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晴空萬里,蘇軾與他的父親、弟弟、妹妹一同去秋色宜人的廬山西林寺游玩。
蘇軾與他的家人來到廬山。
蘇軾他們下了馬車,迫不及待地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仿佛來到了天然氧吧一般。
蘇軾舉目四望,只見山峰一座挨著一座,一陣風微微吹過,山峰就好像翩翩起舞。
蘇軾牽著年邁的父親,與弟弟妹妹沿著蜿蜒的小路緩緩地前行。
一中上參天古木,郁郁蔥蔥。
銀杏樹似乎在扇動著金黃的葉子,楓樹葉火紅的臉蛋,好像在歡迎蘇軾與他家人的到來。
又走了一陣子,蘇軾看了看廬山,突然奇跡出現了,蘇軾看見了山峰的新面目!剛才連綿不斷的山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聳入云的山峰,它們直插云霄,有的山峰像把利劍,有的像嫩綠的竹筍。
讓蘇軾覺得走進了夢幻一般的仙境。
蘇軾詩興大發,與家人快步來到西林寺,從包里拿出筆墨,在西林寺的壁上寫下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與家人游玩一日,盡興而歸。
但這首吸引著許多人來廬山游玩,欣賞景色,誦讀古詩。
《題西林壁》是宋代蘇軾寫的一首詩,原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賞析: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這首詩激起了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