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典兒童成語故事視頻大全 開天辟地
開天辟地【解釋】: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精衛填海【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
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
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點石成金【解釋】:點石成金,同“ 點鐵成金 ”。
神仙故事中說仙人用手指一點使鐵變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南柯一夢【解釋】:南柯一夢,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比喻夢幻的事,屬于中性八仙過海【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2.中國成語故事視頻大全幼兒成語故事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自知之明2113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并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5261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4102。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里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1653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于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一刀兩斷
一刀兩斷的意思是: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后,丞相蕭何擔心韓專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夸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3.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視頻 囫圇吞棗
1、“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有兩則,分別是:(1)有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梨和棗子的藥性是“梨益齒而損脾,棗益脾而損齒”。
他想了一會,就得意地說:“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傷牙齒,亦不傷脾胃。”
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還可以,吃棗卻難了,囫圇吞棗,怎么受得了呢?” (2)從前,有個醫生向病人介紹梨和棗的性能時說:生梨對牙齒有好處,但對脾有壞處。而紅棗正好相反,能健脾,卻傷牙齒。
這時有個人說:我有一個好辦法,吃了這兩樣東西有益而無害。在吃梨的時候只嚼不咽,吃棗的時候則不嚼一口將其吞下去。
這樣以來,既不傷牙,又不傷脾,能一舉兩得。 2、成語解析:【成語】: 囫圇吞棗【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解釋】: 囫圇:整個兒。
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處】: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舉例造句】: 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拼音代碼】: hltz 【近義詞】: 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反義詞】: 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歇后語】: 吃棗子不吐核【燈謎】: 吃棗子不吐核【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英文】: bolt 3、近義詞成語解析: 不求甚解、生吞活剝(1)【成語】: 不求甚解【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釋】: 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
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舉例造句】: 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拼音代碼】: bqsj 【近義詞】: 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反義詞】: 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2) 【成語】: 生吞活剝【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解釋】: 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
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出處】: 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 【舉例造句】: 他們從歐美日本回來,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拼音代碼】: sthb 【近義詞】: 食古不化、囫圇吞棗、生搬硬套【反義詞】: 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歇后語】: 饞貓吃耗子;大蟒吃豬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