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君子尊重人,不與人爭執。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
原文:
君子讓人,忍者承受。
譯文:
想要做君子就需要學會忍讓他人,尊重他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
《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
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君子讓人忍者承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