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寫鹽城的詩詞,要七言的,個人創作也行
萬物有常性,性無不貴生。
鳳翔與駿奔,一一遠害情。彼沙上鷗,皎皎霜雪明。
夜宿滄浪靜,日浴滄浪清。何以狎溪人,溪人淡無營。
衎衎自飲啄,依依亦逢迎。徘徊兩無猜,何慕復何驚。
海天鶴鄉 瓢城門外枕水煙,黃海滔滔浪拍天。芳草綠遮生態宅,落霞丹鶴賈人船。
金灘珍鹿 日落金灘千里色,月瀉銀光一聲歌。昔年流徙遍人寰,今日回歸笑語多。
施氏遺蹤 先生豹隱海東邊,水泊陽山寫英雄。蟲魚殘碑足跡在,耐庵豈是“亡是公”。
西溪古韻 小鎮自古出大才,三朝宰相此中來。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溪泰山犁木街。
枯枝奇艷 枯樹牡丹七百載,卞氏父子手自載。雪地奇艷是吉日,疑似彩霞天外來。
鐵軍豐碑 當年重建起煙云,鐵軍一舉定乾坤。今朝何以慰豐碑,且看天地日月新。
縱湖秋色 草色蒹葭八月頭,慷慨大湖百頃秋。湖上人家燈火舞,小船圍網蟹籠收。
九龍戲珠 名為九龍似崖口,水勢浩蕩頌真君。奇樹五谷兆豐年,稻稷菽麥上白云。
金塔流輝 農行樓下泛金波,樓上看城凈綺羅。王謝烏衣能跨越,歸來舊燕創新窩。
迎賓集賢 串場兩岸有名景,驚起蛟龍噴浪腥。迎賓公園休閑地,千載高風集群賢。
二、給遠方朋友寫的一封信,介紹鹽城特點作文
在美麗的黃海之濱,鑲嵌著一顆閃耀的明珠,它就是風景如畫,美食飄香的鹽城,如果你們想來這美麗的地方,我一定會給你們當導游的。
鹽城有許多特產,伍佑糖麻花、大縱湖的螃蟹、秦南水牛肉、龍岡茈梨……其中最出名的就屬大縱湖的螃蟹了,大縱湖的螃蟹又叫醉蟹,這道菜是鹽城漢族傳統的名菜,和其他螃蟹不同的特點是它的蟹黃多,吃在嘴里肉質鮮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營養還豐富。不愧是鹽城漢族人傳統的名菜呀!雖然大縱湖的醉蟹的好處多,但是還有一些壞處呢!醉蟹使用時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等水果蔬菜同食,還不可以在使用醉蟹的時候飲用冷飲,不然會導致腹瀉。
除了大縱湖的美食,新四軍紀念館也是家喻戶曉,它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國唯一專業性的新四軍紀念館。鹽城還有許多著名的保護區,有大豐麋鹿保護區,射陽丹頂鶴保護區……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大豐的麋鹿保護區。
鹽城的大豐麋鹿保護區,境內擁有大面積的灘涂、沼澤、鹽堿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復雜,具有典型的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自1990年開展科普宣傳工作以來,保護區堅持節假日專人值班,專人講解,保證工作正常進行。
10年來,保護區采取多種形式,極為廣泛地開展以"野生物保護"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這里還有封神臺,觀鹿臺,生物大觀園……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觀鹿臺,這是仿北京南郊的觀鹿臺建設的,這個觀鹿臺,是為了給游客看鹿方便。
觀鹿臺的臺階是39層的,并被分成三個組成部分,象征了保護區發展的三個階段:引種擴群、行為在塑、野生放養。在此我們可以享受到皇室的待遇,看到一群悠閑的麋鹿。
除了觀鹿臺,我還喜歡那里的生物大觀園,熱帶雨林的奇異風貌、世界各式地貌的滄桑變化、蝴蝶谷的神秘悠遠以及“地球之腎”的奇特容顏……這里匯集了海、陸、空中各種珍稀動物的標本以及相關知識,是對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地點。鹽城,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地方不足,但是我相信在未來,這座城市一定是一個美麗,亮潔如新,有魅力的城市!。
三、介紹一種鹽城特產
楊五香腸
東臺市傳統名食。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一姓楊排行老五的巧廚在東臺城專售熏燒肉制品,尤以香腸為著名,人們稱為“楊五香腸”。近年東臺肉制品廠保持“楊五香腸”的傳統制作方法,以精、肥肉8:2配料,加入多種佐料,經腌、灌、烘、涼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鮮艷,美味可口。此品列入《中國名食指南》。
東臺魚湯面
東臺傳統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白湯面制作,手藝不凡,馳名遠近。原來這位廚師是選用鮮活鯽魚、鱔骨為主要原料,輔以熟豬油、姜蔥、蝦子等佐料,精心制作成于湯。用這種湯做的白湯面,湯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來到東臺者不吃餐魚湯面,則是一件遺憾的事。1924年東臺魚湯面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列名《中國小吃譜》。
奇園蟹黃包
鹽城市區的傳統名點。選用鹽城西鄉湖中的母蟹,其蟹個大、膘肥、黃多。和以豬肉、精面等原料制成,其味鮮美。
建湖藕粉圓子
建湖縣傳統名小吃。相傳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咱藕粉圓圓滑透明,富有彈性,柔軟細嫩,呈咖啡色。餡心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棗、瓜子等)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細嚼魚香不絕,避肥膩之諱。營養豐富,有健骨益血之功能。經濟學家費孝通品嘗后,在報刊上撰文評價,稱之為“珍品”。
伍佑醉螺
伍佑鎮特產。選用海灘中的泥螺腌制而成。明代民間早已有制作。每年夏季,選取產自灘涂上的個大、肉厚、不淀沙的鮮泥螺,經清水浸泡后,加入曲酒、赤砂糖等拌和,每天攪動,持續七天方可食用。其特點殼軟透明,酒香濃郁,咸甜適度,細嫩鮮美,為佐酒佳肴。裝壇密封后不變味、不變質,一年后啟封壇口,仍是香氣撲鼻。1982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土特產之一。行銷上海、四川、武漢等地。
大縱湖醉蟹
用大縱湖的蟹,配以優質曲酒、米酒、淮鹽、花椒、大料浸泡醉制,外觀似活蟹,肉質細嫩,風味獨特。醉味濃郁,香氣沁人,為佐酒佳品。1910年,在國際南洋勸業會上被評為一等獎,并獲獎章一枚。有詩句稱頌:|菊黃桂飄香早,淮揚競夸湖蟹好|。今鹽城市食品廠大縱湖分廠制作的壇裝|大縱湖醉蟹|,已成為佳品,作為宴請和饋贈之物,暢銷海內外。
野鴨灌湯包
鹽城市東部沿海灘涂、洼、洋、河、蕩地區的特產野鴨,數量極多。當地鄉民利用為制成一種冬季時令佳品“野鴨灌湯包”。用鴨肉切肉丁,輔以雞湯,伴瘦豬肉丁、蝦籽、濕淀粉為餡心,制成湯包,熱蒸而成。
拆燴推浪魚
鹽城海濱咸淡水交叉的河港有一種特產紅鮊魚,喜逆水前進,故又名推浪魚。民國初年,鹽城河渠菜館制作此菜,頗有名氣。制法為剔除魚的刺卡,配以火腿、醬瓜、豬油等,用魚湯燴制而成。外形完整,嫩而不碎,湯稠味濃,尤以秋末冬初食用最佳。
燴素魚皮
相
四、鹽城的特產是什么
楊五香腸nbsp;東臺市傳統名食。
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一姓楊排行老五的巧廚在東臺城專售熏燒肉制品,尤以香腸為著名,人們稱為“楊五香腸”。
近年東臺肉制品廠保持“楊五香腸”的傳統制作方法,以精、肥肉8:2配料,加入多種佐料,經腌、灌、烘、涼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鮮艷,美味可口。
此品列入《中國名食指南》。nbsp;東臺魚湯面nbsp;東臺傳統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這白湯面制作,手藝不凡,馳名遠近。原來這位廚師是選用鮮活鯽魚、鱔骨為主要原料,輔以熟豬油、姜蔥、蝦子等佐料,精心制作成于湯。
用這種湯做的白湯面,湯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來到東臺者不吃餐魚湯面,則是一件遺憾的事。
1924年東臺魚湯面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列名《中國小吃譜》。
nbsp;奇園蟹黃包nbsp;鹽城市區的傳統名點。選用鹽城西鄉湖中的母蟹,其蟹個大、膘肥、黃多。
和以豬肉、精面等原料制成,其味鮮美。nbsp;建湖藕粉圓子nbsp;建湖縣傳統名小吃。
相傳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咱藕粉圓圓滑透明,富有彈性,柔軟細嫩,呈咖啡色。
餡心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棗、瓜子等)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細嚼魚香不絕,避肥膩之諱。
營養豐富,有健骨益血之功能。經濟學家費孝通品嘗后,在報刊上撰文評價,稱之為“珍品”。
nbsp;伍佑醉螺nbsp;伍佑鎮特產。選用海灘中的泥螺腌制而成。
明代民間早已有制作。每年夏季,選取產自灘涂上的個大、肉厚、不淀沙的鮮泥螺,經清水浸泡后,加入曲酒、赤砂糖等拌和,每天攪動,持續七天方可食用。
其特點殼軟透明,酒香濃郁,咸甜適度,細嫩鮮美,為佐酒佳肴。裝壇密封后不變味、不變質,一年后啟封壇口,仍是香氣撲鼻。
1982年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土特產之一。行銷上海、四川、武漢等地。
nbsp;大縱湖醉蟹nbsp;用大縱湖的蟹,配以優質曲酒、米酒、淮鹽、花椒、大料浸泡醉制,外觀似活蟹,肉質細嫩,風味獨特。醉味濃郁,香氣沁人,為佐酒佳品。
1910年,在國際南洋勸業會上被評為一等獎,并獲獎章一枚。有詩句稱頌:|菊黃桂飄香早,淮揚競夸湖蟹好|。
今鹽城市食品廠大縱湖分廠制作的壇裝|大縱湖醉蟹|,已成為佳品,作為宴請和饋贈之物,暢銷海內外。nbsp;野鴨灌湯包nbsp;鹽城市東部沿海灘涂、洼、洋、河、蕩地區的特產野鴨,數量極多。
當地鄉民利用為制成一種冬季時令佳品“野鴨灌湯包”。用鴨肉切肉丁,輔以雞湯,伴瘦豬肉丁、蝦籽、濕淀粉為餡心,制成湯包,熱蒸而成。
nbsp;拆燴推浪魚nbsp;鹽城海濱咸淡水交叉的河港有一種特產紅鮊魚,喜逆水前進,故又名推浪魚。民國初年,鹽城河渠菜館制作此菜,頗有名氣。
制法為剔除魚的刺卡,配以火腿、醬瓜、豬油等,用魚湯燴制而成。外形完整,嫩而不碎,湯稠味濃,尤以秋末冬初食用最佳。
nbsp;燴素魚皮nbsp;相傳為清初鹽城兜率寺廚師首創。制法為將山芋粉放入沸水鍋中凝成粉皮,切成長方塊,成魚皮狀,輔以雞湯、火腿、雞脯肉等下鍋燒沸,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nbsp;香酥蘆花雀nbsp;鹽城市著名野味名菜。相傳已有100多年歷史。
鹽城近海多蘆葦,適宜蘆花雀(鶯啼鳥)棲息,在冬季蘆花放雀正肥時,雀聲清脆悅耳,為捕雀高產期,故該鳥又名蘆花囀。把雀取臟洗凈,每5頭雀,用花椒鹽75克,在雀身內外擦至鹽溶化為止。
清漬10分鐘左右,雀腹部朝上,放瓷缽內,加黃酒25克,蔥段50克,炸至黃色時取出。裝盤入席,隨帶花椒鹽或番茄沙司佐料蘸食。
nbsp;生熗條蝦nbsp;城沿海地區的名菜。因蝦呈長條形,取名條蝦。
又因蝦外殼白里透清,故又名白條蝦。秋冬季南游產仔,幼蝦于清明前后向北回游,此時蝦殼柔軟,肉質鮮嫩,又得名“迎春蝦”。
用此蝦制成的生熗條蝦名菜,為鹽城歷史上的節令佳品。明代即流傳”生吃螃蟹活吃蝦”,即指醉蟹熗蝦。
清代鹽城市區魚市口,就有鮮條蝦市場。民國年間,鹽城街市上以“松濤菜館”、“奇茗菜館”的生熗條蝦最為著名。
制法為選用清明前回游的幼蝦,清明后外殼變硬發紅,肉質轉老,只能熟吃。先剪去蝦爪、須,用冷開水洗凈瀝干,放入盆內,每500克蝦用15克曲酒、0.5克精鹽拌和5分鐘,以殺菌去腥。
再放入盤內,調以50克白醬油,30克白糖,15克香醋和適宜的紅腐乳汁、白胡椒粉、蒜末、姜末等調勻,淋上芝麻油就可品嘗。為酒宴佳肴。
nbsp;白燉鯔魚nbsp;鹽城有海產鯔魚。在沿海港口、河口、港灣內的咸淡水中,明代已盛產。
古人作詩有“鯔魚味美勝鱸魚”之句,人們多取其鮮者清蒸,別有海鮮風味,制作時又保留鮮魚原形,故。
五、鹽城家鄉特產廣告詞150字
鹽城特產
東臺魚湯面 原系宮廷食品,其湯濃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為傳統名點。1924年曾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建湖藕粉圓子 已有百年歷史。以上等藕粉為原料,用白糖、棗泥、芝麻粉拌以葷素油脂及桂花為餡丸,在開水中多次氽制而成。形如彈丸,呈淡紫色,嬌嫩肥澤,柔軟豐滿,甜而不膩,桂香滿口,享譽中外。
生熗條蝦 條蝦是鹽城沿海地區的特產。制法獨特:將生蝦先加鹽、曲酒殺菌去腥后,再加入腐乳汁、白醬油、白糖等輔料,即可食用。此菜尤以清明前食用最佳。
白燉鯔魚 鯔魚是鹽城名特海產,肉肥味美,配以豬油丁、火腿片、香菇片、筍片等,上籠以旺火蒸熟。燉熟的鯔魚肉呈蒜瓣狀,湯清味濃,色澤美觀,鮮嫩可口。
燴素魚皮 相傳為清初鹽城兜率寺廚師首創。將山芋粉放入沸水鍋中凝成粉皮,切成長方塊,呈魚皮狀,輔以雞湯、火腿、雞脯肉等下鍋燒沸,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鹽城奇園蟹黃包 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個大膘肥黃多的活母蟹和精面為原料制作,味道極鮮美,尤以奇園菜館的蟹黃包為佳,故名。
首烏糕 用濱海縣特產何首烏粉制成,味道鮮美,色質透明,可養生,可治白發,已成宴席佳品。
四鰓鱸魚 產于響水縣的灌河。嘴大、鱗細、體側扁。菜花時節魚體有黑白相間的花紋,又稱“菜花鱸魚”。魚頭部有重疊的鰓紋,看似四鰓。肉質細嫩,魚湯味鮮,可與雞汁媲美,舊時曾為貢品。
鹽城糖麻花 又名油繩,相傳已有2000多年歷史。特點是:香、甜、酥、脆,油而不膩,美味可口。被載入《中國風味特產指南》。
楊五香腸 生產歷史悠久,最早為東臺臺城楊五熏燒店制作經營,故名。楊五香腸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被列入《中國名食指南》。
阜寧大糕 已有2000多年歷史,糕片白如雪,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
伍佑醉螺 又名糖泥螺,始于清乾隆年間,其特點是:香、甜、脆、嫩,為助餐佐酒的佳肴。
大縱湖醉蟹 大縱湖蟹個大黃多。洗凈后,配以鹽城曲酒、米酒、淮鹽、花椒等原料醉制。該品具有外觀似活、肉質細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佐酒品鮮、營養豐富、不需烹調、攜帶方便八大特色,為宴席、旅游、饋贈的佳品。
龍岡茌梨 產于鹽都縣龍岡鎮北的沙崗地帶,該梨形似紡錘,味似嫩菱,平均單果重200克,最大達800克,果肉厚,含糖量在15以上,在省有關評比會上曾三次奪魁。
葛武嫩姜片 鹽都縣葛武醬制品廠生產,特點是鮮甜脆嫩、形如薄紙、美味可口。其制法是精選寒露前三天采收的鮮嫩生姜,經過13道工序制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