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文豪蘇軾在今人眼中是怎樣的形象呢?——他也許是西子湖畔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雅客,也許是執鐵板賦頌“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士;他可能是高居廟堂之上為民請命的“父母官”,也可能是隱居黃州卓爾不群的“東坡居士”……總之,蘇軾,或蘇東坡不是一個能“一言以蔽之”的簡單人物。
蘇東坡于北宋歷史上承擔著兩個重要身份,也就兼具了兩種相輔相成之人格——以“正人君子”之人格肩負政治家之身份;以“文人雅士”之人格肩負文壇領袖之身份。
而“東坡”之稱,實為蘇軾謫居黃州后始用,作為一個已經歷過烏臺詩案等一系列激烈的黨爭政爭的他,斯時早已褪去英年得志時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咄咄逼人之氣,而多了一份成熟,恬淡,智者般的大智若愚。
東坡時代是蘇東坡真正成熟的時代,作者以“東坡”之號為蘇子作傳,既是一種形式上的尊敬,也是一種原發于內心傾慕和肯定,對蘇子無論是政治人格還是文學人格上成熟、深刻和睿智表現出極大的贊許。
書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位佛教徒、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
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
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
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
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
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
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
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辦《人世間》,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
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
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
1966年定居臺灣。
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
1976年在香港逝世。
內容簡介:
《蘇東坡傳》內容簡介:過去童子時讀古文,所讀傳記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記》的《刺客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最長的也不過《項羽本紀》。
唐代傳奇如《虬髯客傳》、《長恨歌傳》則是小說,去真正史實太遠。
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傳記文仍是短的散文。
中國傳記文章之長至排印成冊者,似乎是開始于現代,但為數不多,其中《蘇東坡傳》(111e Gay Genius)這類文學創作之出現,與過去之歷演義小說不能說毫無關系,但所受的直接影響,還是來自西方的傳記文學。
以中國歷史之長、史料之富,寫名人傳記的背景和基礎,可算極為有利。
像林語堂先生這兩本名人傳記寫得實在好,但可惜我們所擁有的這類書實嫌太少。
是否我們的學者作家能接著再寫出幾本來?真令人延佇望之。
主人公簡介:
蘇東坡傳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
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祐二年(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
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后量移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知制誥。
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
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參考資料
360問答:https://**doc/*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讀《蘇東坡傳》概括蘇東坡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