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本領大》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
愛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生動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此活動通過兩種小動物之間的爭論“誰的本領大”,使得每一位幼兒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
選擇的這一活動深深吸引著幼兒,這是因為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
在活動過程中給幼兒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表達機會,尊重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創造性的想象。
在活動開始,以“猴子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領呢?誰的本領大?”孩子們都在積極的思考著、回應著。
“猴子的本領大,因為猴子能爬樹。
”“梅花鹿的本領大,因為梅花鹿跑的快。
”這一話題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這時,我并沒有肯定和否定孩子們的想法,而是讓他們欣賞故事。
接著,裁判員小熊的出現,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通過小熊的一番話后,我問孩子們“梅花鹿聽了小熊的話怎么想。
”想法一:“梅花鹿會想,我跑的比猴子快,我肯定是冠軍。
”想法二:“我跑的快,但是我不會爬樹摘果子呀,怎么辦?”孩子們的回答另我出乎意外,在預設問題時,我考慮到孩子們的想法肯定是會覺得梅花鹿贏,因為猴子跑的慢。
然而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他們已經學會關心同伴,不在以自我為中心了。
雖然孩子們的表達各不相同,我沒有評價,只是給予他們微笑的認可,這促使幼兒產生了交流的愿望,表達的欲望更加地強烈了。
再次觀看視頻,驗證幼兒的猜想。
當開始比賽后,梅花鹿過了河,發現猴子還沒有過河呢?梅花鹿會想什么。
想法一:“哈哈,我過了河,小猴也太慢了吧?”想法二:“我過了河,但是我摘不到果子。
”想法三:“我得回去,幫助小猴過河,我們同心協力才能摘到果子,這樣我們才能得第一名。
”面對各種回答,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實在太強了,尤其是小可,她用到了同心協力這個詞,我當時就肯定了她的想法。
縱觀這個活動,通過運用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邊猜想邊驗證,同時在捕捉有效談話的基礎上,學會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
在聽、說中能爭先恐后、自由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同時不斷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感受,使幼兒樂于表達,真正有話可說,也讓孩子們明白了有了本領不能驕傲,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互幫互助的本領才能更大的道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班語言《誰的本領大》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