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追求
人生為何要苦苦追求,我困惑……
無奈與茫然中,我曾想過,人生苦惱,不正苦惱在欲壑難填上,諸多麻煩事皆從不知足發軔,意外禍殃,也是由不知足招致的。
知足則不為物使,不為物使而后明察,且以佛事為例,朗月清風,花放水流,古往今來,信徒蜂擁,連踵接袂,而真正修成正果的有幾人呢?成佛不易,成事更不易!既如此人生又何必過于執著,與其在世間痛苦追逐,不如且退下身來,順其自然,安享已擁有的一切,無得也無失。
曾拜讀過先哲的老子,老子在其人生論中主張“知足”。
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的論斷一直為后世奉為人生的信條,其旨趣深遠,至今仍有“知足長樂之說”,回味起來,老子的論斷其實與佛家的“知足而后無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佛教源于天竺,老莊學說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哲人智慧的結晶,這足見知足在人生中的重要信。
無奈中我曾以知足為人生真諦,自以參透人生,懷著知足之心,漠視身邊的一切,因為知足,生命中便沒有了執著,一切都是那樣的隨意。
如我所愿,無得也無失。
然而,事過境遷,我忽然發現,沒有了執著的人生竟如此落寞,這種知足之心已近如沉溺,生命已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不點漣漪。
我恍惚間覺得老子的那份“知足”之心本沒有我的那樣簡單。
后來我漸漸明白,老子的知足觀念,是他人生觀思維網絡上的一個紐界,和其它的思維扭結,它們是相互溝通聯結的,應該融會貫通。
我的片面的知足緣于我對人生的逃避,緣于對老子人生觀的誤解,生命依然進行,在片面的知足中我迷失了自我,忘卻了人生的意義。
生命的存在本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充分表現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正是在追求中體現的,強盛的生命力也是在追求中產生的。
追求正是生命動力的源泉!
我終于發現,原來我對人生要求的太多,太多的要求已不能讓脆弱的生命承受起,于是,我選擇了逃避。
我覺得我的生命中原并不是缺乏追求,只是我曲解了追求,我只看到了追求的結果而忽略了追求的過程。
看到了一次次追求的結果與中的人生高度相差甚遠,我身心疲憊。
于是我選擇了片面的知足。
追求的結果既是如此,又何必苦苦執著?
記得作家冰心曾在其談生命中這樣描述過: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變成了空殼。
人生不正是如此嗎?每個人都想遠離平庸,出人頭地。
為了夢想中的人生高度,人們流血流汗去追求,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人生很多時候只能遺憾地停留在某種高度。
其實,想想我們何不以平和的心態來笑對曾經的夢想,盡情享受這追求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失去了太多,我忽然覺得,無論怎樣地活,轟轟烈烈也好,默默無聞也好,追求屬于自己生命的高度,享受追求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生命都會因你的追求而崇高,這也許就是人生與追求的關系吧!
在海邊有一塊小小的石頭,靜靜的躺在沙灘上,四周雖是廣闊,但卻無一個是石頭的伙伴,它完全被孤立了.
這塊小小的石頭孤零零的立在沙灘里,生活在無盡的寂寞里,可是它卻不苦悶.憂愁.反而滿心歡喜,愉悅的守望著海岸.
直到有一天,一枚貝殼來到了沙灘上,它看見了石頭,說:"你在這里不覺的寂寞嗎?石頭笑著應到:"我整天對著這碧籃的大海和這金黃的沙灘,看著如此的美景難到不是一種享受嗎?我有心事時,我可以對著大海訴說,我生氣時可以對著沙灘撒氣,這里的一切景色都是我最好的伙伴."終于有一天,貝殼因耐不住這漫長的寂寞而離開了.而石頭卻依然向往常一樣過日子,無有無慮,自由自在,它仍微笑,觀察著自認為的一片小天地.寒風呼嘯.大雨紛紛,天氣雖是寒冷,但是石頭忍著,吟聽著,這寒風的伴奏,已及這大雨的樂曲.
過了很久很久......就在石頭生命衰竭的時侯,它無限感慨的說了一句:"我很快樂
“當我還是個懵懂的小女孩,遇到愛不懂愛……”一直都很喜歡容祖兒的這首《揮著翅膀的女孩》。
別人都說我聰明,事實上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笨,說出來也許有人不會相信,作為一個女人,我卻連化妝都不會,我的眉毛也太淡了點,天天畫真讓人煩倦。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幼稚,比如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過于直率單純,容易輕信他人。
朋友就常會在我面前教導個不停,弄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做人才是了。
我不喜歡像老鼠防貓一樣地對別人防備著,那樣往往是讓自己更累。
我總覺得每一個人都不容易,更不應該在彼此之間筑起一道冷漠的鴻溝,雪上加霜。
將心比心,坦率真誠,就是我與人交往的原則。
我也不想因外界而刻意改變自己。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我還有一個挺大的毛病,就是用起錢來一點都不懂精打細算。
我好朋友們說誰要是娶了我,把錢交給我掌管,只怕百萬家產也要被我揮霍掉了。
我老媽總是說我嫁不出去,我調皮的對她說:沒有人要拉倒,我自己掙錢自己花,多爽啊,我又不需要男人來養活!可是我從來不花男人的錢,因為我不是一個輕浮的女孩,更沒有攀比心理.多數情況下,我還是有分寸的。
我不喜歡拿一副有色眼鏡來衡量身邊的人和事,就如好多人瞧不起窮人,我不會,相反我很討厭那些世俗的人,首先就少了中國傳統的基本禮儀與尊重之道。
朋友,不是用來互相利用的,更多的是一種精神需求。
我也不太喜歡大眾化的東西,性格往往與別人背道而馳。
我不喜歡追星,看著那么多人為歌星明星癡迷瘋狂,我會覺得幼稚和可笑。
比如有的人為了讓心中偶象給自己留下一條親筆簽名,可以狂呼勇擠,等候排隊幾天幾夜,寧可省吃儉用也要擠出錢來買入場劵,真的是不可思議,莫名其妙!崇拜別人不如崇拜自己,在這世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說來我還蠻大膽的,或者也可以說有點叛逆吧,只要是我自己認定的事情,哪怕付出多大代價我都會義不容辭、在所不惜。
可是,我一樣有著女孩子的柔弱,甚至比常人還要厲害。
我也怕蛇怕蟲子,不敢走夜路,不敢看恐怖電視,那些陰森可怕的鬼片看了會讓我驚恐萬狀無法入睡。
我怕黑,有時候晚上一個人在家睡開燈通宵達旦,真的是有點浪費資源,不過也促進了燈飾行業的發展。
我很討厭某些女人的自私自利,斤斤計較。
人,都有兩面性,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子,一切都是相對而言。
我這種女孩子,也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有著多面性。
說外向不全是,說內向不盡然;有時開朗樂觀,有時多愁善感;有時活潑可愛,有時深沉恬靜;有時固執倔強,有時隨和溫順;有時很情緒化,有時又很安靜從容,可真的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我想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都有著多方面的言行舉止,那應是現實所致,并非人的過錯。
但在其中必有一個堅實的自我,才不易隨波逐流,迷失方向。
正如那首歌所唱,潮流下獨行,也要活出真我的風采。
朋友們常會說我心態好,樂觀。
難道生活不好就不活了不成?不能改變的也許是生活,能改變的是心境。
人生短短幾十年,開心也是過,不開心也是過,有些事情你就算想得頭暈腦脹、想到滄海變桑田,就算你如何努力,如何付出,也想不出個結果,也未必能改變命運。
不如瀟灑走過條條大道,笑看紅塵樂逍遙。
天下女子皆多情,對感情,我也會很認真,別人說我眼光高,我認為在感情方面不是單可以用一個“高”或“低”兩字就可以闡述清楚的,這也涉及到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難道不適合也要隨便湊合?那是害人害已,對別人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無功不受祿,不喜歡玩弄別人的感情更怕無意中帶給別人傷害,自己沒百分百把握能做到的事情從不輕易承諾別人,這也我是我做人的一個原則。
以責人之心責已,以待已之心待人,一樣可以活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記得2006的夏天,吹滅了24根蠟燭,然后習慣性地摸摸自己的臉,感嘆一句:“唉,又老了一歲哦。
”朋友們也習慣性地不懷好意地笑笑:“還不趕快降低標準?小心把白馬王子都嚇跑了。”
最后大家一起笑。
笑過之后,問自己:一個女生24歲了還沒有找男朋友,是不是真的很奇怪?
我并不是沒有感情的人。
回想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人,有人一年一年等下去,有人成了我的好朋友,也有人帶著沒有清除干凈的對我的愛在遠離我的地方獨自生活。
很多時候,在他們看不見的時候,我也會感動得流下眼淚。
也有很多時候,我感受得到別人的真愛以及受傷的心。
一直希望內心里可以有個聲音可以告訴我:“我也喜歡他。
”但是從來沒有過。
正如劉若英唱的那樣:“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
我在乎的東西已經太多了,那些與我相干的不相干的一點點變動都會牽動我的感情,我有時候一個人躲起來擦眼淚。
也許正是過于看重感情而害怕失望所帶來的傷害,我寧愿不接受任何人。
一個人的時候,我寧愿固執地用鉛筆寫下文字,然后捧著咖啡把它們敲進電腦。
朋友總會氣我不對自己好一點,或者有人會以此勸我快快找到另一半,我總是沖他們笑笑:“晚了,反正都這樣了。
一個人也許只是傷身,戀愛卻傷神。
”他們也只得罵我一句:“無可救藥。”
我只是在靜靜地等待著一個人,可以放心地讓他牽著我的手。
女友間開玩笑經常會談起對未來男友的要求。
我也總是會裝作一本正經地宣布,我要找個高我15公分的。
王菲在《香奈兒》里唱“有太多人合適,沒有獨一無二”,而我就是要做那個獨一無二的。
反正我就是我,一個人如果愛我就要懂得欣賞我,視我為無可替代的。
為了懂我的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反之呢,休想讓我改變我自己去達到別人眼中的完美標準。
如果你看不到我的完美,那我只能告訴你“You are not my Mr. Right”;如果你接受不了我的“固執”,那我也只能和你說“Bye-bye”。
有時候,我的好友看不下去了會提醒我:“Lily,不要那么固執了,哪里還有那么多好男人啊?你還挑三揀四的。
”“沒辦法啊,”我拖長聲音,沖她飛個媚眼,“那就繼續做我的‘貴族’唄。
”然后依然冷眼對那些男生,依然穿著我鐘愛的暗色系衣服在人群中目不斜視地匆匆而過。
好友總是大呼小叫:“你又錯過多少緣分啊?”
反正都錯過了,已經不是我的了,還有什么可惋惜的呢?生活總是要繼續。
我習慣了不去熱切地渴望什么。
每年的感恩節,我都會感謝上帝給了我一顆安靜的心,讓我從不喜歡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和別人作比較,我想這樣的人比較容易快樂。
我依然獨自走在大街上繼續聽著我的MP3里的那首《揮著翅膀的女孩》……
喜歡音樂的我在秋日的夜晚聽著榮哥的這首老歌——《心跳呼吸正常》,愁思滿懷。
如今的人們也許不要再為三餐疲于奔命,但時常有朋友手捧咖啡卻感嘆不知為何而活,感嘆活著的疲憊。
是什么讓周圍的你我眼前蒙上了薄霧?海太寬,心在掌陀,所以難免恐慌,就怕不知不覺又迷失了方向。
這個人間,有著太多迷茫的眼睛和太多失落的心在嘆息著生命和旅程的苦痛!
常常有網友說我的空間是傷感的世界,偶爾會弄濕了自己的心,帶著壞壞的心情離開,甚至有的朋友都不愿進我的空間聽歌了,(嗚嗚!)其實這不是我的本意。
總認為,一個人能在苦楚與悲傷中品味人生,她就更會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也許只因我喜歡這種“憶苦思甜”的感覺,更或許是常被身邊的這些故事震撼著,催眠著……
展峰,在投資股票的人群里無人不曉,每天他的博客點擊在百萬次以上。
他在寫下《與生命進行最后的決賽》一文后,封筆了,因為疾病,因為晚期癌癥。
34歲的他離開了大家,獨自去面對生命最后的決賽。
看了他這最后一篇博文,好多人淚流滿面,感嘆生命之脆弱,感嘆歲月之無情,深知能活著,心跳呼吸正常,一切安好正常,是那么珍貴。
曾在一家醫院的宣傳欄里看過這樣心痛卻又感動的問答:
“你既然知道自己活不成了,為什么不早放棄呢?難道你不痛苦嗎?”
“不!我不痛,最痛的是我的親人與朋友,我是為他們而堅持的!”
前斷時間又在網上看見一則報道,說一個在香港科技大學讀博的大陸學生因困惑前途渺茫得憂郁癥,居然在宿舍自盡。
心痛之極,回家對兒子進行心里輔導,卻料兒子報出一個更驚悸的身邊的悲痛:天一附中一個初二女孩期中考試考壞了居然跳樓身亡。
兒子看著一臉茫然的我,蹦出一句:“老媽,好死不如爛活著!你覺得對嗎?”“對,對,對!兒子的話絕對是真理中的精髓!”看著兒子嬉笑的臉,那一刻,我真的感覺什么都不用說了,能看到他單純地笑,健康快樂地成長就是我心里最大的安慰與滿足了。
什么時候起,我們這些大人居然脆弱得連一個孩子都不如了,真的感慨萬千!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七彩的泡泡,天空海闊,要做那個最堅強的泡沫,耀不耀眼沒多大關系。
要懂得有的決定會創造生命,而有的決定卻毀滅生命;應該明白怎樣更好的生活,明白怎樣去愛我所愛;要體會從來沒有過的滿足,要使我們愛著的人幸福,亦要讓愛著我們的人快樂是延續著生命的最好辦法。
細細追尋往昔,我慶幸,慶幸自己沒讓親人,讓朋友為我傷懷過。
我如秋日里一縷輕煙,如午后的一杯奶茶,又如樸樹的且聽風吟……追憶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個年頭,覺得真正能感悟人生辛酸的也就這么區區十年。
因為回憶里苦多余樂,所以我的文字和音樂常常被哀愁籠罩著。
但經歷這么多年的風雨,好象已經不再畏懼閃電與雷鳴對我的突襲了,早在歲月的泥河里沖積成一具金剛不敗之身。
郁悶時,勞累時我就抬起頭,吸一口長長的氣,慢慢沉入丹田,再一點點把它呼出,這樣,心會釋放得很愉快!每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生命就會有一次蛻變。
所以,只要心臟在跳躍,呼吸正常,你就要不斷地去尋覓清晨的那縷曙光。
活著有時候真的好累,但畢竟還有好多精彩在不斷地呈現!不必太在意是否又心痛了,又失敗了,只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應該為很多人每天正常地跳動著!為養育自己長大的父母,為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為所有關心著守護著你的朋友們!
生命也許在承受太多的打擊與絕望后,會顯得蒼白,單調,乏味,沉重。
太多的思緒欲一吐為快,無奈只能積壓心頭,欲言卻無從說起。
對于失去和失敗,我們就要懷著坦然的心情去面對,對于獲得與成功,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態去回報。
就象現在聽到的這首歌一樣:一切安好正常,心跳呼吸正常,天氣交通正常,所有的往事來年無痕及癢!--這就是最真實的最平淡的幸福!
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他的痛楚,或許貧窮,或許疾病,或許衰老……當你感覺無法面對時,其實你早已在無奈地直面它!你,我,他或許都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這種困擾,將一切看輕,就是最好的解脫方法。
再聽一聽榮哥的《取暖》吧。
那柔柔的聲音,也許真的是可以驅寒的東西。
歌詞中蘊涵的意味總是讓我感動。
“我們擁抱著就能取暖,我們依偎著就能生存,即使在冰天雪地的人間,遺失身份。”
1經典短篇散文
偉大的雕塑家羅丹在寫給德國女作家埃萊娜.德.諾斯茲的一封情信上說:
“由于你的溫雅和聰穎,我重又變得高雅,整個人都得到深化了。
既然種子落進肥沃的土地,那么只要好好照料,它總會發芽結實的。
一切東西都會消逝,于此我只能聽天由命。
但我在心里看見大自然隨歲月流逝,風情萬千地從我眼前掠過,不由得也對鏡中衰老的自己感慨良久。
我還在愛,還在理解,還沒有變得駑鈍……”
是的,愛情可以凈化一個人,也可以使之變得復雜。
我心里只有你,心無旁騖,我變得單純,從而愛惜身邊的萬物,只想每一對情人都幸福和長久。
我唯一追求的,就是跟你廝守終生。
種子已經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我們會種出屬于兩個人的果實。
我是如此簡單,只要看到你,我就會微笑。
我的身體和我的心,都變干干凈凈。
只是,愛也使人變得復雜。
愛上了你,我才領略思念的滋味、分離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還有那無休止的占有欲。
為什么你的一舉一動都讓我心潮起伏?為什么我總害怕時光飛逝而無法與你終生廝守?
風從指間掠過,我對鏡中的自己感慨良久。
你會愛我到永遠嗎?我還在愛,而你又是否理解?
2經典短篇散文
母親走了,春節我依然是要回家的。
在農村,大年三十家中的男丁都要到祖墳去為家中過世的親人焚紙送錢的。
看著隆起的墳包,我倍感親切--里面是我的母親,永遠棄我而去的母親!娘~~不要阻止我流淚,不要讓我收起這思念的淚水……透過迷離的淚光,往事悠悠,在眼前浮現。
記得小時候(大約五、六歲),我感冒發燒,母親把村里的大夫請來了。
量完體溫,我說:我不打針!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針頭釘入自己的身上,可怕極了!母親說:不打針。
大夫也隨聲附和。
當我看到大夫拿著金屬針管從容地向盛著藥水的玻璃瓶揮去時,我明白母親和大夫在騙我了。
我撒腿就跑,母親在后面緊追。
我的腿在跑,心在飛,腿跟不上心,失去重心,趴倒在地。
完了,跑不了了。
我絕望地說。
當大夫將針頭刺入我的肌膚,我殺豬般的嚎叫,對大夫破口大罵。
母親忙不迭地向大夫賠不是。
大夫走后,母親狠狠地數落了我一番,甚至比打針帶來的痛還要深刻,讓我懂得了如何尊敬別人。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母親在水塘邊洗衣服,我聽說后也跑過去玩。
剛來到水塘,一匹受驚的馬自西向東朝著我狂奔而來,窄窄的小路我無處可逃,被嚇呆了。
母親惶恐的站了起來,離得太遠,已來不急抱我了,沖我大喊:快點躲開!我扭轉身,朝著家的方向拼命地跑。
我聽到后面的馬蹄聲越來越近,心中慌得不得了。
后面傳來母親惶恐的聲音:貼到墻根!快貼到墻根!我馬上象壁虎一樣貼到了墻上,馬隨即從身后呼嘯而過。
母親過來抱住我:謝天謝地!謝天謝地!禱告個不停。
母親最使我難堪的就是麥收時節拾麥子,秋收時節拾豆子。
我認為拾別人落下不要的東西和沿街乞討沒有什么區別,太沒面子。
最要命的是,每次拾完母親還背不動,托人捎信讓我接她,極大的傷害了我的自尊心。
我就沒好氣地對她說:家里又不是沒有吃的,出來拾什么,以后我再也不接你了!母親坦然地說:咱又不偷不搶,坦蕩蕩地撿拾別人不要的東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不管以后從事什么工作,憑自己勤勞的雙手吃飯,心中非常坦蕩。
母親很要強,父親身體不好,為了給父親治病,大字不識的母親孤身去了杭州,背回了大大的一包父親需要的滋補藥品--人參蜂王漿,不亞于在每一個不孝兒女的臉上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禍不單行,養的一頭黃牛也在生病,母親冒著凜冽的北風,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牽著黃牛,往返四十余里,為牛求醫。
風雪中的母親又在每一個道貌岸然的兒女的臉上重重地搧了第二記耳光。
家庭的窘迫是我精神的巨大枷鎖,生活的困頓讓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初中畢業的我就回家扛起了鋤頭。
我曾幻想能在知識的海洋盡情徜徉,我曾憧憬有朝一日跨進大學的殿堂,一切的夢想都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化為烏有,我陷入了極度的彷徨,深夜醒來,我常常以淚洗面:敢問路在何方?
偶然間,我讀到了路遙著的《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孫少平的人生境遇對我的觸動不同凡響,我不知反復看了多少遍:我為孫少平的坎坷人生而心碎,又為他那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而折服。
孫少平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強大動力:振作起來,扼住命運的咽喉;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行動起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89年的春天我如愿以償的來到了部隊。
在給母親的信中,我是報喜不報憂。
這并不是我虛偽,而是怕母親擔心。
當我重病纏身,我瞞著母親,告訴她一切很好,不必掛牽!其實,當時的我是多么需要家人的安慰和照顧啊!我每月幾十元的津貼,好在我既不抽煙,也不喝酒,積攢了一年多落下500元,為父親買了身皮襖皮褲。
當把東西寄出,我已身無分文。
母親來信問:缺錢嗎?我回信說:津貼漲了,我不缺錢花。
信寄出后,心中說不出的舒暢,畢竟是盡了一份做兒女的孝道。
我時常有一種緊迫感,常惶恐勞累一生的父母,無法等我經濟好轉,突然離我而去。
我轉業回家,居無定所,一年中搬了七次家,心中那個煩躁可想而知。
在顛沛流離的日子里,在那個悶熱的夏天,我買了臺風扇,當回到家,看到母親依然搖著那把破扇子,羞得我臉通紅。
我和妻商量,先給母親安上吧,不然我會很不安的。
風扇安上了,扇葉搖搖,母親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
沒過幾天,我實在耐不住天氣的炎熱,咬咬牙,又買了一臺。
母親說:兒女孝敬不孝敬,不在于給東西的多少。
如果兒女過得不好,給個另樣的飯就是孝敬。
母親就是這么容易知足。
當母親六十多歲的時候,還在種地,農閑的時候給別人打小工。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回到家,母親不在。
鄰居告訴我,母親到地里除草去了。
我趕到地里,看到汗水已經濕透了母親的衣衫,我非常的自責。
我對母親說:別干了。
你一年需要多少錢、多少糧食,我們弟兄三個給你。
母親說:你給,我就要,不給,我也不怨你。
你兩個哥都三個孩子在上學,難哪!再說,孩子學習都不錯,我出點力——高興!面對寬容的母親,我又能說什么呢,只能盡我所能,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每次回家,遠遠看見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楊樹林中村莊,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
家鄉人現在經濟意識強了,溝溝坎坎,犄角旮旯都種上了成才快的楊樹,走在村南的大道,道路兩旁的楊樹亭亭玉立,夾道歡迎,歡迎我這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客人。
偶爾有風經過,樹葉嘩嘩作響,如同熱烈歡迎的掌聲。
村莊的上空,炊煙裊裊,婀娜的青煙在無風的日子猶如掛在天空的一條條紫色的彩帶。
一切是那么的親切!樹木扶蘇,環繞著生我養我的地方;炊煙裊裊,烘托著家鄉生活的祥和;炊煙婀娜,是純樸家鄉人的最好陪襯。
我知道縷縷炊煙中有一縷是從我家煙囪中放飛的。
母親正拉著風箱,往灶膛里填著玉米秸,時不時地還要照應著鍋里的食物。
每次見我回來了,都高興得不得了。
突然有一天晚上,二哥打來電話說:母親腿腫了,正在治療,如果有空,回來看看。
我馬上帶著母親到濟寧脈管炎醫院檢查,證明在家里看對癥了,我就對母親說:打針吃藥別間斷,錢的事情你不用擔心。
治療了一段時間,我再次帶著母親檢查,醫生拿著母親的**CT對我說:已是晚期。
我的淚水奪眶而出,難道勞碌了一生的母親,還沒過上幾天清閑日子馬上就要離開我們!母親彌留之際,最令我不安的就是我正在和別人對薄公堂,追討債務,讓母親多了一份牽掛。
母親安慰我:錢要不來就算了,免得人家難為你。
我應承著,承載著心中沉重的不安。
母親去了,永遠地去了,任憑我熱淚潸潸,不再睜眼;母親去了,永遠地去了,任憑我如何緊握她冰冷的雙手,也無法留下。
面對母親的遺體,我無憾,雖然我給予的還不夠多;面對母親的遺體,我無愧,因為我已盡力了。
沒有了母親的故鄉,給了我太多的感傷。
遠遠的看見樹木環抱的村莊,我默默咀嚼來自內心深處的憂傷,靜靜承受這無助的心傷。
走在村南的大道,路邊的楊樹更高了,但樹葉低垂,缺乏生氣。
偶有輕風拂過:嘩啦嘩啦……我感覺它們在失聲哭泣。
村莊上空依舊炊煙裊裊,我知道這縷縷炊煙中,不會再有一縷是來自我家,到哪去吃飯,到哪去歇腳,何處是我家呀!老屋在村中靜臥,圍墻、配房已經倒塌,殘垣斷壁、荒蕪的小院在向我訴說母親走后的凄涼。
曾經彌漫著親情的小院,遍布憂傷。
一天早晨,妻對我說:我夢見老太太了,她說想讓你去看她。
清明節,我帶領員工到烈士陵園掃墓,沒能到母親的墳前祭奠,大概令母親失望了。
迎著清涼的晨風,我來到母親墳前,樹枝搖搖,仿佛在訴說“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無助;我聲聲嘆息,嘆息這“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
在母親去世三周年到來之際,我沉痛悼念,無限哀思,文以祭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現代精彩詩歌、散文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