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寫美德的詩句

          一、傳統美德的經典古詩有哪些

          (1)愛國 l、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清·吳研人 2、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游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4、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 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 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9、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 10、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渾:全、都)——宋·于謙 (2)立志 1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任:重大的使命。

          斯:這。空乏其身:使身體困乏。

          拂亂:擾亂。 所以:這是為了。

          動心:激勵心志。忍性:鍛煉耐性。

          曾:同增。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抵抗能力。)

          ——《孟子》 1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淫:迷惑,動搖自己的信念。

          移:改變自己的意志。屈:使自己屈服。)

          —《孟子》 13、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以奪志也。 ——《論語》 14、做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抱第一等識。

          —明·呂坤 15、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 ——清·梁啟超 16、身不能男兒列,志卻比男兒烈。

          畫工須畫云中龍,為人須為人中雄。 ——清·秋瑾 17、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 18、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寧知:哪知。

          墜:喪失。) ——唐·王勃 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

          ——萬松老人。

          二、關于美德的古詩詩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滿招損,謙得益。《尚書》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 3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5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2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2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3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三、關于美德的詩句、或名言,急要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四、中華美德詩句

          愛 國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明 志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16.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持 節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28.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31.不為窮變節,不為*易志。

          ——桓寬《鹽鐵論·地廣》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于謙《石灰吟》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自 強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42.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4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商君書·畫策》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50.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誠 信52.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55.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6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知 恥62.記己有恥。

          ——《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丑上》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66.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67.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龔自珍《明良論二》改 過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72.改過不吝。

          ——《尚書·仲虺(huǐ)之誥》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

          五、關于美德的名言有哪些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

          ——《孝經·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 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意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系上。

          ——(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于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羅素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于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

          六、關于美德的古詩詩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七、美德的名言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3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八、描寫中華美德的句子

          務 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荀子·性惡》謹于言而慎于行。

          ——《禮記·緇衣》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王充《論衡·薄葬》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荀悅《申鑒·俗嫌》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大義滅親。

          ——《左傳·隱公四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茍》: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在圣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衡之于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淮南子·修務訓》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圣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

          ——徐干《中論·賞罰》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桓寬《鹽鐵論·地廣》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于謙《石灰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勤 儉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示康》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列傳》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求 新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日新之謂盛德。

          ——。

          九、關于美德的名言警句

          1、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2、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盧梭

          3、雖然自尊心不是美德,但它是多數美德的雙親。——柯林斯

          4、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后世。——莎士比亞

          5、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達·芬奇

          6、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愈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

          7、快樂應該是美德的伴侶。——巴爾德斯

          8、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于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爾

          9、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10、德行是人人都贊美的,因為好人和惡人都可以從中打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狄德羅

          一、傳統美德的名言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

          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于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茍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

          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于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干,首先在于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并和善地對待朋友。

          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并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

          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

          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

          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

          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于(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

          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后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范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于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

          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

          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于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并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

          庸:功勞。 中華傳統美德名言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美德的詩句

          詩句

          帶比字的詩句

          閱讀(409)

          一、帶比字的成語 鱗次櫛比、無與倫比、將心比心、比比皆是、比翼雙飛、壽比南山、情比金堅、心比天高、朋比為奸、比肩接踵、比肩繼踵、無可比擬、比翼齊飛、比手劃腳、天

          詩句

          愛國主義的有關詩句

          閱讀(328)

          關于愛國主義的古詩《示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

          詩句

          望江臺的詩句

          閱讀(395)

          一、描寫海寧潮的詩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李廓《憶錢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

          詩句

          榕的詩句

          閱讀(352)

          帶有榕字的詩句 陸游《度浮橋至南臺》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 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 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

          詩句

          雪夜詩句

          閱讀(445)

          描寫雪夜的詩句有哪些1、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譯文: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____杜甫《絕句》譯文: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

          詩句

          紀念友人離世的詩句

          閱讀(326)

          一、悼念朋友去世的句子 1、我們這幾十年的朋友,風風雨雨經歷過,哭過笑過累過痛過,當一切歸于平淡,我卻沒來得及緊緊抓牢這份友誼,你悄悄地走了,沒有給任何人留下只字片語,老天和你

          詩句

          雪人詩句

          閱讀(322)

          描寫雪人的詩句 1、《雪人》作者:張琳沒有一個人,可以和雪人媲美。它的骨骼,它的皮肉,它的血液,還有,它的一顆心,都是雪做的。幾個孩子,在雪地上,堆起比他們高出一頭的雪人。他們終于從雪中找到了他們,心中的那個人。他們愛這個雪人,給它穿上花衣

          詩句

          描寫江潮的詩句

          閱讀(444)

          描寫江潮的詩句 1、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唐】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釋義:我問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釋義:春天的江潮水

          詩句

          帶斤字的詩句

          閱讀(342)

          一、帶斤字的成語 斤斤計較半斤八兩分斤撥兩秤斤注兩 掂斤播兩 分斤掰兩 斤斤自守 運斤成風斤車御史斤斤較量斤斤自守搬斤播兩半斤八面稱斤掂兩稱斤約兩掂斤播兩掂斤估兩掂

          詩句

          西湖詩句贊美

          閱讀(362)

          一、贊美西湖西湖的詩句有哪些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

          詩句

          詠荔枝的詩句

          閱讀(311)

          詠荔枝的詩句,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宋朝蘇軾《惠州一絕》)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明代徐《詠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顆冰,露濃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絕》)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無

          詩句

          琳的詩句

          閱讀(356)

          關于琳的詩句 關于琳的詩句:層城登云韶,王府鏘球琳 —— 唐 · 顧況《游子吟》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 唐 · 韓愈《調張籍》 層城發云韶,玉府鏘球琳 —— 唐 · 顧況《雜曲歌辭·游子吟》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 唐 · 李白《送

          詩句

          有哪些描寫荷花的詩句

          閱讀(298)

          形容荷花的詩句【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

          詩句

          望湖樓詩句

          閱讀(350)

          描寫望湖樓的詩句有哪些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宋代:蘇軾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2、《臨江仙·疾愈登望湖樓贈項長官》宋代:蘇軾多病休文都瘦損,不堪金帶垂腰。望湖樓上暗香飄。和風春弄袖,

          詩句

          帶比字的詩句

          閱讀(409)

          一、帶比字的成語 鱗次櫛比、無與倫比、將心比心、比比皆是、比翼雙飛、壽比南山、情比金堅、心比天高、朋比為奸、比肩接踵、比肩繼踵、無可比擬、比翼齊飛、比手劃腳、天

          詩句

          愛國主義的有關詩句

          閱讀(328)

          關于愛國主義的古詩《示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過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

          詩句

          望江臺的詩句

          閱讀(395)

          一、描寫海寧潮的詩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李廓《憶錢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

          詩句

          榕的詩句

          閱讀(352)

          帶有榕字的詩句 陸游《度浮橋至南臺》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 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云煙自古今. 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

          詩句

          紀念友人離世的詩句

          閱讀(326)

          一、悼念朋友去世的句子 1、我們這幾十年的朋友,風風雨雨經歷過,哭過笑過累過痛過,當一切歸于平淡,我卻沒來得及緊緊抓牢這份友誼,你悄悄地走了,沒有給任何人留下只字片語,老天和你

          詩句

          雪夜詩句

          閱讀(445)

          描寫雪夜的詩句有哪些1、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譯文: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____杜甫《絕句》譯文: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

          詩句

          雪人詩句

          閱讀(322)

          描寫雪人的詩句 1、《雪人》作者:張琳沒有一個人,可以和雪人媲美。它的骨骼,它的皮肉,它的血液,還有,它的一顆心,都是雪做的。幾個孩子,在雪地上,堆起比他們高出一頭的雪人。他們終于從雪中找到了他們,心中的那個人。他們愛這個雪人,給它穿上花衣

          詩句

          愛情詩句胡適

          閱讀(347)

          胡適的一首愛情詩 胡適寫詩不少,其中的愛情詩尤其可愛。不妨抱著“我但玩明月,更不想什么”的心情把玩一下也未嘗不可。醉和愛沈玄廬說我的詩“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的兩個“過”字,依他的經驗,應該改做“里”字。我戲做這首詩答他。

          <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亚洲丰满少妇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