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春風》寫出了濟南秋天的美。
老舍不僅寫了的秋天、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夏天,還在《春風》中寫了濟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駁離,色彩斑斕。
他似乎天生對山有一種由衷的親近,對水有一種深切的景仰。
他的散文中對濟南山水的描寫,如其說是寫,不如說是在“讀”,是相看兩不厭的“對話”,就難怪是那么鮮活,那么靈動,那么傳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本文寫濟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過山來表現的,重點抓住了顏色來進行具體描寫,給作者的感覺是舒適安全寫青島秋天的美,主要是通過海來表現的,重點抓住了海上的風景來進行具體描寫。
給作者的感覺是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 。
擴展資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一說姓舒穆祿氏,存疑),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
他1948年唱過黃梅戲,還受到嚴鳳英的表揚。
由于**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終年67歲。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龍須溝》等。
老舍一生共寫了約計800余萬字的作品,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
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以后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
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
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月牙兒》《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
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
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
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
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
他的作品中有大量被選入教育課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