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篇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是因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風趣,被公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范。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
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
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
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并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范;最后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斗士的統一。
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朱自清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
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圣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
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
遺著編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朱自清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
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向導。
《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跡,從而糾正了謬說。
他還先后對古詩十九首、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
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
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圣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
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圣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圣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
名家評論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引》: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
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葉圣陶《朱佩弦先生》: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葉圣陶:每回重讀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傾聽他的閑談的樂趣,古今中外,海闊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
我常常想,他這樣的經驗,她這樣的想頭,不是我也有過的嗎?在我只不過一閃而逝,他卻緊緊抓住了。
他還能表達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濃,味道極正而且醇厚。”
吳晗:“自清先生是舊時代知識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經是自由主義者,他不大喜歡參加政治活動,特別是比較激烈、斗爭性較強的政治活動。
但是,他具有正義感,隨著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奴役、壓迫的加強,和向中國人民的武裝挑釁、屠殺、鎮壓,他畢竟忍受不住了。
他說話了,行動了,通過文化生活、朗誦詩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終于有了明確的立場,抬起頭來,挺起脊梁,寧肯餓死,堅決拒絕敵人的“救濟”,這種品德,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
”(《**選集》第4卷,1499頁)**同志贊揚了聞一多、朱自清的骨氣,說“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這是我們未死者,特別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戰友的責任。
這種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頌歌,還有待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