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句子有哪些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譯文: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應當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海到天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林則徐 譯文:學海無邊苦作舟,只有勤奮學習,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譯文: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 只因為人已經站在山的最高峰。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譯文: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譯文: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勸學》 譯文:少年時不知道努力,老了想讀書發現太遲了。
二、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相近的詩詞有哪些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
——李白2.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戴叔倫 3.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賈島 4.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寇準 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賞析】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宿山寺》 唐代:賈島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譯文】 高聳的群峰寒氣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頂。
疏疏的樹木漏下幾點星光,月亮迎著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絕頂來人稀少,蒼松在林中猶如鶴立雞群。
一位年過八十的老僧,從未聽說過世間所發生的事情。 【賞析】 賈島的《宿山寺》載于《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三。
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鶴,一僧,來此一宿,不禁煩襟滌盡,皈依之念頓生。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體,詩人的筆意,地僻境清,遠離俗世,胸襟高潔,超群之致,隨手拈來,流露于字里行間,實在令人嘆而觀止。
三、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相近的詩詞有哪些
1.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李白
2.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戴叔倫
3.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賈島
4.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寇準
5.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賞析】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宿山寺》
唐代:賈島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譯文】
高聳的群峰寒氣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頂。
疏疏的樹木漏下幾點星光,月亮迎著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絕頂來人稀少,蒼松在林中猶如鶴立雞群。
一位年過八十的老僧,從未聽說過世間所發生的事情。
【賞析】
賈島的《宿山寺》載于《全唐詩》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鶴,一僧,來此一宿,不禁煩襟滌盡,皈依之念頓生。眾岫之寒,流星之爍,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體,詩人的筆意,地僻境清,遠離俗世,胸襟高潔,超群之致,隨手拈來,流露于字里行間,實在令人嘆而觀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類似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