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堯的精彩小故事,只要一個小故事
相傳,上古時期堯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后,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卻讓帝堯很憂慮,子丹朱雖長大成人,十幾歲了卻不務正業,游手好閑,聚朋囂訟斗狠,經常招惹禍端。帝堯心想:要使丹朱歸善,必先穩其性,娛其心,教他學會幾樣本領才行。起初是教習打獵本領,丹朱不喜,堯嘆氣說:“你不愿學打獵,就學行兵征戰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學會了,用處也大著哩。”說著用箭頭在一塊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畫了縱橫十幾道方格子,撿來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給丹朱一半,手把著手地將自己在率領部落征戰過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進后退的作戰謀略傳授講解給丹朱。丹朱此時倒也聽得進去,顯得有了耐心。
此后一段時日,丹朱學棋很專心,也不到外邊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實些。帝堯對散宜氏說:“石子棋包含著很深的治理百姓、軍隊、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轉意,明白了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還沒學深學透,卻聽信先前那幫人的壞話,覺得下棋太束縛人,一點自由也沒有,還得費腦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終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詭計奪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異常,大病一場而逝。帝堯十分傷心,把丹朱遷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還把帝位禪讓給虞舜。虞舜也學帝堯的樣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產生圍棋方格的圖形,史書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今龍祠鄉晉掌村西山便有棋盤嶺圍棋石刻圖形遺跡。
2.求適合小孩的圍棋課堂小故事5篇,帶有簡單問題提問
所謂圍棋課堂小故事 我給您建議這五篇:
(1)弈秋的故事,最后提問為什么兩位弟子境遇不同,引出專注的意義
(2)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提問孩子關羽的優秀品格,引出勇敢的意義
(3)聶衛平中日圍棋擂臺賽的故事,提問孩子聶衛平對于中國圍棋的意義,引出聶衛平為國爭光
(4)天局混沌的故事,提問孩子混沌為什么要勝天半子,引出追求圍棋勝負的精神
(5)趙治勛坐輪椅下棋的故事,提問孩子從趙治勛身上學到了什么,引出堅強的品格
3.圍棋能手馬曉光的小故事
你確定不是馬曉春?
1974年,浙江省在天臺舉辦少年兒童圍棋賽,馬曉春以紹興地區兒童組冠軍的資格參加比賽。10歲的他闖入了本賽。本賽中他利用一個單片劫逆轉戰勝對手陳臨新,取得兒童組第三名。同年他在成都舉辦的全國圍棋團體賽中,代表浙江省參加兒童組比賽,打第三臺。十二盤全勝,浙江兒童隊也因此排在上海,四川之后,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賽后不久,馬曉春就被選拔進省圍棋集訓隊。 馬曉春在省隊很得教練姜國震、領隊陳忠水的厚愛。在杭州,曉春還得到許許多多圍棋前輩的關懷和指導,尤其是被稱為“錢塘三劍客”的浙江圍棋元老張李源、竺源芒、孫義章,姜國震就是這“三劍客”的大弟子,得意門生。當時隊里數馬曉春年紀最小,個子也小,同隊的陳臨新、朱菊菲、金茜倩等人都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但機靈勁又都不及他。
4.馬曉光的圍棋故事
有一個著名的棋手叫馬曉春,沒有叫馬曉光的,有一個著名的棋手叫劉曉光的。
1983年11月,年僅19歲的馬曉春晉升九段,成為我國繼陳祖德、吳凇笙、聶衛平之后的第四位九段,也是當時我國最年輕的九段棋手。隨后,曉春取得1984、1986、1987、1991年的全國圍棋個人冠軍,對國內各種大賽的冠軍都加以問鼎,而且奪得一頂又一頂桂冠。
1984年10月,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拉開帷幕,一辦就是11屆,直至1996年才結束。在這個大舞臺上,作為副帥的馬曉春也有過許多非凡的表現。他總是受命于危難之秋,第一屆負于五連勝的小林光一,第二屆戰勝日方五連勝的小林覺,成功扳頭。第三屆,馬曉春不僅戰勝山城宏,還戰勝"宇宙流"的創始人、副帥武宮正樹;第七屆,他連殺日本三位精英:小林覺、山城宏、片岡聰。他參加過10屆擂臺賽,出場13次,7勝6負,勝率為54%。
5.關于堯的故事,300字左右
堯帝開創了帝王禪讓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堯問四方諸侯首領:“誰能擔負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諸侯首領說:“有個單身漢,在民間。叫虞舜。”于是,堯微服私訪,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到了田間。看見一個青年,身材魁偉、體闊神敏,聚精會神地耕地,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奇怪的是,這個青年從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轅上掛一個簸箕,隔一會兒,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堯等舜犁到地頭,便問:“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以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堯一聽,覺得這個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對牛尚如此,對百姓就更有愛心。堯與舜在田間扯起話題,談了一些治理天下的問題,舜的談論明事理,曉大義,非一般凡人之見。堯又走訪了方圓百里,都夸舜是一個賢良之才。堯便決定試一試舜。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把九個男兒安排在舜周圍,讓九個男兒觀其行。把舜放進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馴服。舜頭腦清醒,方向明確,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來。堯先讓舜在朝中作虞官,試舜三年后,讓舜在堯的文廟拜了堯的先祖,堯便讓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6.圍棋能手古力的小故事,要簡短一些,100字以內
關于古力的小故事:石佛上個廁所,古力就贏了
戰勝“石佛”李昌鎬,曾經是中國棋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馬曉春老師,是中國第一個奪得圍棋世界冠軍的人。但他這種天才,遇見李昌鎬,可能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李昌鎬剝奪了他的青春。他所有的比賽,只要決賽跟李昌鎬下,就肯定不行,基本上是一碰李昌鎬就要輸。
還有常昊,看見李昌鎬也有陰影。應該說李昌鎬毀了不少人的青春啊。”古力感慨道。
沒有和全盛期的李昌鎬擠在一個時代的古力,多少有點“出生牛犢不怕虎”。這次決賽之前,他曾經和李昌鎬交手過7 次,3 勝4 敗。而最近一次交手,是2007 年上海農心杯。當時,古力和李昌鎬分別是中韓兩隊的主將,但古力卻在形勢占優的情形下,愣是被大李一點點扳了回去,最后痛失冠軍。
“李昌鎬確實太冷靜了,無論形勢好壞,他都特別穩。在我們看來,明顯該豁出去拼一把的時候,他還特別穩。幾乎所有的選手都很難做到這一點。他能做到這樣,讓人覺得很可怕。”
7 月5 日富士通杯半決賽上,中國棋手劉星在和李昌鎬的對弈中失敗。這意味著率先闖入決賽的古力,又將在關鍵之役迎戰這位可怕的對手。
當晚,常昊、劉星和古力跑到日本的居酒屋小酌。和李昌鎬交手多次的常昊,為古力提供了很多細節,幫助他了解對手。
“劉星和他下的那盤,我和常哥都在一旁看,常哥看到他當時的反應,和以前的一些規律,總結了不少細節。比如說形勢不好李昌鎬會臉紅,他確實會臉紅。以前他水平高,臉紅的概率太少了,現在他輸的時候會經常臉紅。”
此外,常昊還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根據常哥的經驗,李昌鎬認輸前要上個廁所,整理一下情緒,回來以后就會認輸。”
果然,7 月7 日決賽那天,在已經10 目以上差距的情況下,從來喜怒不現的李昌鎬,突然提出要上個廁所,古力心想,“哦,他準備認輸了。”果然,李昌鎬認輸了。
7.圍棋能手常昊的小故事,要簡短一些,100字以內
1 煮熟的鴨子飛了 ●1998年8月6日 ●日本東京 ●第11屆富士通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決賽常昊(黑)一目半負李昌鎬 背景:常昊和李昌鎬兩人,當時被中國媒體稱為“絕代雙驕”。
韓國媒體也認為,由于常昊這顆新星的出現,“孤獨求敗”的李昌鎬,終于找到了和他同齡的對手,對李昌鎬來說也是幸事,他們倆將在一個長時期內上演一場場激動人心的好勝負,以爭奪21世紀世界圍棋的統治權。 常昊此前和李昌鎬交手過4次,以1勝3負暫時落后。
對此,上海著名圍棋理論家趙之云曾撰文認為,當時中國兩個領軍人物聶衛平和馬曉春,一開始和李昌鎬交手都沒有輸那么多,常昊要想“今后不被李昌鎬壓制”,就不能再輸。 這盤棋,也是常昊首次登上世界大賽決賽舞臺,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強大實力———黑棋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中盤階段利用“初生牛犢不畏虎”的一股剛勁發力,居然使石佛連連出錯,節節后退,弈至小官子時,已出現了黑棋盤面多七目半,而且剩余的小官子并不難收,常昊已基本贏定了。
但此時,缺乏大賽經驗的常昊心緒難以平靜,隨手一個打吃,結果被李昌鎬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戰機,沖進黑棋中腹,煮熟的鴨子飛了。 常昊評述:在我6次沖擊世界冠軍未果的征途中,第一次失敗所造成的“內傷”最嚴重,最令我痛惜的是,這盤棋是被李昌鎬逆轉的。
不過,當時我對局時的心態,尤其是在勝利在望時有一些小小“沖動”,確實不如李昌鎬那么穩定。
8.圍棋的|明間故事
圍棋是一個智力游戲,起源于中國。
相傳,上古時期堯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后,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卻讓帝堯很憂慮,散宜氏所生子丹朱雖長大成人,十幾歲了卻不務正業,游手好閑,聚朋囂訟斗狠,經常招惹禍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讓人推著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蕩來蕩去,高興地連飯也顧不上吃了,家也不回了,母親的話也不聽了。散宜氏對帝堯說:"堯啊,你只顧忙于處理百姓大事,兒子丹朱越來越不像話了,你也不管管,以后怎么能替你干大事呀!"帝堯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歸善,必先穩其性,娛其心,教他學會幾樣本領才行。便對散宜氏說:"你讓人把丹朱找回來,再讓他帶上弓箭到平山頂上去等我。"
這時丹朱正在汾河灘和一群人戲水,忽見父親的幾個衛士,不容分說,強拉扯著他上了平山,把弓箭塞到他手里,對他說:"你父帝和母親叫你來山上打獵,你可得給父母裝人啊。"丹朱心想:射箭的本領我又沒學會,咋打獵呢?丹朱看山上荊棘滿坡,望天空白云朵朵,哪有什么兔子、飛鳥呢?這明明是父親母親難為自己!"哼,打獵我就是不學,看父母能把我怎么樣!"衛士們好說歹勸,丹朱就是坐著動也不動。一伙人正吵嚷著,帝堯從山下被詩人攙扶著上來了,衣服也被掛破了。看到父帝氣喘吁吁的樣子,丹朱心里不免有些心軟,只好向父帝作揖拜跪,唱個喏:"父帝這把年紀要爬這么高的山,讓兒上山打獵,不知從何說起?"帝堯擦了把汗,坐到一塊石上,問:"不肖子啊,你也不小了,十七、八歲了,還不走正道,獵也不會打,等著將來餓死嗎?你看山下這么廣闊的土地,這么好的山河,你就不替父帝操一點心,把土地、山河、百姓治理好嗎?"丹朱眨了眨眼晴,說:"兔子跑得快,鳥兒飛得高,這山上無兔子,天上無飛鳥,叫我打啥哩。天下百姓都聽你的話,土地山河也治理好了,哪用兒子再替父帝操心呀。"帝堯一聽丹朱說出如此不思上進、無心治業的話,嘆了一口氣說:"你不愿學打獵,就學行兵征戰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學會了,用處也大著哩。"丹朱聽父帝不叫他打獵,改學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轉意,"下石子棋還不容易嗎?坐下一會兒就學會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親立即教他。帝堯說:"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東西,你只要肯學就行。"說著拾起箭來,蹲下身,用箭頭在一塊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畫了縱橫十幾道方格子,讓衛士們撿來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給丹朱一半,手把著手地將自己在率領部落征戰過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進后退的作戰謀略傳授講解給丹朱。丹朱此時倒也聽得進去,顯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陽要落山的時候,帝堯教子下棋還是那樣的盡心盡力。在衛士們的催促下,父子們才下了平山,在乎水泉里洗了把臉,回到平陽都城。
此后一段時日,丹朱學棋很專心,也不到外邊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實些。帝堯對散宜氏說:"石子棋包含著很深的治理百姓、軍隊、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轉意,明白了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還沒學深學透,卻聽信先前那幫人的壞話,覺得下棋太束縛人,一點自由也沒有,還得費腦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終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詭計奪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不已,大病一場,怏怏而終。帝堯也十分傷心,把丹朱遷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還把帝位禪讓給經過他三年嚴格考察認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虞舜也學帝堯的樣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產生圍棋方格的圖形,史書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兒童圍棋故事要堯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