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之路。
— 題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每條龍都代表著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夢想,它如同生活中出現的一樣,有的文韜武略,有的才華橫溢,有的愛心暖暖,有的更多的是美好的一面。
古人云“太上有立得,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立功雖久不敗,”此之謂三不朽。
我想生活中也是一樣,立言,就是善于留下文章,也就要言出必行。
說出的話潑出的水我們就應該去做,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身體力行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我是中華兒女,我們有地大物博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是我們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
百善孝為先,我認為龍的精神在我們大學生身上還體現在“孝”。
小時候,為了家庭生計每天必須跟隨父母到田里干農活,直到太陽正值中午或是太陽下去了星星上來時,才頂著滿頭大汗回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我有了一個最童真的夢想——希望家里日后能豐衣足食,過上更好一點的日子。
上小學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我進入了浩瀚的知識海洋,開始在里面遨游。
這時,我開始意識到沒有知識是很難發展的,于是我夢想著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初中階段,我開始接觸更寬廣的知識面了。
當我翻開歷史書,看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時,我義憤填膺夢想著能投身于救亡圖存的戰斗中去;看到中國在列強的擠壓下節節敗退時,我滿腔怒火,夢想著中國能日益壯大,不受凌辱;看到革命先烈為了和平灑滿鮮血時,我滿腔熱血,夢想著長大了定要報效祖國,不負革命先烈所望。
當我打開物理書,看到神奇的科技之光時,我激情澎湃,夢想著有朝一日定會高度發達…… 時值高中的我,回溯曾經的夢想。
我清楚地認識到,我的夢想之所以能漸漸地被演繹出來,全是因為國家在一天天的強大,科技、經濟在快速的發展,人們也漸漸過上幸福的日子。
但是,有一些偏遠的山區,溫飽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科學的光芒依然沒能照耀進去。
于是,我夢想著全民不必再為衣食的問題而擔憂,科學之光貫穿每家每戶。
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愿望,同時希望自己能夠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盡一份綿薄之力。
現在大學的我,想想以前的夢想一步步在實現,看著頭發變白的父母,我的夢想是多能抽出時間來陪陪父母。
記得大學第一次寒假,同學們早就已經早早地回家了,知道家里的收入微薄,我只好去選擇打工,到了年底才回去。
回到家了,媽媽的一些話讓我忍不住的哭了,她說“兒子,咱們家不缺你那兩千塊錢,放假了為啥不早點回來,一年也見不到兩次,沒在家待幾天你又走了,你這才大一,如果工作了是不是就不回來了?”聽著媽媽的一席話心里感覺被刀割了一樣,難受的很。
今年大二了,我依然是選擇打工,和伙伴們去天津一起賺錢,父母嫌地方太遠,總是不放心,本來可以工作一個月的,可是被父母早早地騙回來,回到家了媽媽給我準備了一大桌的好吃的,爸爸也在旁邊嘮叨:“以后再也不讓你出去了,都瘦了。
”看到骨瘦嶙峋的父親這樣說我,我又忍不住哭了,因為他比我瘦。
我知道父母都很想我,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今年我推掉年后的實習機會,就是為了多陪陪父母。
我的父母今年都年近半百,生活在農村就是操心的命,家里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妹妹,這樣經濟條件確實不高,父親為了我們上學,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在外邊日夜操勞,身為兒女的我們都倍感心疼。
父母的愿望其實并不多,放假了希望兒女能多陪陪他們,人生短暫能有多少個40年,趁著年輕多陪陪他們。
當我們在夢想的道路上摸爬滾打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我們還有父母。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我想“孝”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在最美的年華,實現中國夢,我的夢,爭當孝子賢孫,實現家庭幸福團圓,讓孤獨的人不再孤獨,思念的人不再思念,讓我們永遠暢游在愛的海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贊美洛陽的散文1500青春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