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暮年”的意思是:壯志凌云的人士到了年老的時候。
出自:漢·曹操 《龜雖壽》
原文選段: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白話釋義: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騰蛇盡管能騰云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作者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曹操,這首詩創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之前。
當時的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
賞析
《龜雖壽》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觀滄海》是一致的。
但《觀滄海》是寫景詩,以景抒情。
此篇則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懷言志之作。
這首詩寫于北伐烏桓勝利的歸途。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
曹操所云“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
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