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導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蘇軾《居士集敘》)。
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
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贊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
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他在運動中的杰出作用是:①有意把詩**新同范仲淹領導的政治改革結合起來,使古文、詩歌和文學理論批評為現實政治斗爭服務,從而把運動更加引向了自覺和深入。
②闡明理論,指引革新。
他提出了“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又認為道可充實文,而不能代替文,主張作文須簡而有法,流暢自然,反對模擬與古奧。
他論詩重視美刺勸戒,觸事感物,提出“詩窮而后工”的著名論點,強調詩人的生活遭遇對于創作的重要作用。
他推崇杜甫,贊賞李白。
他首創“詩話”這一評論詩文的新體式,其《六一詩話》發表了不少精辟的文論、詩論見解。
他的詩文理論,指導了作家的創作實踐,指引著革新運動。
③改革科場積弊,罷黜四六時文。
歐陽修在嘉靖二年(1057)權知禮部貢舉,嚴格規定應試文章必須采用平實樸素的散文,堅決貶斥險怪奇澀和空洞浮華的文風。
④大興創作之風,努力提舉后進。
歐陽修積極寫出了許多優秀散文作品,內容充實,形式新穎,平易自然,流暢宛轉,曲暢旁通地敘事、說理、抒情,從而開辟了一條散文創作的通衢大道。
他的詩歌在藝術上吸收了韓愈詩散文化的特點,卻避免了韓詩的險怪和生僻。
他的創作在詩**新運動中起了典范作用。
歐陽修愛惜人材,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團結在周圍。
特別是他推重王安石、曾鞏和蘇氏父子,作為詩**新的中堅力量,鼓勵他們積極創作,保證了運動繼續蓬勃發展。
歐陽修采取的上述措施,作用很大,影響深廣,使革新運動達到高潮,取得勝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什么說歐陽修是北宋文學改革運動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