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dēng huǒ lán shān
釋義:
1、燈火稀疏,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
2.古時入夜后家家舉燈,至就寢才滅去燈火。
因此燈火闌珊又代表「夜深」、深宵無人之時分。
燈火闌珊是一個成語,出自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拓展資料:
詩詞原文: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詩詞釋義:
元宵佳節的晚上,仿佛一陣東風吹來,催開了樹茂花繁,原來是焰火流光,在夜空中綻放千重繁華,又紛紛被風吹落,象一場不期而來的流星雨。
寶貴的名馬,華麗的雕車,載著美麗的人兒駛過,香氣彌漫了整條街。
蕭聲如歌,明月皎潔,時光悄悄流轉,整晚上花燈都在綻放光華,美不勝收。
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們一路上嬌笑俏語,帶著若有若無的幽香漸漸遠去。
可是,她們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
夜深了,我千百次尋找、等待的那一個人還沒有出現。
我的心充滿疲憊和失落,不經意一回首,卻發現她在那燈火寥落的地方靜靜地站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燈火闌珊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