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理解: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旨在表達詩人對祖國的一種深情。
與以往同類的詩作相比,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個性特色——既有當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與歡欣的希望,又有女兒對祖國母親艾艾的不滿與獻身的真情。
全詩立意新穎,感情真摯,一反過去某些詩的浮泛與“神話”式的歌頌,從一個別致的角度來吟唱祖國母親的歌。
詩人以赤子的目光,掃描著祖國的貧窮與落后,以拳拳的女兒之心,表達著哀怨的深情,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達出希望的歡欣。
為實現這美好的希望,詩人表達了一種獻身的愿望。
為表達這種赤子的深情,詩人采用了由低沉緩慢走向高亢迅疾的節奏。
低沉緩慢方能如泣如訴、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熱烈奔放、一往無前。
為表達詩人對祖國的交融感與獻身感,全詩運用了主體與客體交錯換用、相互交融的手法。
主體是詩人的“我”,客體是“祖國”,而在全詩的進展中,讓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國,祖國也就是我。
祖國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國的悲哀;祖國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國的希望;我是祖國的眼淚和笑渦,而祖國正在我的血肉之軀與心靈上起飛和奔跑。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賞析:
愛國是此詩的主題。
詩人的心中,祖國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而是飽經滄桑的過去、貧窮凋敝的現實與緋紅黎明希望的交織體。
作為抒情主體,詩人既是生長在祖國母親懷抱里的一個簡單的個體,又是與祖國一同經受苦難屈辱、一同掙脫羈絆、一同走向希望的統一體。
此詩宛如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曲,共分四節,自然地顯示出詩歌思想層次和感情段落的分明。
首節回顧祖國古老沉重的歷史,以“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額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五個典型的意象,生動形象地刻畫了祖國災難深重的過去。
次節過渡,內容上同前節,也是描寫祖國的過去,但角度不同,直抒胸臆,表明祖國的“貧窮”“悲哀”,同時也孕育著“希望”和“花朵”。
第三節描寫現實,以“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窩”“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一系列密集的意象,表達了剛從“**”“**”的噩夢中蘇醒過來,實事求是,思想解放后的那種“帶淚的笑”。
末節展望未來,表達詩人對祖國深沉而熱烈的愛。
曾經迷惘的“我”,經過深思,如今情感已沸騰,“我”愿意為祖國的富饒、榮光和自由奉獻“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原文: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里蝸行摸索
我是干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我”的血肉之軀。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者介紹: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于福建龍海市石碼鎮。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
舒婷崛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于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擴展資料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創作背景:舒婷是在中國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動亂中成長的。
1978年12月,中國迎來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1979年4月,詩人面對祖國擺脫苦難、正欲奮飛的情景,以自己獨有的抒情方式寫下了此詩。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影響: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
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教科書中的第三課課文。
被選為蘇教版《語文·高中·必修三》教科書中的第六篇課文。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理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