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水龍吟古詩理解默寫題

          一、 根據課文內容直接默寫。

          (共1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7、蕩胸生曾云,決呲入歸鳥。

          8、 白頭騷更短,渾欲不勝簪。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往事知多少。

          11、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1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理解性默寫。

          (共7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欲窮其林。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的句子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陋室銘》中“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4、《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6、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8、《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寫出了望中之所見,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

          從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

          1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

          13、透過《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

          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三、 拓展性默寫(共4分,每小題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

          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的古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上)文言文總復習

          八年級上冊:14、《桃花源記》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二、 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 這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7、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8、后遂無問津者。

          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起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三、課文分析

          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 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 1、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樂。

          3、寫出本文中出現的三個成語 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

          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4、甚異之

          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表現 “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現“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八年級上冊:6、陋室銘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

          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譯句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問題

          1、統領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么?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表現主人生活環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

          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

          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么?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八年級上冊: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

          5、貨惡其棄于地也 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

          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 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適時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大概是太過于念念不忘了,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

          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

          過了十多天,或者一個月罷,我不還很記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回事時,“我”是怎么想的?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摘錄原句回答),為什么會這樣?(聯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3.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點?

          4.“我”為什么說“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樣說?

          [三] 答案:1、我以為從阿長那里得到《山海經》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來問,也不好不說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了。

          (我感到非常吃驚,震動,全身都震悚起來。

          ) 被阿長的熱忱深深打動 3、對《山海經》的關心就是對孩子的關心,突出了阿長善良的性格特點。

          4、我根本沒有想到她會給我買回來,在一個孩子的眼里,這確實是有很大的神力 5、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五]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著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

          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望回走了。

          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了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

          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下面幾句話有什么含義?體現了什么?

          (1)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2)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4)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有何作用?

          (1)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請從人稱和內容兩個方面回答)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

          (3)我的眼淚又來了。

          (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3.選文對父親的刻畫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有何作用?

          4.指出“蹣跚”一詞與文中哪句話相照應,并解釋。

          5.寫出與“撲撲衣上的泥土”相照應的句子。

          6.這段文字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7.“我趕緊拭干了淚。

          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原因是什么?

          8.段末用“我的眼淚又來了”作結有何作用?

          9.兩次流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0.用“‖”分三層。

          11.選出最能概括這段文字內容的一個標題( )

          A、父子情深。

          B、慈父背影。

          C、車上惜別。

          D、買桔送別。

          12.這一自然段共有兩處“背影”,其中詳細地刻畫了買桔子的背影,為什么要這樣寫?

          [五] 答案:(1)體現了父子間的相互體貼和關懷,尤其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2)體胖的父親買橘子并不輕松,只是想到要替兒子做的事已經做到了,盡管很累,單心里卻很踏實。

          (3)表現了父親對兒子遠行的牽掛之情。

          (4)突出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1)用第一人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時,不能作直接描寫,用"似的"表明是在推測別人的心理活動。

          同時,從內容上說,也表明買橘子這件事對父親來說并不輕松。

          (2)"找"表現了作者對父親的依依不舍的感情(3)從內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淚;突出了作者和父親離別時對父親的依戀、感激和敬愛之情。

          從結構方面:照應前文中"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

          3、動作描寫,細致入微的刻畫了父親為兒子不辭辛苦所做的一切,表現了父親愛子情深。

          4、父親是個胖子;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5、他用手攀著上面…… 顯出努力的樣子;過鐵道時……再抱起橘子走。

          6、描寫7、怕父親傷心,也怕別人笑話8、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愛深情)9、作者對父親的感激留戀之情10、只好讓他去‖我看見……到那邊來信‖過一會說……。

          11、D 12、(1)"背影"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兒子感受最深;(2)背影是父親在特定環境中的特殊形象。

          父親的老境頹唐,心情憂郁,父愛真摯等,都可通過"背影"真切的表現出來。

          《陋室銘》(劉禹錫 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題)

          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④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宋代哲學家 周敦頤)(2001年河北省中考閱讀題)

          一、 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 3 分)

          1、 益: 副詞,更。

          2、 植:樹立。

          3 、鮮:少。

          4、濯:洗滌。

          5、褻:親近而不莊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應當 9、獨:只,僅

          二、翻譯:

          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

          (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

          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

          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的。

          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無義。

          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

          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理解背誦:①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③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④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

          ⑥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⑦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桃花源記

          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

          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

          (2)順序:時間先后

          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

          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之地 。

          鮮美:鮮艷美麗

          (3)一字多義:志: 處之志之; 標記,尋向所志。

          (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

          具答之具:詳盡。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來問訊咸,都。

          黃發(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樂,都。

          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

          后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

          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

          沒有人來問渡口。

          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

          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

          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垂髻。

          并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垂髻。

          并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

          (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6、討論、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不想讓桃花源以外的人來打攪他們的生活.)

          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

          (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

          或: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水龍吟古詩理解默寫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水龍吟古詩理解默寫題

          散文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理解性默寫(所有要背的)

          閱讀(325)

          默寫集錦(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15首理解性默寫輔導)第25課詞五首《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簡明地寫出了一女子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迫切心情)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運用了擬人方法;寫女子登樓遠眺

          散文

          送東陽馬生序的理解性默寫有哪些

          閱讀(585)

          序:贈序,一種文體,與“序言”有別。《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宋學士文集》。宋濂,明代散文家。字景濂,浦江人。《送東陽馬生序》名句理解性默寫如下:1.說明“援疑質理”的求教之艱難,表現出作者求知的渴望與誠心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

          散文

          求高二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里所有的文章

          閱讀(339)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長恨歌》1.回眸一笑百媚生,。2.,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3.,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4.梨園弟子白發新,。夕殿螢飛思悄然,。遲遲鐘鼓初長夜,。5.上窮碧落下黃泉,。6.,梨花一枝春帶雨

          散文

          描寫秋的作文600字

          閱讀(298)

          這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當他把纖細的秋給了江南,也給了北方的秋的豪邁奔放。郁達夫的眼里,江南之秋的奇異是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北國的秋槐,秋蟬的殘聲,平平仄仄的秋雨,絕好的果樹……印象里,秋的格調,秋的意蘊,秋的味道—

          散文

          關于《江南的冬景》的想像小作文

          閱讀(284)

          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凡

          散文

          江南的冬景全文郁達夫

          閱讀(560)

          一、原文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

          散文

          季羨林全集的內容簡介

          閱讀(479)

          上世紀30年代,作者曾應約準備編一本散文集,命題《因夢集》,后因故未果。1985年編選《季羨林散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時,特意將解放前的作品集成一集,仍以“因夢”題名。《天竺心影》是作者正式印行的第一部散文集,1980年9月由天津百花文

          散文

          人教版理解性默寫答案1

          閱讀(400)

          1、《除夜作》【唐】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2、《歸家》【唐】杜牧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3、《鄉思》【宋】李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

          散文

          山西面食有哪些

          閱讀(365)

          按加工技法來分:刀削面、扯面、刀撥面、拉面、搟面片、空心面、活絡面、面魚魚、面疙瘩等按加工面條來分:煮、蒸、炒、烤、炸等

          散文

          有關潞城的家鄉故事

          閱讀(495)

          我的家鄉在山西潞城。這里物產豐富、風景優美、人杰地靈。我的家鄉物產豐富,這里是全國優質動力煤生產基地,著名的潞安礦務局就在我們這兒。我們潞城的特產和小吃也非常多,有武鄉棗糕、襄垣拉面、長子炒餅、潞城甩餅……尤其沁州黃小米、平

          散文

          山西面食為什么被稱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閱讀(319)

          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以面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

          散文

          襄垣仙堂山的作文600字

          閱讀(488)

          年的暑假里的一天上午,姥爺帶我去仙堂山.仙堂山坐落在襄垣縣東北部和黎城縣交界處.坐在車上,一路上山巒起伏,滿眼的山清水秀,我看得入了迷,直到姥爺一聲“到了!”我才回過神來.一下車,一棵大松樹便搶入眼中,葉子分外稠密.順著山間小路向

          散文

          我想去襄垣拉面館學拉面得多長時間

          閱讀(401)

          拉面館那技術不行,想學的話就看看誰家辦事了,去學就行了,襄垣辦事的拉面那叫一個絕啊追答辦事的那不是叫扯面麼tieba.baidu.comisysjump?un=%B3%E6%D7%D3%D4%FB%D4%FB%D4%FB"onclick="Stats.sendRequest(

          散文

          襄垣東湖作文600字

          閱讀(1198)

          在風景優美的武漢,東湖可是當之無愧的一枝獨秀,美得讓人對它依依不舍、不停地贊嘆。東湖的面積與其它湖泊相比大得多,從衛星視圖上仍能看出它的宏大與壯觀。來到東湖,從建起的小橋上就會看見走過,俯身向下看,就會看見那得像天空,清澈明亮得像鏡

          散文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理解性默寫(所有要背的)

          閱讀(325)

          默寫集錦(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15首理解性默寫輔導)第25課詞五首《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簡明地寫出了一女子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迫切心情)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運用了擬人方法;寫女子登樓遠眺

          散文

          送東陽馬生序的理解性默寫有哪些

          閱讀(585)

          序:贈序,一種文體,與“序言”有別。《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自《宋學士文集》。宋濂,明代散文家。字景濂,浦江人。《送東陽馬生序》名句理解性默寫如下:1.說明“援疑質理”的求教之艱難,表現出作者求知的渴望與誠心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

          散文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古詩文

          閱讀(332)

          蘇教版小學一至六年級古詩詞背誦篇目大全1、江南(江南可采蓮)(第一冊第3課)2、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第一冊練習4)3、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第二冊練習1)4、詠鵝(鵝鵝鵝)駱賓王(第二冊練習4)5、鋤禾(鋤禾日當午)(第二冊第21課)6、憫農(春種一粒粟)(第二冊第21

          散文

          關于《三峽》古詩整首詩的內容

          閱讀(329)

          《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

          散文

          我要找歌頌夕陽紅的古詩

          閱讀(344)

          樂游原/登樂游原作者: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果滿意請采納~追問謝謝

          短句

          史鐵生病隙碎筆中的一句話我不知怎么理解畫線句

          閱讀(379)

          B試題分析:A不合邏輯,遞進關系顛倒;前后調換位置;C結構混亂,去掉“據”或去掉“顯示”;D搭配不當,“形象”和“打破了”搭配不當,把“塑造的”改為“塑造了”,讓句子主語變為“動畫片《孔子》。

          散文

          古詩有哪些格律

          閱讀(422)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

          散文

          富春江上季羨林的文章選段閱讀理解請幫助回答

          閱讀(656)

          思鄉。表達了作者身在異地,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作者通過在瑞士的經歷引出了“山川信美非吾土”的感覺,可知瑞士的山河雖美,但終究不是作者的家鄉。在異鄉賞景,縱然景色再美,終有落寞之意。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從孟浩然的詩句寫到瑞士的經歷,在

          <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亚洲丰满少妇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