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畔 的 薔 薇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
我在林蔭路畔發見了一束被人遣棄
了的薔薇。
薔薇的花色還是鮮艷的,一朵紫紅,一朵嫩紅,一
朵是病黃的象牙色中帶著幾分血暈。
我把薔薇拾在手里了。
青翠的葉上已經凝集著細密的露珠,這顯然是昨夜被人遣
棄了的。
這是可憐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紿?還是不幸的青年
受了瘋狂的婦人的玩弄呢?
昨晚上甜蜜的私語,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薔薇拿到家里來了,我想找個花瓶來供養它。
花瓶我沒有,我在一只墻角上尋著了一個斷了頸子的盛酒
的土瓶。
——薔薇喲,我雖然不能供養你以春酒,但我要供養你以
清潔的流泉,清潔的素心。
你在這破土瓶中雖然不免要凄凄寂
寂地飄零,但比遣棄在路旁被人踐踏了的好吧?
夢 與 現 實
上
昨晚月光一樣的太陽照在兆豐公園的園地上。
一切的樹木
都在贊美自己的幽閑。
白的蝴蝶、黃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
叢中翻飛,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當作了自己的姊
妹。
你看它們飛去和花唇親吻,好像在催促著說:“姐姐妹妹
們,飛吧,飛吧,莫盡站在枝頭,我們一同飛吧。
陽光是這么
和暖的,空氣是這么芬芳的。”
但是花們只是在枝上搖頭。
在這個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樹腳下讀泰戈爾的英文詩。
讀到了他一首詩,說他清晨走入花園,一位盲目的女郎贈
了他一只花圈。
我覺悟到他這是一個象征,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三美
室。
我一悟到了這樣的時候,我眼前的蝴蝶都變成了翩翩的女
郎,爭把麝香豌豆的花莖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擲。
我埋沒在花圈的墳壘里了。
——
我這只是一場殘缺不全的夢境,但是,是多么適意的夢境
呢!
下
今晨一早起來,我打算到靜安寺前的廣場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東總弄,面著福煦路的門口,卻看見了一
位女丐。
她身上只穿著一件破爛的單衣,衣背上幾個破孔露出
一團團帶紫色的肉體。
她低著頭踞在墻下把一件小兒的棉衣和
一件大人的單衣,卷成一條長帶。
一個四歲光景的女兒踞在她的旁邊,戲弄著烏黑的帆布背
囊。
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開來重新
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來圍在腰間了。
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時候,
小女兒從囊中取出一條布帶來,如像漆黑了的—條革帶。
她把布囊套在頸上的時候,小女兒把布帶投在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帶給她,小女兒總不肯,故意跑到一邊去向她
憨笑。
她到這時候才抬起頭來,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著她女兒笑處,黃腫的臉上也隱隱露出了一脈的笑
痕。
有兩三個孩子也走來站在我的旁邊,小女兒卻拿她的竹竿
來驅逐。
四歲的小女兒,是她瞎眼媽媽的唯一的保護者了。
她嬉玩了一會,把布帶給了她瞎眼的媽媽,她媽媽用來把
她背在背上。
瞎眼女丐手扶著墻起來,一手拿著竹竿,得得得
地點著,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隨著她們,一面想:
唉!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那圍在腰間的兩
件破衣,不是她們母女兩人留在晚間用來御寒的棉被嗎?
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劇何必向莎
士比亞的杰作里去尋找,何必向川湘等處的戰地去尋找,何必
向大震后的日本東京去尋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點路聲……是走向墓地去的進行曲嗎?
馬道旁的樹木,葉已脫完,落時在朔風中飄散。
啊啊,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隨她們走到了靜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隨她們了。
在
我身上只尋出了兩個銅元,這便成了我獻給她們的最菲薄的敬
禮。
波
作者:郭沫若
一
1938年10月23日,武漢準備撤退前的第二天,有好幾艘疏散市民的輪船,都在這天
的清早,先后離開了碼頭向上游駛去。
這一只在平時充作輪渡使用的老船拖著滿身的難民和行李,喘息著在江面上匍匐,
匍匐,好半天了,但離武漢還不很遠。
二
盡管是怎樣的沒有秩序,船一離了岸,上船時那種不可名狀的騷亂鎮定了下來,人
們在逼窄的隙地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愛說話的人把話匣于打開了。
本來是有相熟的同路人自不用說,便是陌生的人只要座位鄰近便自然構成出一個個
的社交環境。
話題是復雜多樣的,抗戰建國的前途,武漢三鎮的命運,日寇的暴行,我軍的勇敢,
國際的同情,乃至油鹽柴米,離合悲歡之類,就給水里的波瀾一樣,這邊平了,那邊起
來,一個接上一個,一個掩蓋一個,為那輪船底機音,那單調的獨唱,構成著一片復雜
混茫的伴奏。
談倦了,斜倚在行李上或靠著船壁上便打起盹來,談餓了,船上是沒有飲食的配備
的,用意周到的人便把隨身帶著的干糧和水瓶取出來吃喝。
這些是間歇音符的一部分。
輪船的機音始終沒有停止,其它的伴奏也始終沒有停止。
時而有小兒的尖銳哭聲,這金屬性的洋噴吶,正從船尾甲板上的一角又高舉起來了。
三
一對年輕的夫婦,坐在后甲板的一只角落上,那兒有一面小方格形的木陣,要比甲
板高過一尺光景。
男的穿著一件日本式的學生裝,是鉗青嗶嘰的,連銅制的鈕扣都還沒有換掉,一眼
看去便可以知道是才從日本回來的留學生。
年紀不過二十五六,身材細長而臉色蒼白。
女的要年輕些,人也矮小,沒有化妝的素臉,小巧而帶著暮黃色,兩邊的頰上隱隱
呈著褐色的暈斑。
剪得短短的頭發,高齊領緣,也毫未加以修飾。
兩人都很寡默而帶著焦躁,和年齡不相應地。
女的抱著一個六八個月的男孩,有一個營養不良的小猴兒一樣的面孔,時時發出神
經性的哭聲。
兩人太沒經驗了,也怕因為走得太倉猝吧,干糧和飲料絲毫也沒有帶。
船已經走了
大半天,兩人都在為著饑渴而煎熬著。
更加不好的是嬰兒要吃奶。
本是不足的母奶,因為饑渴,又加上心焦,很快地便被吸空了。
一對橡皮嘴子一般
的**,換來換去地把給嬰兒咂,自無補于刻刻增進著的嬰兒的饑餓。
嬰兒不斷地號哭。
年輕的父母只好換來換去地抱,抱也無濟于事。
哭得令人不耐煩了,便開始在心里
互相埋怨,繼而竟發出了聲來,帶著北邊的口音。
——“早知道這樣,留在漢口好了,反正是該餓死的!”男的埋怨著,這時候哭著
的孩子是在他的手里。
女的埋著頭沒有理會。
——“明知道船上是不會開火的,干糧一點也沒有帶。
買得聽罐頭牛奶也好啦。”
男的在自言自語中,多少還含得有一些商量的口氣。
——“你真有先見之明!”女的抬起了頭來,憤憤地抗議著,又把哭著的孩子奪過
手去,一面把**塞進他的嘴里,一面又繼續著說:“你這小東西,你把我磨死就算
事。”
——“誰個要磨死你啦!”男的也憤然起來了。
——“你天天在外邊跑,怎么不買一點呢?”
——“錢是在你手里的,你要惜著用啦!”
——“不知道你究竟有多少錢喲!”
男的經這一反詰也就忍耐著沉默了。
——“我們那一千塊錢呢?”停一下他故意用日本話來說了這一句。
——“縫在孩子的這斗篷里面了。”她很勉強的也用日本話來回答,并指著孩子身
上穿的一件紅色的小棉斗篷。
含著空**的嬰兒,大約以為是受了欺騙吧,哭得可是更加火烈。
四
突然有飛機的拍音,隱隱從空中傳來。
全船的人就象感了電一樣,說話的也把話停了。
這時小兒的哭聲便成為了眾矢之的。
坐在近旁的一位老婆婆念起佛號來,一面念著,
一面也在戟指怒目地禁止小兒不要哭。
拍音愈來愈近,船上的空氣愈見緊張,而啼饑的小兒的哭聲也愈見火烈。
這可犯了眾怒了,有好些激躁的人便向那對年輕的夫婦唬嚇了起來。
——“你們老是干涉,小孩子哭有什么辦法呢?其實飛機上哪里聽得見!”留學生
含著敵對的意思這樣說。
——“造孽的!”旁邊的那位念佛的婆婆發言了,“鬼子的飛機上是有聽話筒的,
下面的什么聲音都聽得見啦。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另外有一位猛兇兇的男子闖上前去。
“一定要那小雜種哭嗎?我要給你丟下水去!”
說著,他出其不意的便從那女子手中奪了過去,那對年輕的父母連搶也搶不及,一
個活生生的孩子便被那兇漢投進江里去了。
母親慘叫了一聲,立地想越過船欄跳下江去,卻被她的丈夫死死地抱著。
——“不要抱著我,快打救孩子!快打救孩子!”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紅斗篷在波面上浮起了一下,很快的又被卷下去了。
——“呵,孩子,孩子!我的孩子!”母親發狂般地大呼而掙扎,可是她的丈夫仍
死死地把她抱著。
——“噓!”大部分的人都在噓。
——“噓!”
——“率性把這兩個家伙一道摜下水去!”又有暴躁的聲音這樣說。
——“你們這些造孽的,沒作聲呀!”念佛的婆婆也在生氣“南無觀世音菩薩,南
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你為什么老是死死抱著我呢!”不斷的掙扎著的母親也漸漸衰弱下來了。
丈夫呈著一個極其悲慘的面容,始終沒有作聲。
五
緊張了好一會,飛機的拍音漸漸低了,遠了,卒至聽不見了。
大約是敵人的偵察機飛來偵察了之后又飛轉去了,再不,便是轉換了方向。
大家都抽了一口氣。
念佛的婆婆又雄辯起來了:“還是觀音大士有靈有驗,我們的菩薩供得高。
觀音大
士只要把眼睛一抬,敵機就要飛轉去的。
你們還不曉得喲,前一回日本鬼子炸長春觀,
下一個蛋來正對著觀音菩薩的頭,我親眼看見觀音菩薩伸出手去把炸彈接著,又扔回去,
便把日本鬼于的飛機打下來了。”
年輕的母親還在抽咽著。
——“這位女太太,”念佛的婆婆轉向著她,“你不要傷心了,你的孩子雖然丟了,
但他搭救了一船的人,搭救了你兩口子,觀音菩薩會保佑他的啦,一定要收他去做金山
童子。
你們還年輕,明年他就會轉胎來的啦。”
年輕的母親依然抽咽著。
一兩刻鐘前還在發噓的利己鬼們,現在好象都為孩子的母
親憫然起來了,連那位兇手大約是天良發現,或許也怕是害怕那父親報復,在未經注意
之間,也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母親抽咽了一會,突然又號陶痛哭。
擁抱著她的丈夫結局是打破了沉默:“不要哭了吧。
我們也不怨恨誰,只怨恨日本
鬼子殘暴,只怨恨我們中國人沒有教育。
成千成萬的兒童都被日本鬼子炸死了,我們的
孩子也等于被日本鬼子炸死了的。
不要緊,我們還年輕,我們要報仇!……”
——“你們不用說也是有錢的人啦。”念佛的婆婆插了一句。
經這一句的插入,母親的痛哭突然止住了。
——“你說什么?”她漠然的發問。
——“你們是出過東洋的人啦,有的是錢,到了四川重慶總是有辦法的。”
——“哈哈,有趣!哈哈,有趣!”年輕的母親突然大笑了起來。
“我們有的是錢,
給娃娃一道帶走了!給娃娃一道帶走了!哈哈,有趣!有趣!給娃娃一道帶走了!……”
差不多就和那念佛婆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樣,這年輕的母親從此便老是念著
這幾句:“哈哈,有趣!有趣!給娃娃一道帶走了!”
六
這一對年輕的夫婦到了沙市便登了岸。
女的老是笑,老是念那兩句單調的話。
男的呢?也老是扶著他的夫人,一直是沉默著,沉默著。
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后來怎樣了。
1942年7月14日
雪萊的詩》小引
雪萊是我最敬愛的詩人中之一個。
他是自然的寵子,泛神
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兒。
他的詩便是他的生命。
他的生命便
是一首絕妙的好詩。
他很有點像我們中國的賈
誼。
但是賈生的才華,還不曾煥發到他的地步。
這位天才詩人
也是夭死,他對于我們的感印,也同是一個永遠的偉大的青年。
雪萊的詩心如像一架鋼琴,大扣之則大鳴,小扣之則小鳴。
他有時雄渾倜儻,突兀排空;他有時幽抑清沖,如泣如訴。
他
不是只能吹出一種單調的稻草。
他是一個偉大的未成品。
宇宙也只是一個永遠的偉大的未
成品。
古人以詩比風。
風有拔木倒屋的風(Orkan),有震撼大
樹的風(Sturm
),有震撼小樹的風(Stark),有動搖大枝的
風(Frisch),有動搖小枝的風(Maessig),有偃草動葉的風
(Schwach),有不倒煙柱的風(Still)。
這是大宇宙中意志
流露時的種種詩風。
雪萊的詩風也有這么種種。
風不是從天外
來的。
詩不是從心外來的。
不是心坎中流露出的詩通不是真正
的詩。
雪萊是真正的詩的作者,是一個真正的詩人。
譯雪萊的詩,是要使我成為雪萊,是要使雪萊成為我自己。
譯詩不是鸚鵡學話,不是沐猴而冠。
男女結婚是要先有戀愛,先有共鳴,先有心聲的交感。
我
愛雪萊,我能感聽得他的心聲,我能和他共鳴,我和他結婚了。
——我和他合而為一了。
他的詩便如像我自己的詩。
我譯他的
詩,便如像我自己在創作的一樣。
做散文詩的近代詩人
Baudelaire,Verhaeren,他們同時
在做極規整的Sonnet和
Alexandrian。
是詩的無論寫成文言白
話,韻體散體,它根本是詩。
誰說既成的詩形是已朽骸骨?誰
說自由的詩體是鬼畫桃符?詩的形式是Sein的問題,不是Sollen
的問題。
做詩的人有絕對的自由,是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他
的詩流露出來形近古體,不必是擬古。
他的詩流露出來破了一
切的既成規律,不必是強學時髦。
幾千年后的今體會成為古曲。
幾千年前的古體在當時也是時髦。
體相不可分——詩的一元論
的根本精神卻是亙古不變。
十二月四日暴風之夜
夢 與 現 實 上
昨晚月光一樣的太陽照在兆豐公園的園地上。
一切的樹木
都在贊美自己的幽閑。
白的蝴蝶、黃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
叢中翻飛,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當作了自己的姊
妹。
你看它們飛去和花唇親吻,好像在催促著說:“姐姐妹妹
們,飛吧,飛吧,莫盡站在枝頭,我們一同飛吧。
陽光是這么
和暖的,空氣是這么芬芳的。”
但是花們只是在枝上搖頭。
在這個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樹腳下讀泰戈爾的英文詩。
讀到了他一首詩,說他清晨走入花園,一位盲目的女郎贈
了他一只花圈。
我覺悟到他這是一個象征,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三美
室。
我一悟到了這樣的時候,我眼前的蝴蝶都變成了翩翩的女
郎,爭把麝香豌豆的花莖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擲。
我埋沒在花圈的墳壘里了。
——
我這只是一場殘缺不全的夢境,但是,是多么適意的夢境
呢!
下
今晨一早起來,我打算到靜安寺前的廣場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東總弄,面著福煦路的門口,卻看見了一
位女丐。
她身上只穿著一件破爛的單衣,衣背上幾個破孔露出
一團團帶紫色的肉體。
她低著頭踞在墻下把一件小兒的棉衣和
一件大人的單衣,卷成一條長帶。
一個四歲光景的女兒踞在她的旁邊,戲弄著烏黑的帆布背
囊。
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開來重新
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來圍在腰間了。
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時候,
小女兒從囊中取出一條布帶來,如像漆黑了的—條革帶。
她把布囊套在頸上的時候,小女兒把布帶投在路心去了。
她叫她把布帶給她,小女兒總不肯,故意跑到一邊去向她
憨笑。
她到這時候才抬起頭來,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著她女兒笑處,黃腫的臉上也隱隱露出了一脈的笑
痕。
有兩三個孩子也走來站在我的旁邊,小女兒卻拿她的竹竿
來驅逐。
四歲的小女兒,是她瞎眼媽媽的唯一的保護者了。
她嬉玩了一會,把布帶給了她瞎眼的媽媽,她媽媽用來把
她背在背上。
瞎眼女丐手扶著墻起來,一手拿著竹竿,得得得
地點著,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隨著她們,一面想:
唉!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那圍在腰間的兩
件破衣,不是她們母女兩人留在晚間用來御寒的棉被嗎?
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劇何必向莎
士比亞的杰作里去尋找,何必向川湘等處的戰地去尋找,何必
向大震后的日本東京去尋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點路聲……是走向墓地去的進行曲嗎?
馬道旁的樹木,葉已脫完,落時在朔風中飄散。
啊啊,人到了這步田地也還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隨她們走到了靜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隨她們了。
在
我身上只尋出了兩個銅元,這便成了我獻給她們的最菲薄的敬
禮。
寄生樹與細草
寄生樹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氣中洋洋得意。
它倨
傲地俯瞰著下面的細草說道:
“你們可憐的小草兒,你看我的位置是多么高,你們是多
么矮小!”
細草們沒有回答。
寄生樹又自言自語地唱道:
“啊哈喲,我是大自然中的天驕。
有大樹做我庇護,有大
樹供我養料。
我是神不虧而精不勞,高瞻乎宇宙,君臨乎小草,
披靡乎浮云,揖友乎百鳥。
啊哈喲,我是大自
然中的天驕。”
一場雷雨,把大樹劈倒了。
寄生樹和古木的高枝倒折在草
上。
細草兒們為它哀哭了一場。
寄生樹漸漸枯死了。
每逢下雨的時候,細草們便追悼它,
為它哀哭。
寄生樹被老樵夫撿拾在大籮筐里,賣到瓦窯里去燒了。
每
逢下雨的時候,細草們還在追悼它,為它哀哭。
1924年,在上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郭沫若的散文要全文不要詩要著名的2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