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閱讀答案
柯靈
你可曾到過浙東的水村?——那是一種水晶似的境界。
村外照例傍著個明鏡般的湖泊,一片煙波接著遠天.跑進村子,廣場上滿張漁網,劃船大串列隊般泊在岸邊,小河從容向全村各處流去,左右縈回,彩帶似的打著花結,把一個村子分成 許多島嶼,如果爬到山上鳥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葉,——這種地理形勢,鄉間有個“荷葉地”的專門名詞.從這片葉到那片葉,往來交通自非得借重橋梁了,但造了石橋,等于在荷葉上釘了鐵鏈,難免破壞風水;因此滿村架的都是活動的板橋,在較闊的河面,便利用船只過渡。
渡頭或在崖邊山腳,或在平疇野岸,鄰近很少人家,系舟處卻總有一所古陋的小屋臨流獨立。
是“揉渡”那.必系路亭,是“搖渡”那就許是船夫的住所。
午后晝靜時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淺唱,遠處間或有些雞聲蟲聲.山腳邊忽傳來一串俚歌,接著樹林里閃出一個人影,也許帶著包裹雨傘,挑一點竹籠擔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東西一放 ,就蹲在渡頭,向水里撈起系在船上的“揉渡”繩子,一把一把將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從對岸緩緩揉過,靠岸之后,從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著繩子連船帶人曳向對岸.或者另一種“擺渡”所在,荒徑之間,遠遠來了個外方行客,慣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邊,揚起喉嚨叫道:
“擺渡呀!”
四野悄然,把這聲音襯出一點原始的寂寞,接著對岸不久就發出櫓聲,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搖過來了。
搖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須白發在水上來去,看來極其瀟灑,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鷺.他們是從年輕時就做起,還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過命運的羅網,而終為時光所敗北,遂不管晴雨風雪,終年來這河畔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時機我曾諦視一個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卻像是極其冷漠的人.
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輕的妻,有兒子媳婦,全家就住在渡頭的小廟里。
生活雖未免簡單,暮境似不算荒涼;但他除了為年月所刻成的皺紋,臉上還永遠掛著嚴霜似的寒意.他平時少在船上,總是到有人叫渡時才上船,平常絕少說話,有時來個村中少年,性情急躁,叫聲高吊迫促一點,下船時就得聽老人喃喃的責罵.
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供給,所以村人過渡的照例不必花錢。
有些每天必得從渡頭往返的,便到年終節尾,酬謝他一些米麥糕餅.客幫行腳小販,卻總不欠那份出門人的謙和禮教,到岸時含笑謝過,還掏出一二銅子,玲瑯一聲,丟到船肚,然后挑起擔子,搖著鼓兒走去.老人也不答話,看看這邊無人過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搖回去了.
每天上午是渡頭最熱鬧的時候,太陽剛升起不久,照著翠色的山崖和遠岸,河上正散著氤氬的霧氣,趕市的村人陸續結伴而來了,人多時儼然成為行列,讓老人未來回回地特他們載向對岸;太陽將直時從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須忙著把他們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進小廟,或在廟前坐著默然吸他的旱煙,哲人似的許久望著遠天和款款的流水.
天晚了,夕陽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來,寂寞而空洞地叫道:
“擺渡呀!”
那 大抵是從市上溜達了回來的閑人,到了船上,還刺刺地談著小茶館里聽來的新聞,夾帶著評長論短,講到得意處,清脆的笑聲便從水上飛起.但老人總是沉默著,咿咿呀呀地搖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聽這些庸俗的世事。
一般渡頭的光景,總使我十分動心.到路亭閑坐一刻,岸邊徘徊一陣,看看那點簡單的人事,覺得總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歡,而他的冷漠卻引起我的思索。
豈以為去來兩岸的河上生涯,未免過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莊嚴的工作,也覺得對他過于屈辱了嗎?
1935年10月
14.文章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村外照例傍著個明鏡般的湖泊,一 片煙波接著遠天。
(2)四野悄然,把這聲音襯出一點原始的寂寞。
16.文章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題目“野渡”中的“野” ?請加以概括。
(6分)
17.文中搖渡老人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寄寓其間的情感取向。
(8分)
14、總寫浙東水村的特點,為下文描寫浙東水村的景象奠定基調;運用設問,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5、(1)用比擬的手法交代村子緊緊挨著湖泊的地理形勢,寫出了水村人生活環境的明麗、寧靜。
(2)四野的寂靜無聲,更襯出外來行客“擺渡呀”叫聲古老而拙樸的韻味;暗示渡頭的荒僻和小屋的古陋;勾勒出水村人清靜恬淡的生活圖景。
16、一方面為田野之景:水晶般境界的水村;野趣橫生的圖畫(崖邊山腳的渡頭,古陋洛水的小屋,遠處的雞鳴蟲唱,山腳的村語,帶著雨傘,挑著擔子的行人)。
另一方面為閑云野鶴之境:孤高沉默的擺渡老人隱逸般的生活,水村人簡單的人事中耐人咀嚼的深意。
17、沉默而像是極其冷漠的一個擺渡老人的形象。
從白須白發的擺渡老人身上滲透著對光陰、命運的慨嘆;在老人的沉默中,滲透著對庸俗人生的判斷和超越;從擺渡這種工作領悟到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獻的人生其實是一種幸福和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