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最后那首英文歌是什么
歌名:Imagine
歌手:John Lennon
所屬專輯:Remember
作詞:約翰·列儂
作曲:約翰·列儂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我在想象,如果世界上沒有天堂會怎樣?
It's easy if you try
如果你試著想象,其實并不難
No hell below us
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
Above us only sky
頭頂上只有一片藍天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一下,世界會是如何?
living for today。
如果每個人都活在當下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想想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家會怎樣?
It isnt hard to do
其實這是有可能的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這樣就不用打戰,也不會有無辜的生命死去
No religion too
如果世界上沒有宗教呢?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一下,
living life in peace。
這個世界就真的和平了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可能覺得我在作夢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但是我不是唯一這么想的人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這個世界再也沒有分裂的國家、對立的陣營
Imagine no possesions
大家都沒有財產
I wonder if you can
可以嗎?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就不會再有無數貪婪和饑餓的人
A brotherhood of man
大家都像兄弟姐妹
imagine all the people
想象所有的人
Sharing all the world。
都能和平共享這個世界的資源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你會覺得我很傻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不過,我不是唯一的傻子
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加入我們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這個世界就和平了
擴展資料:
《想象》(英文名《Imagine》)是一首輕搖滾音樂,由英格蘭音樂家約翰·列儂創作并演唱。
歌曲背景
本曲是列儂獨唱生涯中最賺錢,也最受好評的歌曲。1975年,與《Imagine》作為單曲,與專輯《Shaved Fish》一起在英國發行,此唱片是當年英國排行榜上的第六名。在英國,本歌曲出售了超過160萬份拷貝,在列儂1980年12月逝世時成為了榜單中的第一名。
2.如何評價北大電影《星空日記》
個人認為《星空日記》不是好片子。
首先,是不真實,各種不真實的校園生活細節與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待會兒再說),先說校園生活細節,其實有很多同學已經在吐槽,下面摘自王凱文同學,我為什么不喜歡星空日記:為什么我不喜歡《星空日記》
男主提著行李袋跑到北大西門報道,這直接讓我出戲了。不管是新生報道手冊還是其他的通知都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要去東門,因為西門那個地方是絕對沒法擺迎新攤的。然后是康博思西餐廳的問題:第一,康西不會有勤工儉學的學生坐柜臺;第二,康西晚上燈火通明全是各種開會討論的小組;第三,手拿啤酒瓶的怪大叔至少我這四年從來沒在康西看到過,如果真的在晚上校園里遇到這樣的醉漢,請通知保衛部和燕園派出所。此外,還有貼天文夏令營海報的地方,應該是學五小白房后面的廢棄書報亭,我從來沒有見過正規的通知貼在那個地方,那里的廣告一般只有野路子的租房信息。最后男主做畢業pre的地方應當是校長辦公樓的禮堂,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北大的任何院系能聯系到那個地方做畢業設計展示,那個禮堂一般只開放給大人物做演講,當然,新生黨培也可以借用來做思想教育。
我再加一點:旁聽是可以直接進去的,天文系的畢設不是這樣的
為什么不真實會被拿來吐槽呢?不都說藝術高于生活嗎?但你是宣傳片,你的目標是讓大家了解北大,更想來北大,所以請給人家一個真實的北大,而不是來了之后,臥槽,不是這樣的啊,我覺得作為北大,應該有真實的胸懷。
情節上的不真實就不勝枚舉了,但我覺得最讓人無奈的是兩點:
1. 妖魔化現實,去康西打工,被罵,以及各種做兼職被罵?呵呵,別逗了,現在國家大把的助學金獎學金還有校內的學費減免,只要你別浪費,基本生活,讀完大學還是有保障的,要是你成績好(如影片中渲染的那么牛逼),那么你完全不會為生活所迫,要是你真想體驗生活,那如果在康西被罵,請到未名BBS上發帖,相信會上十大。找工作,在下不才,也面試過不少,還真沒有遇到過當面撕簡歷,讓喝酒的面試官,再說,你好歹北大經院畢業,這家不要你,換一家就是了嘛,按照后面的邏輯,國際投行的面試官這樣子?呵呵
2. 簡單美化理想,關于這個“摘星星”的夢想,我不想多做評價,但很想說,理想不是說今晚我哭了,下定決心,明晚我就能小宇宙爆發,拯救地球的。理想是需要不斷磨不斷磨,百折不撓,九死不悔的,就算沒有外界阻力,也會有100次想要放棄的。雖然影片中做了簡單鋪墊,但很想說,以為看一看望遠鏡,讀幾本英文書就能學好天文學了嗎?算不出來數字,做不出來實驗的時候哪里去了?你又做兼職,又到處實習找工作,只是輔修天文學,然后花一個月就能做出pk掉很多天文系同學的畢業設計?別開玩笑了,人家也是考上北大的同學,沒有人是傻子,你努力勤奮的時候,人家也沒閑著,憑什么?
而妖魔化現實和簡單美化理想的結果是什么呢?只能是虛無,沒有接到地氣,感覺是主創憑自己yy了一個韓劇般的故事,然后靠口號式的旁白和對白來說明主題,很想說,這樣的作品沒有誠意。
其次,覺得這部片子不好的原因是,提出了問題,卻沒有試圖解決。他上了研究生就能解決他之前面臨的困境了嗎?沒有看出來有任何改善(那么他之前糾結的其實能不能說沒那么重要,因為你要是想,那還是可以搞定的)。他這還是成功了,要是失敗了呢?我同學說可以繼續去投行,也算奮斗過了,這就奇怪了,理想不是應該你為之奮斗終身,在黑暗中給你光明的東西嗎?怎么變成了張牙舞爪的惡魔,試圖來破壞你的生活了?
而且,不喜歡女神這個橋段。女神的外貌不說了,女神的真實性也不說了,但是,女神的出現,讓人懷疑主人公是為了追求夢想還是為了追求女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北京大學宣傳片星空日記簡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