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精美山水詩,抒情詩【含作者】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籬翁,獨釣寒江雪。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覺衰. 久知老會至, 不謂便見侵。
夏日臨江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日落滄江靜,云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逍遙有余興,悵望情不終。
寫山或水的優美詩文
斷腸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阮郎歸 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向子諲 山: 《雙調·雁兒落兼得令》張養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何仗立云沙,回首見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戲野花。 云霞,我愛山無價, 看時行踏,云山也愛咱。 《紫躑躅》元稹 紫躑躅,滅紫攏裙倚山腹。文君新寡乍歸來, 羞怨春風不能哭。我從相識便相憐,但是花叢不回目。 去年春別湘水頭,今年夏見青山曲。迢迢遠在青山上, 山高水闊難容足。愿為朝日早相暾,愿作輕風暗相觸。 樂躑躅,我向通州爾幽獨。可憐今夜宿青山, 何年卻向青山宿。山花漸暗月漸明,月照空山滿山綠。 山空月午夜無人,何處知我顏如玉。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君獨何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悲歌贈吳季子》吳偉業 水: 《流水詩》唐寅 淺淺水,長悠悠,來無盡,去無休。 曲曲折折向東流,山山嶺嶺難阻留。 問伊奔騰何時歇,不到大海不回頭。 《詠水》駱賓王 列名通地紀,疏派合天津。波隨月色凈,態逐桃花春。 照霞如隱石,映柳似沉鱗。終當挹上善,屬意澹交人。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涓溪》王維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 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槳,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淡如此。 諸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觀滄海》曹操 東臨礙石,以觀滄海。 水何潺潺,山島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光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詠志。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 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曹操-觀滄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優美的散文詩句
清風推開浮云的遮掩,月光灑向壯美的河山。那一輪明月,經朝歷代,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青山萬里,是游子追尋的腳步;長河百代,是慈母織補的衣衫。流淌的月華,潑灑著淺淡的水墨,展開一軸無邊的溫婉畫卷。人間萬戶,在桂花香影的軒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圓月高掛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積在遠古的傳統文化,開始被清秋的蛩聲喚醒。中秋,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而中秋節,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這種拜月祭天、祈求團圓的習俗,從風云的唐宋至煙雨的明清,一直流轉到繁華的今日。
一輪清清朗朗的明月,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掛上桂影婆娑滾改配的枝頭,又讓多少合家團圓的親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過千年的時光,見證了無數離合悲歡的故事,依然以純粹清絕的風姿遙掛在深邃的蒼穹,接受著世人千古不變的虔誠膜拜,將明凈無塵的靈韻付與人間大地。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依稀記得鄉間村落,家家戶戶圍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對著籬殲嘩畔的菊花,吃上團團圓圓的月餅。到如今的城市人家,親友良朋相聚在樓臺窗下,飲酒望月,大指細數著寧靜溫馨的流年。絲絲縷縷的記憶,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輕淺地浮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山清水秀唯美情感散文詩,跪求:精美山水詩,抒情詩【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