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謁昭君墓 的詩意思詩什么
謁昭君墓 郭淑敏(1)出呼和浩特舊城向南二十華里,涉過大黑河,放眼望去,一座土丘拔地而起,這便是著名的青冢——昭君墓。
我駐足了,頓時肅然起敬、百感交集。(2) 哦,昭君,你好嗎?今日,你的漢家妹妹千里迢迢,看你來了。
(3)來前,我曾熟讀《漢書》,知道你本為良家女子,后來又為何選入宮中?一定是因為你的美貌。紅顏薄命啊!我不明白,上天為什么獨獨刻薄于女子,難道真的以為我們是男人的肋骨做成?(4)史載,你“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我認定,這是史家的曲筆。
你怎么會因“不得見御”而悲怨?縱然肯千金贈毛延壽,獲得百般“恩寵”,也不過漢皇手中一玩物罷了!“君不見,長門咫尺鎖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說不定你也曾“紅葉題詩”,片片楓葉染紅了護城河,但是多情公子何在?你又如何逃得出牢籠?縱然逃生,你可知事“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5)我不相信你竟“自愿和番,以息刀兵”,你是要博一博,改變自己的命運,對么?“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于是,你“請掖庭以求行”,你這不屈的女子!(6)告訴你的漢家妹妹,從漢都長安到漠北單于庭,茫茫戈壁,長長數月,千山萬水,你是如何走過來的?是騎馬、騎駱駝?還是乘氈車?我曾到過那荒漠,果真“黃云紫塞,掠地驚飆”,數百里無人煙。途中你曾在何處小憩?可咽得下奶茶、奶酪、手扒羊肉?可住得慣穹廬?披得慣氈裘?夜深人靜時,你一定難以成眠,抱起琵琶彈一曲吧,那曲調一定哀哀怨怨,纏纏綿綿,可是思念遠在秭歸的年暮的父母,還是幼年浣紗的香溪?歌罷低徊,只見前途渺渺,且又去無返日,永不得歸,故里永訣。
抬淚眼,百輛氈車皆胡姬,殘月如鉤……(7)告訴你的漢家妹妹,你在匈奴幾十年是如何度過的?遠在異鄉,你默默生兒育女,呼韓邪單于死了,你一定千百倍思念故鄉,因為,你曾上書漢帝,請求歸漢。漢帝為了社稷,敕命你“從胡俗”。
于是你再嫁呼韓邪長子,忍受了“子蒸其母”之奇恥,再婚之夜,昭君,你該有多少苦水要傾,要訴?卻又無處傾,無處訴!即使你如文姬一樣歸漢,昭君,你年老色衰,父母雙亡,拋兒棄女,又何處為家?(8)翻遍史書,昭君,無一處記載你終老何處?彌留之際,又咋何感想?我想,你一定雙淚長流,死不瞑目!縱然詩歌千首、戲曲萬段詠昭君,又有何用?唯挽你香消玉殞,難補你如花青春!(9)天蒼蒼、野茫茫,唯遺下一座青冢,教人感嘆,教人沉思。(10)昭君,你并不孤獨呵!遍睹中外名著、舞臺,又有哪一位姐妹幸免此難?無論中國外國,無論后妃、公主、貴婦、小姐、丫頭、賢妻良母、藝妓囚犯、神仙凡人,無論悲劇、喜劇,或是先喜后悲、先悲后喜,哪個不歷盡人間艱辛,有誰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天下半數為女子,該有女子的半邊天下啊!卻無女人存身之地!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女兒經……,女人的血淚流成河,盡染漫山之紅花楓葉啊!文人墨客卻搖頭晃腦、低吟輕唱。
執巨椽,寫出章章回回不朽之巨著,他們得以人以文傳,百世流芳!悲乎?哀乎?怨乎?怒乎?(11)昭君,青冢上千年綠草青青,可是你和姐妹們不昭之冤屈、不滅之魂靈?(12)世人稱青冢一日三變,“晨如峰,午如鐘,酉如縱”,可是真的?哦,你該如峰,挺起高高的胸膛;你該如鐘,敲響警世之轟鳴;你也確如縱,派生于腐朽之禮教。我更覺得,這青冢就像一枚砝碼,沉重的壓在心頭,我知道,我也該告訴今世、后世的姐妹們知道,天平的另一側,我們該付出多大的份量!那便是自尊、自愛、自立、自強。
(13)別了,昭君!別了,青冢!暮色里,我一步一步遠去.沒有回頭。(節選自{當代藝術散文集粹》,有刪改)12.全文采用第二人稱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回答。
(3分) 答:13.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1)難道真的以為我們是男人的肋骨做成?(2分) 答:(2)暮色里,我一步一步遠去,沒有回頭。
(2分) 答:14.第(9)段,作者寫道“天蒼蒼、野茫茫,唯遺下一座青冢,教人感嘆,教人沉思”,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感嘆”與“沉思”的內容。(4分) 答:15.有人認為第(10)段可以刪去,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簡要說明理由。
(6分) 答:12.采用第二人稱直接與王昭君對話,拉近了與王昭君的距離,顯得親切、自然而真實,便于抒發情感。(3分,意思對即可)13.(1)強調女子不應該成為男子的附屬品。
(2)表面上寫“我”離開昭君墓的姿態,實際上表達了作者與男女不平等的世俗決絕的態度。(4分,每句2分)14.感嘆王昭君紅顏薄命,難改命運;遠離親人,客死他鄉。
通過王昭君的命運思考女子的命運,認為女子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4分,“感嘆”與“沉思”的內容各2分)15.不同意。
因為這段文字在內容上由點到面,拓展了文章的廣度,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說明昭君的命運不是個例,在男權社會下女子苦痛的遭際是一樣的,她們是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的。
(6分,判斷1分,理由3分,說明2分)。
二、昭君出塞為主題的詩句
昭君辭
梁·沈約
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陽河。于茲懷九逝,自此斂雙娥。沾妝如湛露,繞臉狀流波。日見
奔沙起,稍覺轉蓬多。胡風犯肌骨,非直傷綺羅。銜涕試南望,關山郁嵯峨。始作陽春曲,
終成苦寒歌。惟有三五夜,明月暫經過。
王昭君二首
唐·白居易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消殘黛臉消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題昭君墓
翦伯贊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王昭君二首
李白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三、歌頌王昭君的詩句
王昭君唐。
李白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王昭君唐。
李白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相和歌辭·王昭君唐。駱賓王【樂府】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
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嚬。
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相和歌辭·王昭君唐。
梁獻【樂府】 圖畫失天真,容華坐誤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親。
淚點關山月,衣銷邊塞塵。一聞陽鳥至,思絕漢宮春。
王昭君辭魏晉。石崇我本漢家子。
將適單于庭。辭決未及終。
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
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
泣淚沾朱纓。行行日已遠。
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
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
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
對之慚且驚。殺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
積思常憤盈。愿假飛鴻翼。
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
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
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
甘為秋草幷。傳語后世人。
遠嫁難為情。王昭君三首唐。
郭震自嫁單于國,長銜漢掖悲。容顏日憔悴,有甚畫圖時。
壓踐冰霜域,嗟為邊塞人。思從漠南獵,一見漢家塵。
聞有南河信,傳言殺畫師。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辭·王昭君唐。沈佺期【樂府】 非君惜鸞殿,非妾妒蛾眉。
薄命由驕虜,無情是畫師。嫁來胡地惡,不并漢宮時。
心苦無聊賴,何堪上馬辭。王昭君二首 時年十七。
唐。白居易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知宮里時。
相和歌辭·王昭君唐。董思恭。
【樂府】 。琵琶馬上彈,行路曲中難。
漢月正南遠,燕山直北寒。髻鬟風拂散,眉黛雪沾王昭君唐。
崔國輔【樂府】 漢使南還盡,胡中妾獨存。紫臺綿望絕,秋草不堪論。
王昭君唐。崔國輔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時得見漢朝使,為妾傳書斬畫師。王昭君歌唐。
劉長卿【雜言】自矜嬌艷色,不顧丹青人。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人啼不語。北風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相和歌辭·王昭君唐。
上官儀】【樂府】】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
王昭君南北朝。庾信拭啼辭戚里。
回顧望昭陽。鏡失菱花影。
釵除卻月梁。圍腰無一尺。
垂淚有千行。綠衫承馬汗。
紅袖拂秋霜。別曲真多恨。
哀弦須更張。王昭君唐。
張仲素【樂府】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和。劍戟歸田盡,牛羊繞塞多。
王昭君唐。令狐楚【樂府】 錦車天外去,毳幕雪中開。
魏闕蒼龍遠,蕭關赤雁哀。王昭君唐。
胡令能【樂府】胡風似劍鎪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
詠史上·王昭君宋。陳普昭陽柘館貯歌兒,恨殺陳湯斬郅支。
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閼氏。詠史上·王昭君宋。
陳普出嫁氈裘得幾時,昭陽柘館貯歌兒。蛾眉莫怨毛延壽,好怨陳湯斬郅支。
詠史上·王昭君宋。陳普寧胡名號正當時,且有安棲得哺兒。
胡草似人空好色,青青合為故閼氏。詠史上·王昭君宋。
陳普呼韓骨冷復雕陶,夜夜穹廬朔月高。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
詠史上·王昭君宋。陳普甫出車延玉座傾,黃金無復贖娉婷。
騷人更望胡人返,不識松楸拱渭陵。王昭君唐。
李商隱【七絕】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顧人。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偶記賦王昭君謾錄之宋。鄭清之伐國曾聞用女戎,忍留妖麗漢宮中。
如知褒姒貽周患,須信巫臣為楚忠。青冢不遺芳草恨,白溝那得戰塵空。
解移尤物柔強虜,延壽當年合議功。追和常建嘆王昭君唐。
徐夤【五律】紅顏如朔雪,日爍忽成空。淚盡黃云雨,塵消白草風。
君心爭不悔,恨思竟何窮。愿化南飛燕,年年入漢宮。
王昭君宋。徐鈞畫工雖巧豈堪憑,妍丑何如一見真。
自是君王先錯計,愛將耳目寄他人。王昭君宋。
文同絕艷生殊域,芳年入內庭。誰知金屋寵,只是信丹青。
王昭君宋。文同幾歲后宮塵,今朝絕國春。
君王重恩信,不欲遣他人。王昭君宋。
文同極目胡沙滿,傷心漢月圓。一生埋沒恨,長入四條弦。
王昭君宋。文同不惜將黃金,爭頭買顏色。
妾貌自可恃,誰能苦勞力。王昭君唐。
無名氏【樂府】 猗蘭恩寵歇,昭陽幸御稀。朝辭漢闕去,夕見胡塵飛。
寄信秦樓下,因書秋雁歸。昭君墓宋。
汪元量一昔王昭君,遠嫁單于去。上馬出宮門,琵琶語如訴。
昔為漢宮妃,覓句繞沙磧。一吟三徘徊,日卓人影直。
孤鴻云中來,對我聲嚦嚦。乃知晴天好,物類各有適。
頃刻片云生,雪花大如席。王昭君宋。
趙蕃絕代方能入漢宮,畫圖何必要求工。縱令得幸因圖畫,已落君王疑信中。
王昭君唐。李中【樂府】 蛾眉翻自累,萬里陷窮邊。
滴淚胡風起,寬心漢月圓。飛塵長翳日,白草自連天。
誰貢和親策,千秋污簡編。王昭君南北朝。
鮑照既事轉蓬遠。心隨鴈路絕。
霜鞞旦夕驚。邊笳中夜咽。
王昭。
四、頌昭君的詩詞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李白《王昭君》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詩,對王昭君充滿著惋惜、同情。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這是杜甫經過湖北秭歸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詩集中地抒寫她的怨恨。
` 自矜驕艷色,不顧丹青人。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北風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劉長卿《王昭君歌》。
五、有沒有什么描寫王昭君的詩詞啊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注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
??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
??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
??應上“向黃昏”。環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
??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
??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
??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韻譯】: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
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
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評析】: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
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
留”兩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
絕唱。”信然。
【賞析】
題解
《詠懷古跡五首》是一組七言律詩,作于大歷元年(766),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陸續寫成。此為第三首,是杜甫離開夔州東下、途經荊州府歸州(今湖北秭歸)東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時所作。
有人認為,“詠懷”、“古跡”本是兩題,后人誤合為一,如果并讀,則不成話;有人則認為,借古跡以詠懷,詠古即詠懷,一題而兼有二義。從詩的內容主旨說,這兩種看法都有道理,但就語義而言,將“詠懷古跡”解釋為“歌詠懷抱、古跡”,“詠”字下有兩個賓語,一為“懷”,一為“古跡”,讀起來很別扭。而將“詠懷古跡”直接解釋為借古跡以詠懷”,用以解釋詩的內容主旨是確切的,但用以解釋題目含義,則不免牽強。實際上,“詠懷古跡”就是“懷古”,“詠懷”二字都是動詞,意為歌詠懷念,題目之義就是歌詠和懷念古跡。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死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軍百兩皆胡妃。
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乎,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翦伯贊(一)
旗亭〔旗亭〕本指古代的市樓或酒樓。這里指古代邊境用來偵察、望敵情的“亭候”(崗亭)遺跡。歷歷路茫茫,風雪關山道路長。
莫道娥眉無志氣,不將顏色媚君王。
(二)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通烽煙①〔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古時邊境有敵情,就在烽火臺舉火放煙,節節報警。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鳴鏑(dí)無聲五十年〕意思是說,漢朝與匈奴之間五十年沒有發生戰爭。鳴鏑,響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