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禮貌的句子
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2、不學禮,無以立。
3、君子憂道不憂貧。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5、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6、知恥近乎勇。
7、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
8、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二、形容禮儀的成語、詩句和故事
五體投地、識禮知書、通書達禮、矩步方行、通文達禮等。
1、五體投地
【解釋】:兩手、兩膝和頭一起著地。是佛教一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譯文】:致敬的儀式,他的儀表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低著頭表示敬意,三、用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跪下,七、手膝蹲在地上,八、五輪都屈服,九、五體投地。
2、識禮知書
【解釋】: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譯文】:這是罪臣家屬,寂充公,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認識禮儀知識,兼通幾學。
3、通書達禮
【解釋】:指通詩書,懂禮儀。
【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卷:"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有十分顏色,又且通書達禮。"
【譯文】:原來田氏是東村田貢元的女兒,倒是有十分顏色,而且通信達禮。
4、矩步方行
【解釋】:行走時步伐端方合度。指行為舉止合乎禮儀規范。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回:“這樣先生,斷不能矩步方行,不過東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譯文】:這樣先生,決不能矩步才行,不過東家西席,姑且保存名目而已。
5、通文達禮
【解釋】:指有學問懂禮儀。
【出自】: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況甥女雖系一小小村女,然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減古之列女,豈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譯文】:何況外孫女雖然是一個小村莊女,但是讀書識字,通文達禮,有才有德,不比古代的婦女,哪有上用白色墻壁的姿態,下到青衣的行列?
三、禮貌的名人名言
——約翰·洛克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
——高爾斯華綏
永不向權勢低頭,猶如熱力之對于蠟。
——Arthur Schopenhauer
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
——培 根
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有一種內在的禮貌。
——梅里美
禮貌對于人性,NANA
禮儀不良有兩種。
——歌 德
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別人,但要摘帽為禮:第一種是扭怩羞怯。
——Jim Fiebig,應當寬舒一點,它是同愛聯系在一起的。
——蒙 田
怯懦是免于誘惑的最可靠保障。
——卡萊爾
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要避這兩種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這條規則;第二種是行動不檢點和輕漫,不可太緊或過于講究:不要看不起自己,以便于工作和運動。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
——歌 德
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
四、形容禮儀的句子
如果把禮儀看得比月亮還高,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有時間講究禮儀。
一個人的禮儀,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一面鏡子。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于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舉行盛大的葬禮,與其說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生者的虛榮。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禮儀是在他的一切別種美德之上加上一層藻飾,使它們對他具有效用,去為他獲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與好感。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五、表示文明禮貌的詞語
彬彬有禮 溫文爾雅 是這種
還是請人原諒說“包涵”;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解答用“請教”;
盼人指點用“賜教”。
歡迎購買說“惠顧”;
請人受禮稱“笑納”。
請人幫忙說“勞駕”;
求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托人辦事用“拜托”。
向人祝賀用“恭喜”;
贊人見解稱“高見”。
對方來信稱“惠書”;
贈人書畫題“惠存”。
尊稱老師為“恩師”;
稱人學生為“高足”。
請人休息為“節勞”;
對方不適說“欠安”。
老人年齡說“高壽”;
女士年齡稱“芳齡”。
與人相見說“您好” 問人姓氏說“貴姓” 問人住址說“府上”
仰慕已久說“久仰” 長期未見說“久違” 求人幫忙說“勞駕”
向人詢問說“請問” 請人協助說“費心” 請人解答說“請教”
求人辦事說“拜托” 麻煩別人說“打擾” 求人方便說“借光”
請改文章說“斧正” 接受好意說“領情” 求人指點說 “賜教”
六、形容禮節的句子
關于禮儀的優美句子
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2、不學禮,無以立。
3、君子憂道不憂貧。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5、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6、知恥近乎勇。
7、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
8、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10、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11、奢侈總是跟隨著**,**總是跟隨著奢侈。
12、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13、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14、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15、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
16、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7、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七、有關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1、“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4、舉止是映照每個人自身形象的鏡子。———歌德:《親和力》5、文明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是使人在他純粹的物質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國能夠達到的范圍內成為審美的人。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6、禮貌是一個人自己的真實思想中進行選擇的藝術。———阿.史蒂文斯:《德.斯蒂爾夫人》7、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崇尚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2. 寬容是中華人明的傳統禮儀,我們一定要捍衛他! 3. 世界公認中國是禮儀之邦。
4. 面對長輩要彬彬有禮這是我們必須學會的禮儀。 5. 儀態萬方的禮儀小姐款款走上主席臺,給獲獎人員披紅戴花。
6. 亞運會開幕式上,溫文爾雅的禮儀小姐給中外來賓留下美好的印象。 7. 經嚴格訓練的禮儀小姐,一舉一動都恰到好處。
8.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注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9. 我禮儀周到,這似乎使他不知所措。
10.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11. 雖然許多繁文縟節可以省略,但注重禮儀還是必要的。
12. 禮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世界公認中國為禮儀之邦。
八、形容禮貌的詩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孝經)
●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傳)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左傳)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
●禮義生于富足,盜竊起于貧窮(漢·王符)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良言一句三冬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