因怕主人責罵,不敢回去。
正在這時,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詩瑪,她把阿黑領回家,阿黑被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為義子。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
漸漸地,阿黑長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斷得彎不得,成了周圍撤尼小伙子的榜樣。人們唱歌夸贊他道: 圭山的樹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萬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過虎膽。
阿黑十分勤勞,很會種莊稼。他在石子地上開荒種包谷,包谷比別人家的長得旺,包谷穗也比別人家的長得長。
他上山砍柴,比別的小伙子砍得多。他從小愛騎光背馬。
他調理的馬,騎起來矯健如飛。他挽弓射箭,百發百中。
他的義父格路日明,把神箭傳給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歡唱歌,他的歌聲特別嘹亮。
他喜歡吹笛子和彈三弦,他吹的笛聲格外悠揚,他彈的弦子格外動聽,不知吸引過多少姑娘。這年火把節,阿詩瑪與阿黑互相傾吐了愛慕之情以后,這對義兄妹便雙雙訂了親。
一個街子天,阿詩瑪前去趕街,被阿著底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詩瑪做媳婦。他回家央求父親熱布巴拉,要父親請媒人為他堤親。
熱布巴拉早就聽說過阿詩瑪的美名,他馬上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請了有權有勢的媒人海熱,立即到阿詩瑪家說親。海熱到了阿詩瑪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頭,夸熱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詩瑪嫁過去怎樣怎樣享福……阿詩瑪聽了之后說:"熱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鮮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渾水一起蹬,綿羊不能伴豺狼。
"阿詩瑪的回答,惹惱了海熱,他威脅道:"熱布巴拉家是阿著底有錢有勢的人家,熱布巴拉的腳跺兩跺,阿著底的山都要搖三搖,阿詩瑪要是不嫁過去,當心丟了家。"阿詩瑪不管海熱怎樣威脅利誘,就是不嫁。
轉眼間,秋天到了,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趕著羊群到很遠的滇南熱地方去放牧。臨走時,阿黑向阿詩瑪告別,他們互相勉勵,互相囑咐,依依不舍。
阿黑走后,熱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搶走了阿詩瑪。想讓阿詩瑪磕了頭,吃了酒,來了客,生米做成熟飯,不嫁也得嫁。
阿詩瑪忠于她與阿黑的愛情,她被搶到熱布巴拉家以后,在熱布巴拉夫婦的威逼利誘面前,始終不從,拒絕與阿支成親。財主捧出金銀財寶,指著谷倉和牛羊對阿詩瑪說:"你只要依了阿支,這些都是你的。
"阿詩瑪瞧也不瞧,輕蔑地說:"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們家。"阿支繃著瘦猴似的臉,眨巴眨巴眼晴,惡狠狠地罵道:"你不答應嫁給我,就把你家趕出阿著底!"阿詩瑪毫不畏懼地說:"大話嚇不了人,阿著底不屬于你一家的。
"熱布巴拉見阿詩瑪軟硬不吃,惱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詩瑪,把她打得遍體鱗傷。熱布巴拉的老婆詛咒阿詩瑪是"生來的賤薄命,有福不會享"。
阿詩瑪被關進了黑牢,但她堅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關在熱布巴拉家,一定會來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著底報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報告了阿詩瑪被搶的消息。
阿黑聞訊后,很為阿詩瑪的安危擔心,他立刻躍馬揚鞭,日夜兼程,跨山澗,過險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他來到熱布巴拉家門口,阿支緊閉鐵門不準進,提出要與阿黑對歌,唱贏了才準進門。
阿支坐在門樓上,阿黑坐在果樹下,兩人對歌對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沒詞,急得臉紅脖子粗,聲音也變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來越難聽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勁,臉泛笑容,歌聲響亮。
阿黑終于唱贏了,阿支只得讓他進了大門。但阿支又提出種種刁難,要和阿黑賽砍樹、接樹、撒種。
這些活計阿支哪有阿黑熟練,阿黑件件都勝過了阿支。熱布巴拉眼看難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條毒計,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說:"天已經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覺,明天再送你和阿詩瑪一起走吧!"阿黑答應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間沒有門的房屋里。
半夜,熱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圖傷害阿黑。阿黑早有準備,當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向他撲來時,他拿出弓箭,對準老虎"哩哩嗅。
連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熱布巴拉父子見虎死,很驚異,再也無計可施,理屈詞窮,答應放回阿詩瑪。
可當阿黑走出大門等候時,熱布巴拉又立即關閉了大門,食言抵賴,不放出阿詩瑪。阿黑忍無可忍,立刻張弓搭箭,連連射出三箭。
第一箭射在大門上,大門立即被射開;第二箭。
4.阿詩瑪的傳說具體點的
額
阿詩瑪的傳說
小石林有一個阿詩瑪石,風風雨雨,她都在那里翹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來。
相傳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趕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后,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到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于救出了阿詩瑪。 阿詩瑪得救了,兄妹倆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
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條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了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后,天上烏云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見,結果兩人都迷了路。
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一經走散,便誰也再找不到誰,直至洪水漸退去,阿詩瑪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但兩人都已迷失方向,又另渾身凍得直哆嗦,他們犯愁了。
這時,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來。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后,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家歇,我家就在巖洞中。”講完就落在阿詩瑪的包頭上,阿詩瑪用手把它趕起后,就同阿黑哥尾著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
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小石林,這里又濕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崖神爺。\"阿黑哥聽后,又傷心又著急,他擦干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后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白豬找不到。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和成漿,涂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白雞都有了。
可就在他高高興興,準備返回祭崖神時,由于連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過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忙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早被雨水沖得干干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松手,阿詩瑪也就永遠貼在那塊大石頭上。天長日久,被雨水不斷沖刷,才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子。阿詩瑪像旁的那塘水,也就是當時把白豬沖成黑豬的那場雨積下的。
5.有關阿詩瑪的傳說
從前,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便給她取名叫“阿詩瑪”。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許多小伙子都喜歡她。她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于事。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并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后關進了黑牢。
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救出了阿詩瑪。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卷走了阿詩瑪。
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你。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擴展資料
《阿詩瑪》是生長于撒尼彝區并深深扎根于民間,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她對撒尼敘事詩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自《阿詩瑪》成形后,后人借鑒其創作手法創作了《逃到甜蜜的地方去》、《圭山彩虹》、《竹葉長青》、《放羊人小黃》等敘事長詩,后4部有明顯摹仿前者的痕跡,可見《阿詩瑪》對撒尼敘事詩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詩瑪
6.阿詩瑪的傳說梗概
縮寫這一美麗的傳說:
能歌善舞的阿詩瑪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火把節上和阿黑訂了親。財主的兒子阿支垂涎于阿詩瑪的美貌,在威逼利誘無果后派人搶走了阿詩瑪并強迫她與其成親,詩瑪不從被鞭打關進黑牢。阿黑聞訊趕來救阿詩瑪,在射死了財主放出的三只猛虎后成功救出阿詩瑪。財主又使出放洪水之計想卷走逃亡中的阿詩瑪,被十二崖子姑娘救出。從此阿詩瑪變成了山峰,以后的人們,只要來到山峰前高喊“阿詩瑪”,對面就會有回聲。阿詩瑪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
7.誰知道阿詩瑪的傳說故事
從前有個叫阿著底的地方,貧苦的格路日家生下了一個美麗的姑娘,阿爹阿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發光,因此給她起名阿詩瑪。
她漸漸地長大了,像一朵艷麗的美伊花。阿詩瑪"繡花包頭頭上戴,美麗的姑娘惹人愛,繡花圍腰亮閃閃,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
她能歌善舞,那清脆響亮的歌聲,經常把小伙子招進公房。她繡花、織麻樣樣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樣清香。
在這年的火把節,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個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
他的父母在他12歲時,被土司虐待,相繼死去。他被財主熱布巴拉抓去服勞役。
一天,他為主人上山采摘鮮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凍受餓,受盡了驚駭,因怕主人責罵,不敢回去。正在這時,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詩瑪,她把阿黑領回家,阿黑被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為義子。
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漸漸地,阿黑長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斷得彎不得,成了周圍撤尼小伙子的榜樣。
人們唱歌夸贊他道: 圭山的樹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萬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過虎膽。 阿黑十分勤勞,很會種莊稼。
他在石子地上開荒種包谷,包谷比別人家的長得旺,包谷穗也比別人家的長得長。他上山砍柴,比別的小伙子砍得多。
他從小愛騎光背馬。他調理的馬,騎起來矯健如飛。
他挽弓射箭,百發百中。他的義父格路日明,把神箭傳給了他,使他如虎添翼。
阿黑喜歡唱歌,他的歌聲特別嘹亮。他喜歡吹笛子和彈三弦,他吹的笛聲格外悠揚,他彈的弦子格外動聽,不知吸引過多少姑娘。
這年火把節,阿詩瑪與阿黑互相傾吐了愛慕之情以后,這對義兄妹便雙雙訂了親。 一個街子天,阿詩瑪前去趕街,被阿著底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詩瑪做媳婦。
他回家央求父親熱布巴拉,要父親請媒人為他堤親。熱布巴拉早就聽說過阿詩瑪的美名,他馬上答應了兒子的請求,請了有權有勢的媒人海熱,立即到阿詩瑪家說親。
海熱到了阿詩瑪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頭,夸熱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詩瑪嫁過去怎樣怎樣享福……阿詩瑪聽了之后說:"熱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鮮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渾水一起蹬,綿羊不能伴豺狼。" 阿詩瑪的回答,惹惱了海熱,他威脅道:"熱布巴拉家是阿著底有錢有勢的人家,熱布巴拉的腳跺兩跺,阿著底的山都要搖三搖,阿詩瑪要是不嫁過去,當心丟了家。
"阿詩瑪不管海熱怎樣威脅利誘,就是不嫁。 轉眼間,秋天到了,阿著底水冷草枯,羊兒吃不飽肚子,阿黑要趕著羊群到很遠的滇南熱地方去放牧。
臨走時,阿黑向阿詩瑪告別,他們互相勉勵,互相囑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熱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搶走了阿詩瑪。
想讓阿詩瑪磕了頭,吃了酒,來了客,生米做成熟飯,不嫁也得嫁。阿詩瑪忠于她與阿黑的愛情,她被搶到熱布巴拉家以后,在熱布巴拉夫婦的威逼利誘面前,始終不從,拒絕與阿支成親。
財主捧出金銀財寶,指著谷倉和牛羊對阿詩瑪說:"你只要依了阿支,這些都是你的。"阿詩瑪瞧也不瞧,輕蔑地說:"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們家。
"阿支繃著瘦猴似的臉,眨巴眨巴眼睛,惡狠狠地罵道:"你不答應嫁給我,就把你家趕出阿著底!"阿詩瑪毫不畏懼地說:"大話嚇不了人,阿著底不屬于你一家的。"熱布巴拉見阿詩瑪軟硬不吃,惱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詩瑪,把她打得遍體鱗傷。
熱布巴拉的老婆詛咒阿詩瑪是"生來的賤薄命,有福不會享"。阿詩瑪被關進了黑牢,但她堅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關在熱布巴拉家,一定會來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著底報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報告了阿詩瑪被搶的消息。阿黑聞訊后,很為阿詩瑪的安危擔心,他立刻躍馬揚鞭,日夜兼程,跨山澗,過險崖,從遠方趕回家來搭救阿詩瑪。
他來到熱布巴拉家門口,阿支緊閉鐵門不準進,提出要與阿黑對歌,唱贏了才準進門。阿支坐在門樓上,阿黑坐在果樹下,兩人對歌對了三天三夜。
·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沒詞,急得臉紅脖子粗,聲音也變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來越難聽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勁,臉泛笑容,歌聲響亮。阿黑終于唱贏了,阿支只得讓他進了大門。
但阿支又提出種種刁難,要和阿黑賽砍樹、接樹、撒種。這些活計阿支哪有阿黑熟練,阿黑件件都勝過了阿支。
熱布巴拉眼看難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條毒計,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說:"天已經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覺,明天再送你和阿詩瑪一起走吧!"阿黑答應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間沒有門的房屋里。半夜,熱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圖傷害阿黑。
阿黑早有準備,當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向他撲來時,他拿出弓箭,對準老虎"哩哩嗅。連射三箭,射死了老虎。
第二天,熱布巴拉父子見虎死,很驚異,再也無計可施,理屈詞窮,答應放回阿詩瑪。可當阿黑走出大門等候時,熱布巴拉又立即關閉了大門,食言抵賴,不放出阿詩瑪。
阿黑忍無可忍,立刻張弓搭箭,連連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門上,大門立即被射開;第二箭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阿詩瑪石頭的傳說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