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勸學)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不飭。
不飭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
夫遠而有光者,飭也;近而逾明者,學也。
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營蒲生焉,從上觀之,誰知其非源水也。
」
《尚書大傳略說》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能不學習,與別人見面衣著不能不整齊。
不整齊就沒有好的儀表,沒有好的儀表就顯得怠慢,怠慢就是不禮貌,不懂禮貌就不能立身處世。
遠遠地看有出眾的儀表,這就是修飾的作用;與之相處后更覺其充滿智慧,這是學習的結果。
這就好比洼地,所有的雨水都集聚到那里,水草也在此生長,從上方看它,誰都知道它不是流動的源水。
」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憂,弗知可無憂與;知而不學,可無憂與;學而不行,可無憂與?」
《韓詩外傳卷一》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憂慮。
不懂做人的道理,能不憂慮嗎:知道卻不去學習,能不憂慮嗎;學了卻無法身體力行,能不憂慮嗎?」> >
【原文】
子曰:「不學而好思,雖知不廣矣。
學而慢其身,雖學不尊矣。
不以誠立,雖立不久矣。
誠未著而好言,雖言不信矣。
美材也,而不聞君子之道,隱小物以害大物者,滅必及身矣。
」> >
《韓詩外傳卷六》
【譯文】
孔子說:「不去做而只是用想的,雖能知道一些道理,卻無法廣博透徹;只知道學習卻不重視自身的修養,即使學到了知識也不會有高尚的品格。
不以真誠待人處事,即使別人一時相信,也不會長久的。
不具誠信卻愛說話,即使說破了嘴,也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雖天生聰敏,但不知為君子的道理,這種貧圖小利而害大義的人,災難必定是會降臨在他身上的。
」>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急求《孔子集語》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