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到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擴展資料:
《觀潮》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讀課文。
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和當地的特殊地形有關。
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
杭州灣外闊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寧市鹽官鎮附近,卻只有三公里。
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涌入,向西奔涌而來,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四年級上的語文本書第一課《觀潮》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