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生寫有關寫景或狀物的作文,寫得不很理想,要么語言平淡無奇、蒼白無力,讀后味同嚼蠟;要么是語無倫次,沒有先后順序;要么是純粹是描寫景物,缺乏思想感情的投入,沒有靈氣……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巧妙地利用語文教材進行寫作方法指導,我認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學習完葉圣陶的《荷花》后,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植物的作文,采用了分步指導的方法。
首先我以各種顏色的菊花為例,帶領孩子們注意觀察。
在確定觀察對象以后,進行長時間、全面、深入地觀察,既觀察它的整體,又觀察它的局部,既觀察它的靜態(顏色、姿態等),也觀察它的動態(生長過程、風過現象等);還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抓住綠葉與花朵的形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
把握每一種顏色與眾不同的地方,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后寫出的植物才會下筆有神。
另外,我要求學生選好觀察點,按一定的順序寫。
有的先寫全貌,再寫部分,有的從上到下,有的由內而外,有的自遠及近……確定觀察的順序后,孩子們的作文各有千秋。
再有,寫景作文離不開抒情,絕沒有單純為寫景而寫景的文章。
在通過生動、細致的描寫一品冠的外形特點后,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滲透了真實情感的寫景類作文,
同時,在引導孩子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時,要求孩子們采用多種寫作手法,如擬人、比喻等,使描繪的景物形象化,帶有人的特點、人的感情,這樣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機的融為一>體。
具體實施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提前布置作文任務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要求寫什么?(自由寫一種植物,可仿照《荷花》突出重點,寫進聯想) 二、結合閱讀原文,指導寫作 結合原文,邊討論邊講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反復閱讀,開拓思路 組織學生反復閱讀原文,從中汲取自己作文相關的其他營養,課后可閱讀一些有關植物的作文。
四、教師進行習作前的指導 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早已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引導他們討論:自己寫什么植物?如何寫?應抓住植物的什么特點來寫? 五、學生習作,課上教師巡視指導 六、寫生自改,互相修改 進行修改后,學生反復讀,自改,在和同學互相修改。
七、教師精批細改 在學生反復修改后,教師在進行批改,教師的評語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成就和進步,激發他們進一步努力。
八、集體講評,交流習作體會 交流習作體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次作文的規律。
分步指導寫作,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寫景類作文指導中,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作文教學的快樂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作:怎樣寫景狀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