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雪人的詩句
1、《雪人》
作者:張琳
沒有一個人,可以和雪人媲美。
它的骨骼,它的皮肉,它的血液,
還有,它的一顆心,都是雪做的。
幾個孩子,在雪地上,
堆起比他們高出一頭的雪人。
他們終于從雪中找到了他們,
心中的那個人。
他們愛這個雪人,
給它穿上花衣服。
戴上貝雷帽,一個孩子,
踮起腳尖,給了雪人,
一雙烏黑的眼球。
他們從不去想,一個雪人,
能活多久,他們只是讓雪人,
按他們的想法來到了世上。
有時候,童心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2、《雪人》
作者:馬世成
兒時,一個冬天的快樂
就是堆一個雪人
既有鼻子又有眼
當做藝術來欣賞
而今,一個冬天的憂傷
就是被一個活人
橫挑鼻子豎挑眼
當做雪人來欣賞
3、《雪人》
作者:林劍
你俊俏的站立雪中
任憑那艷紅的絲巾翩然如花
而我端坐在窗前
斟滿一杯清茶
看著你和你身后的冬天
其實我不知道你深情的眼神為誰
但我知道你是我剛剛堆好的雪人
4、《堆雪人》
作者:范奇珍
雪后一家堆雪人,
不懼冷寒喜欣欣。
揮鍬舞鏟忙不迭,
貼眉畫眼務求真。
鼻子安個胡蘿卜,
脖子圍條紫紗巾。
還是孫娃創意好,
堆個滑稽卓別林。
5、《小雪人》
作者:宗海
紛揚的雪,在天空布景
山色空濛,亭臺樓閣皆生幻象
鳥雀在啼鳴
霧松沾染有童話的色彩
你來了,蹦蹦跳跳
羊角辮和紅手套
在干凈的雪地里,顯眼而生動
我被你的小手塑造成夢
并問心無愧地接受了你的饋贈
小氈帽、小圍巾、小心思
我被你寵壞了
多年后,被愛驚醒
你早已被另一個故事帶走
而我還是那個,站在冬天的拐角
獨自流淚的,小雪人
二、描寫雪人的句子
冬天的一個晚上下起了鵝毛大雪,早晨,雪停了,房子、樹都像披上了一層白紗.小紅、小明和小剛在雪地里堆雪人.他們都穿上了羽絨服和靴子.他們七手八腳地堆了起來.首先,小剛和小紅在堆雪人的身體,小明在堆雪人的頭.這樣,雪人外形就堆好了.然后,小剛跑到大樹前,踮起腳尖兒,老半天才摘到一片樹葉.小紅蹲在地上撿起了幾塊石頭.他們開始裝扮雪人了.首先,用一片樹葉當作雪人的嘴,用一根胡蘿卜當雪人的鼻子,兩顆石子兒當作雪人的眼睛,還剩下的石頭當作雪人衣服上的紐扣,把圍巾圍在雪人的脖子上,把一把掃帚插在雪人的右手里.雪人堆好了,只見雪人胖乎乎的,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像兩顆黑珍珠.鼻子紅彤彤的,嘴巴正在對我笑呢!好像在說:“太謝謝你們了,把我打扮的那么漂亮!”三個小朋友沉浸在歡樂當中.冬天的早晨,我一推開門發現樹枝上,汽車上到處都是雪.我跟媽媽說:“我跟小伙伴玩堆雪人好嗎?”于是我跟小伙伴打電話.打好電話,小伙伴來了,我就出了門.我先滾了一個大雪球,我又滾了一個小雪球,再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的上面,把水桶當它的帽子,把樹枝和掃帚當他的手,把紐扣當它的鼻子.我害怕它在外面會冷我把我的圍巾圍在它的脖子上.我同它玩了很久.。
三、誰告訴我有什么雪人的詩句
【作者】: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釋】: 芙蓉山:今湖南桂陽,寧鄉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實指何處。
白屋:如茅屋。多指貧民住的簡陋屋舍。
【賞析】: 暮色蒼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凍,茅屋的主人聽見柴門犬吠聲,出來一看--風雪之夜有人來投宿;而旅客聽見柴門犬吠聲,喜出望外--風雪之夜有處可投宿營。這是"五言長城"劉長卿描繪的一幅"寒山夜宿圖"。
詩中沒有明寫人物,卻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沒有直抒懷有情懷,但覺得其情動人肺腑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
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
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
“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
“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
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
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
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后兩句寫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聞。
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的開端,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一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的畫面。詩句中并沒有明寫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讀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現紙上。
這里,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的是一個“遠”字。它給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從這一個字,讀者自會想見有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并推知他的孤寂勞頓的旅況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來,詩的次句使讀者的視線跟隨這位行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貧”是對這戶人家的寫照;而一個“貧”字,應當是從遙遙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層次、加重詩句分量的寫法。
漫長的山路,本來已經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覺得遙遠;簡陋的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而聯系上下句看,這一句里的“天寒”兩字,還有其承上啟下作用。
承上,是進一步渲染日暮路遙的行色;啟下,是作為夜來風雪的伏筆。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只用了十個字,已經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寫得神完氣足了。
后兩句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寫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門”上承“白屋”,“風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銜接。
這樣,從整首詩來說,雖然下半首另外開辟了一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不使讀者感到上下脫節。但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來,“聞犬吠”既在夜間,山行勞累的旅人多半已經就寢;而從暮色蒼茫到黑夜來臨,從寒氣侵人到風雪交作,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中間有一段時間,也應當有一些可以描寫的事物,可是詩筆跳過了這段時間,略去了一些情節,即使詩篇顯得格外精煉,也使承接顯得更加緊湊。詩人在取舍之間是費了一番斟酌的。
如果不下這番剪裁的功夫,也許下半首詩應當進一步描寫借宿人家境況的蕭條,寫山居的荒涼和環境的靜寂,或寫夜間風雪的來臨,再不然,也可以寫自己的孤寂旅況和投宿后靜夜所思。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去寫,出人意外地展現了一個在萬籟俱寂中忽見喧鬧的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就在尺幅中顯示變化,給人以平地上突現奇峰之感。 就寫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后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
因為,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柴門”句寫的應是黑夜中、臥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知道風雪中有人歸來。
這里,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打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入耳之聲,而實際聽到的當然不只是犬吠聲,應當還有風雪聲、叩門聲、柴門啟閉聲、家人回答聲,等等。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盡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詩寫到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沒有多費筆墨去說明傾聽這些聲音、構想這幅畫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從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觸發的旅人靜夜之情,都不言自見,可想而知了。
四、描寫雪人的段落、句子,要優美啊
1。
冬天的一個晚上下起了鵝毛大雪,早晨,雪停了,房子、樹都像披上了一層白紗。小紅、小明和小剛在雪地里堆雪人。
他們都穿上了羽絨服和靴子。 他們七手八腳地堆了起來。
首先,小剛和小紅在堆雪人的身體,小明在堆雪人的頭。這樣,雪人外形就堆好了。
然后,小剛跑到大樹前,踮起腳尖兒,老半天才摘到一片樹葉。 小紅蹲在地上撿起了幾塊石頭。
他們開始裝扮雪人了。首先,用一片樹葉當作雪人的嘴,用一根胡蘿卜當雪人的鼻子,兩顆石子兒當作雪人的眼睛,還剩下的石頭當作雪人衣服上的紐扣,把圍巾圍在雪人的脖子上,把一把掃帚插在雪人的右手里。
雪人堆好了,只見雪人胖乎乎的,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像兩顆黑珍珠。 鼻子紅彤彤的,嘴巴正在對我笑呢!好像在說:“太謝謝你們了,把我打扮的那么漂亮!”三個小朋友沉浸在歡樂當中。
2。 冬天的早晨,我一推開門發現樹枝上,汽車上到處都是雪。
我跟媽媽說:“我跟小伙伴玩堆雪人好嗎?”于是我跟小伙伴打電話。打好電話,小伙伴來了,我就出了門。
我先滾了一個大雪球,我又滾了一個小雪球,再把小雪球放在大雪球的上面,把水桶當它的帽子,把樹枝和掃帚當他的手,把紐扣當它的鼻子。 我害怕它在外面會冷我把我的圍巾圍在它的脖子上。
我同它玩了很久。
五、形容雪人的詩句
北風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六、描寫冬天雪人的古詩有哪些
1、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代: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譯文:
兩種風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吧香氣吹得四散。
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2、清平樂·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賞梅的興致中。后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不知不覺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又到梅花開放的時候,我卻漂泊天涯,兩鬢稀疏的頭發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3、雪梅·其二
宋代: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
譯文: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
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4、壽陽曲·江天暮雪
元代: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譯文:
風吹蕩汀洲遠遠望去像天空席卷著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線,何等壯闊。
漁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發現不記得歸路。此時漁翁灑脫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讓它帶著自己回去,在有濃厚云層的江面上只隱隱看見一艘小小的漁船。
5、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七、描寫雪人的句子有哪些
冬天的一個晚上下起了鵝毛大雪,早晨,雪停了,房子、樹都像披上了一層白紗。
小紅、小明和小剛在雪地里堆雪人。他們都穿上了羽絨服和靴子。
他們七手八腳地堆了起來。首先,小剛和小紅在堆雪人的身體,小明在堆雪人的頭。
這樣,雪人外形就堆好了。然后,小剛跑到大樹前,踮起腳尖兒,老半天才摘到一片樹葉。
小紅蹲在地上撿起了幾塊石頭。他們開始裝扮雪人了。
首先,用一片樹葉當作雪人的嘴,用一根胡蘿卜當雪人的鼻子,兩顆石子兒當作雪人的眼睛,還剩下的石頭當作雪人衣服上的紐扣,把圍巾圍在雪人的脖子上,把一把掃帚插在雪人的右手里。雪人堆好了,只見雪人胖乎乎的,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像兩顆黑珍珠。
鼻子紅彤彤的,嘴巴正在對我笑呢!好像在說:“太謝謝你們了,把我打扮的那么漂亮!”三個小朋友沉浸在歡樂當中。
八、描寫雪人的句子有哪些
慣性的輪子,禁欲的雪人。
大地棋盤上的殘局, 已擱置了多年。 一個逃避規則的男孩, 越過界河去送信, 那是詩,或死亡的邀請。
月上獨無眠,心事盈盈,何所思何所依何所憶,今宵又是簾卷西風座中人獨傷 月引人淺夢,憂心忡忡,何所夢何所見何所感,今夜又是清風徐徐成雪人獨夢 月落人獨醒,憂思漫漫,何所愁何所憂何所泣,今夕又是斷夢淺眠清醒不欲睡。 當北風呼嘯,山川盛著銀裝時,冬天來了。
辛勞的冬姑娘為麥苗蓋上厚厚的棉被,為大地鋪上銀色的厚地毯,小伙伴們在銀色的世界里打雪仗、堆雪人,無憂無慮的跑著、笑著,盡情地游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