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詩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即出自卞之琳之手。
一、詩匯編
《十年詩草1930-1939》
《雕蟲紀歷1930-1958》
《山山水水,小說片斷》
《斷章》
二、雜類散文
《滄桑集1936-1946》
三、報告文學
《第772團在太行山一帶》
四、論著
《布萊希特戲劇印象記》
五、譯品
《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英國詩選》
紀德《浪子回家》集
里敦·斯特萊切《維多利亞女王傳》等等。
、
擴展資料:
卞(biàn)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蘇海門湯家鎮,祖籍南京市溧水區,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曾用筆名季陵、薛林等。
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和胡適的學生。
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詩《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對莎士比亞很有研究,西語教授,并且在現代詩壇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
創作歷程
14歲第一次買了一本冰心的詩集繁星,從此對新詩產生興趣。
1929年畢業于上海浦東中學,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
1930年開始寫詩,從此之后不斷發表新詩和翻譯文章。
1933年出版詩集三秋草。
1935年出版魚目集。
1936年與李廣田、何其芳合出漢園集,收有卞之琳的數行集、李廣田的行云集以及何其芳的燕泥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稱為和漢園三詩人。
以后,卞之琳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是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
詩作講究音節的整飭,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現出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對現實的不滿與思考。
抗日戰爭時期,卞之琳先后在四川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區抗日民主根據地訪問,并一度任教于魯迅藝術文學院。
此行促成他創作詩集慰勞信集與報告文學集第七七二團在太行山一帶,作品歌頌了抗日戰士和群眾,記敘了抗日根據地部隊的生活。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1942年十年詩草出版。
1946年到南開大學任教。
次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赴牛津大學從事研究。
1949年回到北京,先后任職于北京大學、北大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等機構,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的研究、評論和翻譯。
1951年出版詩集翻一個浪頭。
1979年出版自選詩集雕蟲紀歷1930~1958。
1949年起,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1964年后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長期從事莎士比亞等外國作家作品的翻譯、研究,著譯有莎士比亞悲劇論痕、英國詩選等。
此外還出版詩論集人與詩:憶舊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