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國》中寫曹操的段落摘抄如下:
講三國是不可能不講曹操的,所謂三國就是魏蜀吳嘛,而魏的開國皇帝實際上是曹操。
當然曹操在位的時候沒有稱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兒子曹丕才稱帝,追認他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實際上的開創者。
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不客氣的說法叫奸賊,但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我雖然不是曹操一黨,但非常佩服他。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這樣一來對曹操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奸賊,那么哪一個評價是準確的呢?
但是當我們弄清楚曹操的歷史形象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歷史形象它也不是那么好弄清楚的。
比方說,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
蘇東坡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有很多講史的,就是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劉備失敗,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
那么說明至少在北宋的時候,曹操就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
那么曹操為什么不討人喜歡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討人喜歡的事呢?那么也無非是三條:
一個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
但是這個不能算數,因為兵不厭詐嘛,打仗的人總是要詐它一詐的,不過你說敵人你就說他是奸詐狡猾,說自己就叫足智多謀,實際上一回事,兵不厭詐。
第二件事情呢說他篡漢。
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關系,這個王朝的皇帝為什么一定要姓劉呢,為什么就不能姓曹呢?說這個姓曹的代替姓劉的就是奸,這個說不過去。
那么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
那么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
那么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里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里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擴展資料
《易中天品三國》是央視CCTV-10歷史頻道演播類節目,《百家講壇》系列之一。
主講人易中天,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
縱論天下,閑話三分。
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將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
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
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81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
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
近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2014年出版了《易中天中華史》系列叢書。
參考資料來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易中天品三國中寫曹操的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