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首先要準備好粽子葉,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葉一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
過去,粽子葉都是老人們去自己摘的,現在北京城周邊沒有蘆葦蕩了,這粽子葉也只有去超市買了。
很多人認為粽子葉越綠越艷越好,其實不然,越綠越艷的粽葉有可能是用顏料染成的,正常的粽葉應該是黃綠色略顯陳舊;正常的粽葉包出的粽子有一種粽葉的香味而不是其他的怪味;如果煮完粽子之后,水是淡黃色,那說明這粽葉沒問題,否則,那粽子還是不要吃了。
捆粽子要用到馬蘭草,這是北京的特產了。
以前,房前屋后就生長著馬蘭草,割下來之后晾干就可備用了。
把粽葉用開水煮一下,與馬蘭草一起泡在清水里備用。
TWO:江米和小棗,這是典型的老北京粽子的原料,也有用糯米、黃米的,視各人口味不同罷了。
我個人還是喜歡江米,夠粘夠軟,吃到嘴里別有滋味。
把江米洗凈,放入清水中泡半天,小棗也洗凈,控干水分,千萬不要把棗核摳出來。
我母親說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在吃粽子時有吐棗核的時間,以便讓人歇一下,不要吃得太急,怕噎著人。
THREE:正式開始包粽子,第一步,把粽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狀,留出來到粽子葉柄的長度差不多是整片葉子的一半長。
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位,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托住。
FOUR: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顆棗,用來把尖部堵嚴。
然后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達到整個兜的一半為宜。
FIVE:再次放入一顆棗,一個粽子放兩顆棗到四顆棗,視粽子大小而定,不過建議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兩次棗核就可以了。
SIX:再次填入江米,把剛剛放進去的棗蓋住而沒有高于三角兜的邊緣為宜。
為了讓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壓一壓,相聲《大保鏢》里不是還有”壓壓我的大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的詞呢嗎?壓完江米,粽子會更瓷實更有彈性。
SEVEN:把粽子葉長出的部分折回來蓋住那個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確的話,可以在蓋住兜口的同時,再覆蓋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
包嚴,不要留下漏洞,否則一煮的話,粽子就會變形。
EIGHT:拿馬蘭草把粽子捆好扎緊,多余的粽葉和馬蘭草要用剪刀剪掉,這樣既不會扎手又很美觀。
NINE:包好的粽子放在一起,還沒有煮就已經開始誘人了。
鍋里放水加火燒開,把粽子放進去,碼整齊壓實,水面要沒過粽子,視粽子大小而定煮的時間,像我們包的這個粽子,煮兩小時就可以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必須有包粽子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