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吊腳樓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一種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
所謂“腳”者,其實是幾根支撐樓房的粗大木樁。
建在水邊的湘西吊腳樓,伸出兩只長長的前“腳”,深深地插在江水里,與搭在河岸上的另一邊墻基共同支撐起一棟棟樓房;在山腰上,湘西吊腳樓的前兩只“腳”則穩穩地頂在低處,與另一邊的墻基共同把樓房支撐平衡。
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湘西吊腳樓,那是由幾根長短一樣的木樁把樓房從地面上支撐。
起來的。
木樓的地板高于室外地面6O厘米左右,有時懸空達1米。
這樣使木樓底部通風,從而可保持室內地面干燥,防避毒蛇猛獸的侵擾(最早)。
湘西吊腳樓分兩層或多層形式,下層多暢空,里面多作牛、豬等牲畜棚及儲存農具與雜物。
樓上為客堂與臥室,四周伸出有挑廊,樓上前半部光線充足,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兒和休息。
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著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
湘西吊腳樓看起來美觀,靈巧別致,凌空欲飛;住起來舒適,干爽透氣,通風采光;它的建筑藝術體現了 “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學思想。
湘西吊腳樓有時也稱為“干闌”式建筑,三面有走廊,懸出木質欄桿。
欄桿上雕有萬字塔、喜子格、亞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圖案。
懸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端常雕繡球,金爪等各種形體。
湘西吊腳樓上下鋪樓板,樓上開有窗戶,通風向陽。
窗欞刻有雙鳳朝陽,喜鵲嗓梅,獅子滾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種花草,古樸雅秀,既美觀又實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觀察湘西吊腳樓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發現以當地的杉木作為主要材料。
杉木是中國特有的和重要的速生樹種之一,分布在淮河秦嶺以南地區。
杉木樹體高大,紋理通直,結構細致,材質輕軟,加工容易,不翹不裂,耐腐防蟲,耐磨性強,而且具有芳香氣味,有木中之王的美稱,為中國重要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
因為杉木材的這些優點,被廣泛用于湘西吊腳樓的建筑構架、圍板、欄桿、地板、門窗和雕刻,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湘西吊腳樓的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