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去年的月光溫到今年才下酒”想表達什么?
答:表達作者喝酒時可以回想去年的事情。
題目里的月光有特指什么東西嗎?
答:指的是月光和月光有關的事,如月光帶給人的視覺上和精神上的感受,月光下度過的人生歲月等。
文章里面好像提到了兩次月光,覺得中間的部分跟題目不大合得來啊?求教。
答:作者是從他在月光下喝酒寫開去,所以以此為題目。
他由月光下喝酒寫開去,把思緒蕩開,想到了許多其他各種狀況下喝酒情形,其中有的是實事回憶,有的是漫想,這正是散文的散。
喝酒和喝酒時候的自然景色和人的內心活動,始終是文章的主線,所以中間的部分并不跑題。
題目不一定非是全文的總結,就像這篇。
不知道我說清楚了沒有,不清楚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請采納!謝謝!更多追問追答追問
謝謝你!講得很清楚。
但是不是除了月光之外,“山香云氣”“云煙”等等也是指作者喝酒時的回憶? 還有,上乘的喝法到底應該怎么喝?應該融于自然,忘記塵世的雜念(最后一段說“寵辱偕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青煙”),還是應該在喝酒時回憶往事(溫一壺月光)?還是有另外的理解?
追答但是不是除了月光之外,“山香云氣”“云煙”等等也是指作者喝酒時的回憶?
答:“山香云氣”是作者喝酒時的回憶,因為原文提到“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著“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
最后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著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云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云煙” 不是回憶,是比喻,作者比喻歲月流逝如云煙一樣散去,化成烏有。
原文是:“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實體的事物也能轉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眼便如云煙無形。”
上乘的喝法到底應該怎么喝?應該融于自然,忘記塵世的雜念(最后一段說“寵辱偕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青煙”),還是應該在喝酒時回憶往事(溫一壺月光)?
答:上乘的喝法用作者的原話說應該是“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作者還說了一年四季不同的上乘喝法,原句是: “關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
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作者還說了不同的詩詞配不同的酒,簡單的說是一個人對著月光,或對著花,或吟著詩詞喝酒是上乘喝法。
忘記塵世的雜念,是佛的境界;喝酒時回憶往事(溫一壺月光)等,是凡人的上乘境界。
追問謝謝,但我對第二個問題不太理解。
對著月花吟著詩喝酒很上乘嗎?有沒有深層含義?我覺得單純對著花月詩詞喝酒只是頹廢空耗時間,作者的意思是不是賞花月的同時應該有些思考?那應該是怎樣的思考呢?或者賞花賞月吟詩喝酒是指遠離喧囂?
追答對著月花吟著詩喝酒是上乘,作者文中寫的很明確。
對,是有深層含義,是有思考。
從作者說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 可以看出,作者贊賞喝酒時的精神生活超過物質生活。
從作者說的“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和從作者說到過的有次他在山上喝酒醉了,“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云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等等說明作者對著月花吟著詩喝酒是超乎酒本身的,而能將自然納入胸中,喝得有情趣,境界,性靈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林清玄的《溫一壺月光下酒》句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