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深度。
西方近代文化發達,文明昌盛。
倒退回去2000年,在東方和西方都出現了一大批歷史上著名的人物。
比如諸子百家等々。
先秦文學是指秦朝統一之前的全部文學,其保存至今的主要部分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和重要奠基階段,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文字產生之前,原始社會人們在進行生產勞動的同時,即已開始從事文學藝術的創作活動。
原始時代的文學形式,主要是口耳相傳的歌謠和神話傳說。
在后來的一些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歌謠,如《吳越春秋》中記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可能就是一首原始的獵歌。
《淮南子》、《山海經》等古籍中記載的“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等故事,則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神話。
殷墟甲骨卜辭的發現,表明最遲在商代中期已經有了比較定型的文字。
文字的出現,為人們的文藝創作提供了便于保存和傳播的載體。
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已經有了一些帶有文學意味的文句。
但甲骨卜辭主要是占卜的紀錄,一般比較簡略,當時人們運用文字的實際水平當不止于此。
商、周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字還有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又稱金文。
在屬于西周時代的銘文中,已經可以見到篇幅較長,組織得很好的文章。
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篇幅近500字,內容較豐富,并具有一定的文采。
歷史散文是史官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漸進產生并成熟起來的。
歷史散文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在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
此外,《逸周書》也是一部類似《尚書》的史籍。
孔子編著的《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編年體史書之祖,其體例和“筆法”對后世散文都產生了經典式的影響。
二書體現了早期歷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階段以《左傳》和《國語》為代表。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也是先秦歷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藝術性最為突出的著作。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是由各國的史料匯集而成。
二書標志著歷史散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3)第三階段以《戰國策》為代表。
《戰國策》也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敘的是戰國時期謀臣策士們的言行。
在語言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覺醒的背景下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中形成并繁榮起來的。
諸子散文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1)春秋戰國之交:以《論語》、《墨子》、《老子》為代表。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動。
其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高超的語言運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的匯編,反映的是墨家學派所代表的小生產者的思想。
其藝術特點是文質意顯,富于邏輯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辨和精妙的詩一般的語言相結合,顯示著獨特的藝術風格。
(2)戰國中期:以《孟子》、《莊子》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戰國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體現著語錄體向專題性論文的過渡,其突出的文學成就在于高超的論辯藝術。
《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經典。
其文章以獨特的藝術造詣絕響于先秦諸子之中,奇妙的構思、汪洋恣肆的語言、浪漫的風格,都體現了在諸子散文中的獨特地位和輝煌的文學成就。
《莊子》對對話體有所突破,開始向專題論文過渡。
(3)戰國末期:以《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為代表。
《荀子》一書多為荀子自作,其思想體系博大精深,是儒學的進一步發展。
其文章多為結構嚴謹、論說周詳的專題性論文,標志著先秦說理散文進入了完全成熟的階段。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鋒銳、質樸無華,體現著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呂氏春秋》是呂不韋集門客的集體創作,體制宏大、內容博雜、兼收并蓄是先秦學術思想的一次大規模的總結,也具有較強的文學性。
4.先秦詩歌的概況:先秦詩歌在北方文化中產生了《詩經》,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辭。
《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和樸素的藝術手法顯示了巨大的藝術魅力,并以經學的地位和傳播方式深遠地影響了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
楚辭與《詩經》不同的均是文人的個體創作,并出現了以屈原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開了文人詩歌創作的新篇章。
楚辭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華美的詞采以及藝術表現技巧,對后世文學也產生了經久的影響,也是中國傳統文學精神的源頭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對先秦文學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