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適的一首愛情詩
胡適寫詩不少,其中的愛情詩尤其可愛。不妨抱著“我但玩明月,更不想什么”的心情把玩一下也未嘗不可。
醉和愛
沈玄廬說我的詩“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的兩個“過”字,依他的經驗,應該改做“里”字。我戲做這首詩答他。
你醉里何嘗知酒力?你只和衣倒下就睡了。
你醒來自己笑道,“昨晚當真醉了!”
愛里也只是愛——和酒醉很相象的。
直到你后來追想,“哦!愛情原來是這么樣的!”
愛情與痛苦
也想不相思,免得相思苦。
幾度細思量,情愿相思苦!
如夢令
(一)
她把門兒深掩,不肯出來想見。
難道不關情?怕是因情生怨。
休怨!休怨!
他日憑君發遣。
(二)
幾次曾看小像,幾次傳書來往,
見見又何妨!休做女孩兒相!
凝想,凝想,想是這般模樣!
(三)
(今年八月與冬秀在京寓夜話,忽憶一年前舊事,遂和前詞,成此闋。)
天上風吹云破,月照我們兩個。
問你去年時,為甚閉門深躲?
“誰躲?誰躲?那是去年的我!”
前二詩,深得愛情之真諦,寫出了愛情既令人沉醉又令人深苦的獨特感受,非愛過之人不能寫出。人說胡適和妻子江冬秀沒有真愛,真個錯誤,他們的愛情并不輸于任何一對戀人的愛情。
我最喜歡《如夢令》,幸好有了“忽憶一年前舊事,遂和前詞,成此闋”,不然此詞很糟糕,有失大家風范。(三)一出,境界立出,其夫妻“夜話”恩愛調笑的情態翩翩而浮現,叫人羨慕。
從《如夢令》詞來看,江冬秀是個很些“女孩兒相”情態的女子。可惜當時胡適一心想要見見她的模樣,倒抱怨起“閉門深躲”,心急之斯,可見胡適也有把持不住的時候,哪個少男不癡情,大學者胡適先生也不能免的。“誰躲?誰躲?那是去年的我!”——江冬秀的頗有幾分活潑之情態躍然紙上,讓人愛憐。(三)闋大把“話巴山夜雨時”的“共剪西窗燭”之情景,詩意悠然。《如夢令》是首現代詩歌不多的好詞!
胡適還有一首《新婚雜詩》,很有意思。中有“只有那十年的爆竹,越陳越響!”——胡適和江冬秀之間的愛情雖談不上曲折坎坷,卻是一長漫長的相思苦。
“女孩兒相”是種羞澀情態,現在的女孩子全無羞澀之態,一眼見底,全無曲折婉轉之美,同封建社會的太羞澀一般乏味。女孩子,當要活潑不失矜持,端莊不失嫵媚,同這樣的女孩子戀愛,那真是莫大的享受!
二、胡適的愛情胡適和那些女人發生過戀情
下面的文獻可供參考: 在胡適眾多的美國朋友之中,交誼維持50年,并對他的思想有過重大影響的人并不多。
艾迪絲-克利福德-韋蓮司女士(* Clifford Williams,1885—1971)是這少數人中,最重要的一個。 兩人初識在1913到1914年之間,友誼一直維持到1962年胡適逝世。
胡適一生最為人所樂道的一件事,既不是他的實驗主義,也不是他的哲學史、文學史,或小說考證,而是他的婚姻。他和江冬秀的結合,是個典型的“父母之命”。
然而,胡適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卻又是向“吃人的禮教”抗爭的代言人。 一個畢生為個人自由與尊嚴而奮斗的戰士,自己的婚姻卻是“吃人的禮教”下的一個祭品。
正是因為這個有趣的矛盾,使胡適的婚姻,在新舊交替,東西合流的20世紀初年,成了一個思想史上的課題。 胡適婚姻的矛盾,基本上是一個愛情與親情的沖突,而結果則是愛情向親情屈服,或者說愛情被親情所扼殺。
胡適之不毀婚約,與其說是為江冬秀,不如說是為他母親。在1918年5月2日寫給胡近仁的信中,胡適坦白地承認:“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
胡適的婚姻,基本上只是“甘心為愛我者屈”的一個具體表現。 他之所以這么做,與其泛泛地說因為他是“東方人”,不如說因為他有一個對他關愛備至的母親,在一封信中,胡適說道: 在家庭關系上,我站在東方人這一邊,這主要是因為我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母親,她對我的深恩是無從報答的。
我長時間離開她,已經使我深感愧咎,我再不能硬著心腸來違背她。 這種由“深恩難報”的罪惡感,漸漸發展成了“母命難違”的使命感。
胡適早期與韋蓮司的一段戀情,多少籠罩在這兩種情緒之中。 胡適一生服膺戴東原“以理殺人”比“以法殺人”更為殘酷的特識。
其實,不但“理”可以殺人,“愛”也可以殺人。 胡適與韋蓮司之交往,并沒有瞞著胡母,在暗中進行。
胡適曾多次在家書中提到韋氏一家如何善待他,及韋女士狂狷高潔之品行。也許就因為胡適坦白地向母親報告與韋蓮司的交往,再加上胡母致函韋氏一家表示謝意,以至引起江冬秀娘家的疑慮,謠傳胡適已在美另娶。
胡母在1915年8月28日的信中要求胡適澄清。 胡適接此函之后,在10月3日寫了一封8頁的長信,力辯此項謠言之無稽,其中說道: 兒久已認江氏之婚約為不可毀,為不必毀,為不當毀。
兒久已自認為已聘未婚之人。兒久已認冬秀為兒未婚之妻。
故兒在此邦與女子交際往來,無論其為華人、美人皆先令彼等知兒為已聘未婚之男子。兒既不存擇偶之心,人亦不疑我有覬覦之意。
故有時竟以所交女友姓名事實告知吾母。正以此心無愧無作,故能坦白如此。
胡適在“不可毀”,“不必毀”,“不當毀”的旁邊密圈加點,以示其言之誠。 就現存信件來看,胡適第一次將江冬秀照片給韋蓮司看,是在1915年3月28日, 信中有一段話討論到江冬秀。
這段話是由韋蓮司的一個問題所引起的。 我不知她(江冬秀)有沒有想過現在的情形——看來,她是想過的。
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待你(胡適)和你的思想的。 胡適的回答是: 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跟你(韋蓮司)說。
其實,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來看待我和我的思想的。在她心目中,我也許已經“理想化”了,但她對我的思想全然一無所知,因為她連寫封短短問候的信都有困難,她的閱讀能力也很差。
在寒暄的信中是無法傳達思想的,我早已放棄讓她來做我知識上的伴侶了。 這當然不是沒有遺憾的。
誠如你所說:“這似乎很奇怪,而又似乎無所謂。”誰知道呢?我只知道我應該盡力去讓她快樂,至于能做的多成功,我也不知道。
我曾試著勸她在讀書寫字上多下些工夫,但這是不可能的——這有無數的原因。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
我母親既不能讀又不能寫,可是她是我所知一個最善良的女子。 胡適1914年11月22日的日記有“擇偶之道”一條,指出配偶而又兼為“智識上之伴侶”幾乎是不可得的,“智識上之伴侶不可得之家庭,猶可得之于友朋。
此吾所以不反對吾之婚事也”這樣的說詞,多少是出于無奈的自我安慰。 胡適是在這樣“遷就容忍”的心情下,接受了他的婚姻。
而韋蓮司此時在胡適眼中正是一個奇女子,“具思想、識力、魄力、熱誠于一身”。韋蓮司成了胡適留學期間“智識上的伴侶”。
胡適對韋蓮司所表露的他對江冬秀和自己婚姻的觀感,不是在一般中文材料中所能看到的:少了幾分顧忌,多了幾分親切。1917年11月21日,也就是胡適和江冬秀舉行婚禮前的49天,胡適寫了一封信給韋蓮司,吐露了自己對這個婚姻的看法: 我不能說,我是懷著愉快的心情,企盼著我們的婚禮。
我只是懷著強烈的好奇,走向一個重大實驗——生活的實驗!我相信韋蓮司夫人不會喜歡上面這段話。然而,這卻是一段老實話。
從胡適婚前寫給韋蓮司的信來看,結婚只是“盡義務”雖然沒有什么熱情,但也絕無逃避的念頭。既然這是一件躲不過的事,那就承擔下來吧,這大概是胡適當時的心情。
婚后不到兩個月,胡適又寫了一封信給韋蓮司:我結婚已經7個多星期了, 還沒向你報告這件事!我高興地告訴。
三、關于愛情的詩句
憂傷
風兒輕輕拂過
葉子奏著憂傷的樂曲
湖面也蕩漾著微波
他
撿起一片最大的葉子
記下無比的思念
希望風兒
能帶到遠方
帶到那個女孩的心上
雨兒緩緩落下
仿佛云兒被惹哭了
眼淚一滴滴落在水上
摔碎了
他
捧起那惆悵的“淚水”
記下無比的牽掛
希望流水
能流到遠方
流到那個女孩的身旁
花兒靜靜開放
粉紅的臉蛋
像十六歲的少女
美麗又透著些羞澀
淡淡花香中
不知何時滲入了哀傷
他
采下最美的一朵
摘下花瓣
希望隨著信兒
捎到遠方
捎到那個女孩的手上
月兒悄悄升起
照到他黝黑的臉龐
星星一閃一閃
他來到查窗前
摘下一顆星星
記下無比的祝福
希望伴著月兒
照在遠方
照在那個女孩的心上
自創的 評論一下!
四、關于愛情的詩句
我個人覺得倉央嘉措的詩歌很好很好,《十誡》我很喜歡,推薦給你下。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還有,就是《九張機》,也很感人的。《射雕英雄傳》里瑛姑念的那一句就是《九張機》里的:
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 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納蘭容若的一句詩我也很喜歡: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叫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漢樂府有個<;古詩十九首>;,有十九首詩,也都可以.像
思君使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五、關于愛情的詩句
關于愛情的詩句
我愿與君相知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漢 ;卓文君〈白頭吟〉
得成比目何辭死
愿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我愿與君相知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漢 ;卓文君〈白頭吟〉
得成比目何辭死
愿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離思〉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 ;劉禹錫《竹枝詞》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隱〈無題〉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縷衣〉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李白《清平調之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鳳棲桐》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司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生〈千秋歲〉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多情自古傷離別。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秦觀〈鵲橋〉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題》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黃増《集杭州俗語詩》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曹雪芹《紅樓夢》
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國;梁啟超
幾次細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適〈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宋;歐楊修《玉樓春》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六、誰能提供一些關于愛情的詩句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 漢 ]卓文君〈白頭吟〉
得成比目何辭死,
愿作鴛鴦不羨仙。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唐]李商隱〈無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 李商隱〈無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離思〉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隱〈無題〉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王維〈相思〉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鳳棲梧》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南唐]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南唐]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司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
天不老,情難絕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宋] 張先〈千秋歲〉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宋]柳永〈雨霖鈴〉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李清照 〈一剪梅〉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宋] 蘇軾〈江城子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 辛棄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宋] 秦觀〈鵲橋〉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宮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清]史清《溪佚題》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黃増《集杭州俗語詩》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曹雪芹《紅樓夢》
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國]梁啟超
幾次細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適〈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宋]歐陽修《玉樓春》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