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
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2、在對往事深情地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3、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
4、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
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
擴展資料:
作品影響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于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
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云和飄散的炮火硝煙。
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
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于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朝花夕拾》整本書的寫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