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文章 端午節的文章
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散文,急急急急!!!
端午的詩歌:http://**s/blog_* 端午散文詩: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 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 興楚無望,為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剎那間,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 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依然震撼著世人的心靈。 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時刻注視著你? 麥子金黃,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著你的呼吸? 冷艷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著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漁火,重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 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麥收的季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
求關于端午節的散文,或其他體裁的文章。
《齊天樂》(周邦彥)
疏疏數點黃梅雨,佳節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形裁艾虎,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沉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名人寫的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短篇?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里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干凈,洗過了粽葉,然后再將糯米清洗,洗干凈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著就是放肉了,笑亮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后將多余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扎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包著愛心粽。
終于,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羨兆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兄升租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著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有關端午節的散文詩
端午的詩歌:http://**s/blog_*
端午散文詩: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
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
興楚無望,為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剎那間,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
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依然震撼著世人的心靈。
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時刻注視著你?
麥子金黃,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著你的呼吸?
冷艷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著你滴血的心。
迷基則螞失的漁火,重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
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麥盯悄收搏埋的季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端午節的自創散文名篇,關于端午節的文章 端午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