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寫作特點
一、結構嚴謹自然:(請參看《荷塘月色》結構分析)
《荷塘月色》一文,從“頗不寧靜”的心情落筆,表明往觀荷塘月色乃是于煩忙緒亂中追求片刻逍遙。
作者娓娓談來,十分自然。
文中第二部分寫景,在這里作者順“我”一路行來的線索,層層表現:由小路到荷塘,由背著手獨步到佇立環顧,再到精心賞閱,無限神往,形成明顯的空間順序,從而有條不紊地描繪出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也流露出“難得片刻逍遙”時的淡淡喜悅的心情。
最后部分是即景生情,于浮想聯翩中表達出思鄉的淡淡哀愁。
全文緊緊圍繞題目,信筆寫來,看似不費功夫,實際上正表現出縝密而不拘泥,嚴謹而又極其自然的結構謀篇的藝術。
二、描寫精細傳神:
散文中所描寫的形象,無論荷葉、蓮花,也無論月色、陰影都極鮮明生動,風采奕奕。
作者善于抓住形象的特點,以奇妙的聯想和貼切的比喻,極其細膩傳神地描繪形象。
例如以“舞女的裙”比況荷葉,以“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比喻荷花,這些都細致、傳神地表現出景物鮮明的情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景象,比如荷花的清香,月色的幽和等,都是語言文字難以描摹的,對于這些極難描寫的景象,作者都能借助其神奇的聯想和傳神的比喻,表達得極其真切而富有韻味,使讀者進入到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去,領略美的感受。
本文景物描寫特色
⑴ 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
“荷塘月色”是人們熟悉的景物,而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卻寫出了僅有的“這一個”,造出了鮮明、逼真的境界,其原因之一即是抓準了特征。
⑵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極少直接抒情的句子,卻處處是情,景物描寫已臻化境。
應反復閱讀、朗讀,細加品味。
⑶ 安排順序,合理自然。
在寫景順序上,本文大體上屬于“定點觀察”,在局部上又靈活變化。
如第四段即有“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靜態到動態”三種順序。
這種靈活、自然的安排,使人有“渾然不覺,浸染其中”的感覺。
三.本文的寫作特色,具體說來有三點: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寫景、抒情的結合之上有獨到之處。
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襯社會的丑。
在對自然美的描寫和贊美中,滲透著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對美好自由的向往。
在白色恐怖重壓下的作者“難得后來片刻逍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悅中,夾雜著作者不滿黑暗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現實的淡淡地哀愁,正是這個基調給優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朧恬靜的輕紗。
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無間。
2、從多種角度,多方面去加強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生動性,喚起讀者詩意的聯想和想象。
如第五節中描寫月光沭浴的荷葉和荷花,連用兩個比喻“似牛乳”、“似輕紗”,淋漓盡致地表現月光下的荷葉和荷花那種飄渺輕柔的姿容。
至于第四節、第五節中被當代語言學家改名為“通感”或“移覺”的兩個比喻,以前被人們稱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詞精當,富于表現力。
本文用詞準確鮮明生動,表現在兩點上:一是動詞的選擇一絲不茍,煞費苦心。
如第四節中“點綴”、“挨”,第五節中“浮”、“瀉”等用得極其貼切。
二是疊字形容詞的匠心運用。
全文共用二十六個疊詞,有二字疊(AA)、三字疊(ABB)、四字疊(AABB)。
很短的散文中大量運用疊字,絲毫不覺復沓,這主要是作者喜歡運用這種疊字來表現事物的特征和姿態,使得文章寫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時也是為了使行文緩舒徐,讀來富有節奏感。
望采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論文:朱自清散文巜荷塘月色》寫作特點如何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