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種朦朧又沁人心脾的美,與一種凄涼又刻骨銘心的痛,我和青銅,葵花走到了故事的盡頭。
漫長幾日猶如一夢,我早已經沉醉在夢中,不能自拔。
夢中發生的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經歷了風風雨雨。
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了城市。
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這是一段苦與痛的歷史,是一段愛與美的洗禮,更是生命由蛹成蝶的歷程,唯有沖過去,才可以掙脫束縛我們的繩索,展開雙翅,在天地之間盡情翱翔。
每個時代的人都不可能避免痛苦。
即使是在社會發展飛速的現代社會,我們依然每天會遭受到痛苦的“折磨”。
痛苦折磨是厄運,它不可避免,也總在不經意間發生。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生活,坦然面對痛苦挫折。
當葵花離開后,青銅撕心裂肺的呼喊,在我的心中既是美也是痛。
這是震撼人心的美,也是震撼人心的痛。
當青銅為了葵花可以看馬戲,讓她騎在自己的身上,而自己卻站了一晚時,我潸然淚下。
這是感天動地的美,也是感天動地的痛。
當我看見為了讓葵花在自家燈下寫字,青銅用南瓜花兒捉螢火蟲做燈時,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
這是世界上最真誠的美,世界上最真誠的痛。
美與痛是不矛盾的,在作家曹文軒的筆下,它們像一對姐妹,相伴、相知、相行。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我們應當敢于直視痛苦!快樂固然值得贊頌,但痛苦也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
她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
她們是力,是生,是神。
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即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
凡是能夠體會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其實,美的含義在人們心中被神圣化了,在我們心中變得遙不可及。
幫助別人——美,關心別人——美,見義勇為——美,似乎只要完成很難成功的事才算美。
但是在我看來,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美。
然而,痛苦卻被人丑惡化了。
因此作者曹文軒老師在本書的《代后記》中說:“我們應當直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我認為這段話為我們對美與痛進行了另一方面的詮釋,正如書中的青銅和葵花,他們的命運被置于無限的痛苦之中,但他們的生命之花卻綻放了美麗的色彩。
痛苦與歡樂,美麗與丑惡是連體的,正因為有痛苦的打擊,才有了這樣的美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葵花的作文二百八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