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包括:
(1)、回憶兒時家里的貧苦生活;
(2)、母親把好吃的都讓給了我,表現母親對我的關懷;
(3)、因為不能好好侍奉母親,我的愧疚之情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并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本文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擴展資料
主要講了兩位母親在我心中的地位,當“我”失去親生母親時的巨大痛苦。
當“我”在漫長的留學過程中,“我”借用日記、散文來表達“我”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有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并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本文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懷念母親
作者:劉文韜
詩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親名叫張九菊,1930年8月13日出生于河北省隆堯縣雙碑鄉木花村。
老爺名叫魏明小,娶了五個妻子,是村里的保長。
母親是大妻之女,從小嬌生慣養,心高氣傲。
母親在弟妹中排行老三,七歲時被周村我的姨夫張老文認為義女。
18歲出嫁到西良村,一生正直清白。
由于其割麥子最快,織布一個頂倆,在生產隊掙工分高而受嫉妒,常與別人爭第一。
加上性急、脾氣不好、自視清高等原因,“得罪”了不少人。
1980年清明節,因為蓋房在自留地上脫坯子,被當成“資本主義尾巴”罰款5元,與村干部發生口角爭執,突發腦淤血,導致半身癱瘓。
自從半身癱瘓以后,母親是久臥病床,幾乎經常在半夜做噩夢----做夢,成了母親唯一的精神支柱。
那時,我記得正上鄉辦聯中,有天夜里正在酣睡,忽然被一陣“叮咚叮咚”驚擾聲嚇醒,原來是母親正在五更時分,一邊敲著床邊的洗臉盆,一邊哭唱:“劉家門庭出狀元,‘老四’能當大官宦......”在我們六個姐弟當中,大姐出嫁例外,我在男孩中排行第四,“老四”指的就是我。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懷念母親課文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