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王勾踐故事簡單介紹
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的時候,嘆息說:“我難道就要死在這里了嗎?”文種說:“商湯被桀囚禁在夏臺,文王被紂囚禁在羑里,晉公子重耳亡命翟國,齊公子小白逃到莒國,最終都成就了王霸之業。
由此看來,哪能一定就說不是一種福氣呢?”吳國赦免了越國之后,越王句踐回到越國,便苦身勵志,發憤圖強,在座旁懸掛一個苦膽,不論坐臥都能看到苦膽,吃飯時也要嘗一嘗苦膽,向自己發問:“你忘記會稽之恥了嗎?”自己親身躬耕,夫人也親手紡織,不吃兩種葷菜,不窮兩種色彩的衣服,禮賢下士,優厚待客,賑濟貧民,慰問遭喪人家,與百姓同甘共苦。句踐想讓范蠡治理國政,范蠡回答說:“在帶兵打仗方面,文種不如我,但在能使國家安定,人民擁戴方面,我不如文種。”
因此,句踐就把國政全部交給文種大夫管理,而讓范蠡與大夫柘稽去吳國作求和人質。兩年后,吳國放回了范蠡。
2.越王勾踐的小故事(在100字左右)快點,我下午要交
臥新嘗膽100字小故事: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吳王已經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于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
【啟示】
越王勾踐為了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斗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后臥薪嘗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恰恰印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3.越王勾踐的故事
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吳王闔廬聽說允常逝世,就舉兵討伐越國。
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沖入吳軍陣地,大呼著自刎身亡。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檇李大敗吳軍,射傷吳王闔廬。
闔廬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子夫差說:“千萬不能忘記越國。” 三年(前493),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操練士兵,將報復越國一箭之仇,便打算先發制人,在吳未發兵前去攻打吳。
范蠡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器是兇器,攻戰是背德,爭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陰謀去做背德的事,喜愛使用兇器,親身參與下等事,定會遭到天帝的反對,這樣做絕對不利。”
越王說:“我已經做出了決定。”于是舉兵進軍吳國。
吳王聽到消息后,動用全國精銳部隊迎擊越軍,在夫椒大敗越軍。越王只聚攏起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會稽。
吳王乘勝追擊包圍了會稽。 勾踐對范蠡說:“因為沒聽您的勸告才落到這個地步,那該怎么辦呢?”范蠡回答說:“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理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
現在,您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說:“好吧!”于是派大夫種去向吳求和,種跪在地上邊向前行邊叩頭說:“君王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大膽的告訴您的辦事人員:勾踐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仆,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吳王將要答應種。子胥對吳王說:“天帝把越國賞賜給吳國,不要答應他。”
種回越后,將情況告訴了勾踐。句踐想殺死妻子兒女,焚燒寶器,親赴疆場拼一死戰。
種阻止句踐說:“吳國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財誘惑他,請您允許我暗中去吳通融他。”于是勾踐便讓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玉器。
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種引見給吳王。種叩頭說:“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踐的罪過,我們越國將把世傳的寶器全部送給您。
萬一不能僥幸得到赦免,勾踐將把妻子兒女全部殺死,燒毀寶器,率領他的五千名士兵與您決一死戰,您也將付出相當的代價。”太宰嚭借機勸說吳王:“越王已經服服貼貼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將對我國有利。”
吳王又要答應種。子胥又進諫說:“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后悔莫及。
句踐是賢明的君主,大夫種、范蠡都是賢能的大臣,如果勾踐能夠返回越國,必將作亂。”吳王不聽子胥的諫言,終于赦免了越王,撤軍回國。
勾踐被困在會稽時,曾喟(kuì,潰)然嘆息說:“我將在此了結一生嗎?”種說:“商湯被囚禁在夏臺,周文王被圍困在羑(yǒu,有)里,晉國重耳逃到翟,齊國小白逃到莒,他們都終于稱王稱霸天下。由此觀之,我們今日的處境何嘗不可能成為福分呢?” 吳王赦免了越王,勾踐回國后,深思熟慮,苦心經營,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即能仰頭嘗嘗苦膽,飲食也嘗嘗苦膽。
還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他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曲求全,招待賓客熱情城懇,能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共同勞作。
越王想讓范蠡管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種不如我;鎮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于是把國家政務委托給大夫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吳國作人質。
兩年后吳國才讓范蠡回國。 勾踐從會稽回國后七年,始終撫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報仇吳國。
大夫逢(páng,旁)同進諫說:“國家剛剛流亡,今天才又殷實富裕,如果我們整頓軍備,吳國一定懼怕,它懼怕,災難必然降臨。再說,兇猛的大鳥襲擊目標時,一定先隱藏起來。
現在,吳軍壓在齊、晉國境上,對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雖名聲顯赫,實際危害周王室。吳缺乏道德而功勞不少,一定驕橫狂妄。
真為越國著想的話,那越國不如結交齊國,親近楚國,歸附晉國,厚待吳國。吳國志向高遠,對待戰爭一定很輕視,這樣我國可以聯絡三國的勢力,讓三國攻打吳國,越國便趁它的疲憊可以攻克它了。”
勾踐說:“好。” 過了兩年,吳王將要討伐齊國。
子胥進諫說:“不行。我聽說勾踐吃從不炒兩樣好菜,與百姓同甘共苦。
此人不死,一定成為我國的憂患。吳國有了越國,那是心腹之患,而齊對吳來說,只象一塊疥癬。
希望君王放棄攻齊,先伐越國。”吳王不聽,就出兵攻打齊國,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
吳王責備子胥,子胥說:“您不要太高興!”吳王很生氣,子胥想自殺,吳王聽到制止了他。越國大夫種說:“我觀察吳王當政太驕橫了,請您允許我試探一下,向他借糧,來揣度一下吳王對越國的態度。”
種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想借予,子胥建議不借,吳王還是借給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
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太宰嚭聽到這話后,就多次與子胥爭論對付越國的計策,借機誹謗子胥說:“伍員表面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么能顧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后來您作戰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
4.越王勾踐故事簡單介紹
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的時候,嘆息說:“我難道就要死在這里了嗎?”文種說:“商湯被桀囚禁在夏臺,文王被紂囚禁在羑里,晉公子重耳亡命翟國,齊公子小白逃到莒國,最終都成就了王霸之業。
由此看來,哪能一定就說不是一種福氣呢?”吳國赦免了越國之后,越王句踐回到越國,便苦身勵志,發憤圖強,在座旁懸掛一個苦膽,不論坐臥都能看到苦膽,吃飯時也要嘗一嘗苦膽,向自己發問:“你忘記會稽之恥了嗎?”自己親身躬耕,夫人也親手紡織,不吃兩種葷菜,不窮兩種色彩的衣服,禮賢下士,優厚待客,賑濟貧民,慰問遭喪人家,與百姓同甘共苦。句踐想讓范蠡治理國政,范蠡回答說:“在帶兵打仗方面,文種不如我,但在能使國家安定,人民擁戴方面,我不如文種。”
因此,句踐就把國政全部交給文種大夫管理,而讓范蠡與大夫柘稽去吳國作求和人質。兩年后,吳國放回了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