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語的含義答題模式:
詞語含義+手法(特殊用法)+所在句子的含義(直白的語言)+詞句蘊含的情感
示例:(07北京卷)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在本文里的特定含義。
①連電視對面的沙發上也常常堆滿了書,于是吾家有電而無視久矣。
答:“有電而無視”將“電視”一詞分拆開(特殊用法)來使用,表現了家里雖有電視卻常常不能看(解釋語句含義)的尷尬(情感)。
說明:要注意詞語在語境中臨時獲得的特殊含義,特別是因使用修辭手法而產生的種種修辭義,如比喻義、比擬義、雙關義、象征義、反語義等。
遇到這樣的情況,弄清其修辭含義、作用與效果,如比喻義要弄清比喻的本體和相似點,比擬義要分清是擬人還是擬物及其作用,雙關義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意思,象征義要弄清象征的對象是什么,反語義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二)句意理解題答題模式
表面意思(解釋修辭手法、句中關鍵詞)+手法+深層含義(作者的情感態度等)
示例:為什么農夫說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請聯系他在家鄉務農的選擇,分析這句話的含義。
(6分)
答:①夜來香/曇花夜間開花,其香味與陽光無關,所以稱陰香,“沒有壯懷”是擬人的說法,指這兩種花沒有陽剛之氣;(解釋關鍵詞“陰香”、“壯懷”)
②與農夫決心留鄉務農的行動形成對比,體現了農夫肯定陽剛之美的觀點。
(修辭+深意、觀點態度)
(三)作用剖析型答題模式
結構作用+內容+情感(通常不必要出現)
這類句子往往是總領句、總結句、重要的過渡句或各個層次的中心句。
這類題規律較為容易把握,主要掌握特殊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示例:“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5分)
答: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結構作用):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對上文不同文人所寫泰山的歸結;另一方面它開啟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認為寫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進而轉入對泰山封禪的敘寫。
(闡述內容)
(四)提取具體內容要點
方法步驟:1.審題干明確具體內容,確定答題范圍
2.在文中找出對應語句
3.根據題干要求整合歸納要點——只保留符合要求的詞匯,合并同類項,適當替換為更加符合要求的詞匯。
示例:文章把小花稱作“雪野里的精靈”,意在表現小花的哪些特點?(6分)
答案:①美麗、纖弱、稚嫩②頑強、不怕困難③充滿活力。
(五)概括文章主旨段意答題模式
主要內容(寫什么)+寫作意圖(情感、態度:肯、否定,該、不該,表現體現-精神品志,感悟思考-人生現實、感慨呼吁、愛與恨、憂慮與無奈、堅信和憧憬,歌頌贊美、批判揭露……)
示例:(06全國卷一《陽光的香味》)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
(6分)
答: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里退化;(文章主要內容)②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作者寫作意圖)
(六)藝術手法賞析答題模式
手法+效果+解釋+情感
示例:第四、五自然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寫“爐火”?請簡要賞析。
(5分)
答案: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手法。
(手法)通過冷暖對比突出了爐火帶給人的溫馨之感。
文中“它的脾氣我是摸透了”、爐火像“明眸”等擬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動(內涵+效果)地傳達出作者對爐火的喜愛之情,表現出爐火對作者的特殊義。
(情感態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高中生們講講語文現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