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作者:朱自清
原文節選: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帶著甜味兒。
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擴展資料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卻沒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
據陳杰同志考證,《春》最早發表在朱文叔編的《初中國文讀本》第一冊上。
該書1933年7月由上海中華書局印行。
陳說:“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標記。
編者在課文目錄后附注,凡有此標記者‘系特約撰述之作品’,可見是《讀本》的編者當時特約朱先生等撰寫給中學生閱讀的文章。”
(《關于〈春〉的出處》,《臨沂師專學報》1983年第2期)《春》不僅在解放前被編入中學語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編的《語文》第一冊,也收錄了它。
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詞匯“陳舊”,有的語句不夠“規范化”,因之對其進行了“加工潤色”。
這樣,在文字上便與原作有了出入。
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賞析的對象是朱先生寫定的未經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
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
《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
“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景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朱自清<<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