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辭中的所有詩句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離騷 九歌 天問 九章 遠游 卜居 漁父 九辯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隱士 七諫 哀時命 九懷 九嘆 九思
九歌: 東皇太一 東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九章: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七諫: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謬諫
九懷: 匡機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嘆: 逢紛 離世 怨思 遠逝 惜賢 憂苦 愍命 思古 遠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憫上 遭厄 悼亂 傷時 哀歲 守志
二、楚辭中含有子字的句子
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離騷》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九歌 少司命》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九歌 河伯》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九歌 山鬼》
晉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讒而不好。-《九歌 惜誦》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九章 涉江》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九章 懷沙》
吳信讒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憂。/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九章 惜往日》
孤子吟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 求介子之所存兮,見伯夷之放跡。/ 浮江、淮而入海兮,從子胥而自適。-《九章 悲回風》
見王子而宿之兮,審壹氣之和德。-《遠游》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漁父》
二子擁瑟而調均兮,余因稱乎清商。/ 比干忠諫而剖心兮,箕子被發而佯狂。-《惜誓》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七諫 沉江》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思比干之恲々兮,哀子胥之慎事。-《七諫 怨世》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忘而怨深。-《七諫 怨思》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讬。-《七諫 謬諫》
子胥死而成義兮,屈原沉於汨羅。-《哀時命》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九懷 尊嘉》
閔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楊之冤雛。/ 若龍逄之沉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九嘆 怨思》
驅子僑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淵。/ 若由夷之純美兮,介子推之隱山。/ 吳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九嘆 惜賢》
悼屈子兮遭厄,沉王躬兮湘汨。-《九思 遭厄》
俯念兮子胥,仰憐兮比干。-《九思 哀歲》
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孰期去斯,得兩男子?/ 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 水濱之木,得彼小子。/ 梅伯受醢,箕子詳狂?/ 稷維元子,帝何竺之?/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天問》
三、求《楚辭》里帶“蘭”的詩句,越多越好
《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
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
《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桂棟兮蘭??,辛夷楣兮藥房。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九歌·少司命》: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九歌·禮魂》:春蘭兮秋鞠,長無絕兮終古。
《九章·惜誦》檮木蘭以矯蕙兮, 申椒以為糧。
《九章·悲回風》:故荼薺不同畝兮,蘭茝幽而獨芳。
《招魂》:光風轉蕙,汜崇蘭些。
蘭膏明燭,華容備些。
蘭薄戶樹,瓊木籬些
蘭膏明燭,華钅登錯些。
結撰至思,蘭芳假些。
《大招》:茝蘭桂樹,郁彌路只。
《七諫·沉江》: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七諫·怨世》:蓬艾親入御於床笫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七諫·哀命》:惟椒蘭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九懷·匡機》:彌覽兮九隅,彷徨兮蘭宮。
《九懷·尊嘉》:余悲兮蘭生,委積兮從橫。
《九懷·蓄英》:將息兮蘭皋,失志兮悠悠。
《九懷·株昭》:亂曰:皇門開兮照下土,株穢除兮蘭芷睹。
《九嘆·逢紛》:懷蘭蕙與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九嘆·惜賢》:游蘭皋與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
《九嘆·憂苦》:葛藟虆於桂樹兮,鴟鸮集於木蘭。
《九嘆·遠游》:懷蘭茝之芬芳兮,妒被離而折之。
《九思·憫上》:懷蘭英兮把瓊若,待天明兮立躑躅。
四、楚辭全文的一些詩句
《楚辭》名句賞析 《楚辭》作為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于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
《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
《楚辭》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后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解讀】 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艱難! 顯然,我們可從這里發現,雖然屈原是楚國貴族,是個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間對勞動人民的深入接觸,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所以,在他的詩歌里常有憂國憂民的詩句。這句話就表現了他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解讀】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懊喪。
這兩句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
詩人為了實現理想,雖九死而無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終不悔。這種精神,影響了千百代人民。
3、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離騷》) 【解讀】 老百姓過日子樂趣各樣,我獨自愛修養習以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變我的思想,又怎能挫敗我遠大志向。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解讀】 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
體現了屈原一個至清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求索精神。 5、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九歌?國殤》) 【解讀】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6、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大司命》) 【解讀】 諭指詩人感嘆自己沒有新相知的歡樂,卻有與妻子生別離的悲苦。
后用以描述有情男女新相知的快樂和分別的痛苦。 7、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解讀】 鳥飛千里最終回到自己的老窩,狐貍死的時候,據說那個頭總是朝著它的出生地。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絕不背棄故國,最終要返歸故國的決心;后用來表達人們對故國故土的思念之情。
8、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屈原《九章?涉江》) 【解讀】 我不能改變志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志。
9、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九章?涉江》) 【解讀】 這是詩人屈原自己乘龍駕馬,去尋古帝重華(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樣亙古永存。
這兩句后用以指偉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價值。 10、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屈原《卜居》) 【解讀】 (現實)世界渾濁不清:蟬翼被認為重,千鈞被認為輕;黃鐘被毀壞丟棄,瓦鍋被認為可以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讒言獻媚的人位高名顯,賢能的人士默默無聞。 11、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龜策誠不能知事。(屈原《卜居》) 【解讀】 所謂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長處;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問題;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顯不了靈的地方。
您(還是)按照您自己的心,決定您自己的行為(吧)。龜殼蓍草實在無法知道這些事啊! 1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漁父》) 【解讀】 世人都被污染,唯獨我一人清凈;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13、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漁父》) 【解讀】 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可以洗我的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
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漁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幾句歌:滄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的水濁,可以洗我的腳。
這仍是“與世推移”的意思。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于清高。
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于“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
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出了兩種處世哲學。 1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 【解讀】 秋天的氣息是多么的讓人感到悲戚啊!蕭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敗景象。 這句話出自宋玉的《九辨》,宋玉是屈原的學生,寫過很多賦。
古人有悲秋的傳統,大都源于此句。是詩人對秋的體會,千百年來得到了大家的共鳴。
15、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16、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宋玉對楚王問》) 【解讀】 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的這句話表達了不為。
五、《楚辭》里有哪些詩
《楚辭》是以屈原為代表的一批詩人以“楚辭”體寫成的一批詩作的集子,其中可以確定為屈原所作的詩歌有25篇,即《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卜居》、《漁父》。
這些作品都是屈原卓越的藝術才能與浪漫、神秘、豐富多彩的楚文化尤其是楚民間文化相融合的結果,具有“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的特點。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離騷》《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寫的政治抒懷詩;一類是以《九歌》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詩人世界觀、人生觀的《天問》。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篇浪漫主義抒懷詩,也是“楚辭”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稱“楚辭”為“騷體詩”,并與《詩經》并稱“詩騷”。
《離騷》是詩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滿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委屈,凝聚憂憤、感慨于筆端寫成的。這首近2500字的長詩,敘述了詩人的身世和志向,通過表現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決心以身殉志的悲劇,反映了楚國統治階層中正直與邪惡兩種勢力的尖銳斗爭,暴露了楚國的黑暗現實和政治危機,表達了他為國為民而戰斗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
屈原是楚國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他曾滋蘭樹蕙培養人才,舉賢授能追求美政,同時致力于楚歌的改造和再創作。在屈原青春浪漫的早期,《九歌》誕生了。
《九歌》是屈原在當時楚國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它展示了這樣一個奇特、瑰麗、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這個世界不同于北方黃河流域那種古樸渾厚的風格,這里有莊嚴的東皇太一、威武的東君、變幻不定的云中君、纏綿哀怨的湘君、湘夫人、嚴肅的大司命、溫柔的少司命、熱情奔放的河伯、凄幽妖媚的山鬼、勇武剛強的國士魂;奇幻迷離的鬼神與幽峭朦朧的山水相交融,人對神的崇拜、景仰、眷戀與諸神之間的思慕、追求、渴望相映發,深沉的痛苦與淡淡的哀怨、綽約的身形與惆悵的心態相交織,這一切在屈原筆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忽起忽伏,忽斷忽續,感傷婉約的調子彌漫其中,這使得《九歌》成為楚辭中最細膩、最動人性情、最耐人用心細品的一組作品。
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很短暫。屈原固守著自己的美好理想,不斷向楚懷王提出通過改革來謀求國富民強的主張,極強烈地體現著中國知識分子深沉的憂患意識,主動的使命感和堅定的執著精神,但風云變幻的政治斗爭中僅有這些還不夠,懷王的昏庸、奸臣的詆毀,小人的構怨使政治經驗上略顯單純的屈原漸漸由中心被推到邊緣,屈原憂心如焚,但卻無能為力,這就決定了屈原的悲劇命運,他的理想、人格與現實的矛盾沖突是無法解決的,從此他將在這種矛盾的重壓下走上一條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記載這條長路上屈原行跡心跡的就是《離騷》、《九章》、《天問》等作品。
楚國一天天接近淪亡的境地,楚懷王客死秦國,秦將白起攻陷了楚國首都,早已與屈原勢不兩立的楚頃襄王即位后只能讓屈原在流放的路上走得更遠。孤獨的屈原來到了楚國先王之廟,看見墻壁上前人留下的天地山川歷代興亡的壁畫,他的思索與激情相交織,向總括萬物的“天”提出了質問,創作出了舉世罕見的奇文《天問》。
《天向》是一篇奇特而深邃的哲理詩,以“曰”字開頭,通篇采用問難的形式,一連串提出172個問題,從天地開辟,山川自然問到夏商周三代的興亡,一直問到楚國和他自己,這么多的疑問寄寓著屈原的思索:如果天有道,道是公平的,那么自己的命運為什么坎坷多艱?如果天無道,不公是常理,那么自己存在和奮斗的價值與意義何在?屈原的自我煎熬與痛楚漸深了:作為知識分子,作為楚國貴族,奉獻自己的全部才華與能力報效祖國振興國家是屈原必然的選擇,然而在兩代昏庸君王統治下,耿介高潔的屈原四處碰壁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作出妥協與群小黨人同流合污,也許政治事業上能顯達,但這與屈原的高潔人格相悖;效法各國奔走的游說之士,另擇他國,這又完全拋棄了自己的愛國興國理想,那么保持自己的品格,正道直行,眼前又幾乎無路可走。屈原真的到了“窮途”,可是“詩必窮而后工”,屈原的詩篇也漸漸被磨礪得沉郁濃重了,這一路上斷斷續續的矛盾、猶豫的心理歷程的真實記錄就是《九章》,《九章》無疑是作鋪墊、補充,來呼喚《離騷》的。
知識分子的獨善情懷、高潔品格,政治家的用世激情,愛國者的依依鄉戀與殘酷、無奈、失意的現狀交織在一起,化作悲劇性詩的火焰,在屈原心中灼燒,詩人快要自焚了,這時的屈原已近乎顛狂狀態了,他以峨冠博帶,與日月爭光的形象自許,但行吟在汩羅江畔的他卻是形容枯槁、顏色憔悴了,披頭散發落魄已極了,他要以詩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他只能以詩人的方式全美自己!偉大而孤獨的詩人在重重困境中以命中注定的悲劇的方式堅守了自己的心靈與理想,汩羅江的浪花永遠吟唱著屈大夫最雄偉壯麗的詩篇——《離騷》。這首長篇政治抒情詩是屈原生平、理想、情感、斗爭的藝術性訴說,我們從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憂患意識:他對于民族故國一往而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為了自己的祖國忍辱負重含悲苦行,山河破碎,黍。
六、含有章的詩句有哪些
《正日臨朝》李世民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
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巖廊。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采芙蓉》李世民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賦得李》李世民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尋。鶯啼密葉外,蝶戲脆花心。
麗景光朝彩,輕霞散夕陰。暫顧暉章側,還眺靈山林。
《答司馬承禎上劍鏡》李隆基寶照含天地,神劍合陰陽。日月麗光景,星斗裁文章。
寫鑒表容質,佩服為身防。從茲一賞玩,永德保齡長。
《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李隆基廣學開書院,崇儒引席珍。集賢招袞職,論道命臺臣。
禮樂沿今古,文章革舊新。獻酬尊俎列,賓主位班陳。
節變云初夏,時移氣尚春。所希光史冊,千載仰茲晨。
《千秋節宴》李隆基蘭殿千秋節,稱名萬壽觴。風傳率土慶,日表繼天祥。
玉宇開花萼,宮縣動會昌。衣冠白鷺下,帟幕翠云長。
獻遺成新俗,朝儀入舊章。月銜花綬鏡,露綴彩絲囊。
處處祠田祖,年年宴杖鄉。深思一德事,小獲萬人康。
《送張說巡邊》李隆基端拱復垂裳,長懷御遠方。股肱申教義,戈劍靖要荒。
命將綏邊服,雄圖出廟堂。三臺入武帳,八座起文昌。
寶胄匡韓主,華宗輔漢王。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
盡節恢時佐,輸誠御寇場。三軍臨朔野,駟馬即戎行。
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云臺先著美,今日更貽芳。
《吊白居易》李忱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唐明堂樂章?外辦將出》武則天總章陳昔典,衢室禮惟神。宏規則天地,神用葉陶鈞。
負扆三春旦,充庭萬宇賓。顧己誠虛薄,空慚馭兆人。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制》鮑君徽睿澤先寰海,功成殿武韶。戈鋋清外壘,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玉筵鸞鵠集,仙管鳳凰調。
御柳新低綠,宮鶯乍囀嬌。愿將億兆慶,千祀奉神堯。
《酬于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包佶桂嶺千崖斷,湘流一派通。長沙今賈傅,東海舊于公。
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金閨文作字,玉匣氣成虹。
翰墨時招侶,丹青夙在公。主恩留左掖,人望積南宮。
巧拙循名異,浮沉顧位同。九遷歸上略,三已契愚衷。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山曉重嵐外,林春苦霧中。雪花翻海鶴,波影倒江楓。
去札頻逢信,回帆早掛空。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韓休一德光臺象,三軍掌夏卿。來威申廟略,出總葉師貞。
受鉞辭金殿,憑軒去鼎城。曙光搖組甲,疏吹繞云旌。
左律方先凱,中鼙即訓兵。定功彰武事,陳頌紀天聲。
祖宴初留賞,宸章更寵行。車徒零雨送,林野夕陰生。
路極河流遠,川長朔氣平。東轅遲返旆,歸奏謁承明。
《郊廟歌辭?祭汾陰樂章?壽和》蘇颋禮物斯具,樂章乃陳。誰其作主,皇考圣真。
對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澤如春。
《祭汾陰樂章》蘇颋禮物斯具,樂章乃陳。誰其作主,皇考圣真。
對越在天,圣明佐神。窅然汾上,厚澤如春。
《餞郢州李使君》蘇颋楚有章華臺,遙遙云夢澤。復聞擁符傳,及是收圖籍。
佳政在離人,能聲寄侯伯。離懷朔風起,試望秋陰積。
中路凄以寒,群山靄將夕。傷心聊把袂,怊悵麒麟客。
《春晚紫微省直寄內》蘇颋直省清華接建章,向來無事日猶長。花間燕子棲鳷鵲,竹下鹓雛繞鳳凰。
內史通宵承紫誥,中人落晚愛紅妝。別離不慣無窮憶,莫誤卿卿學太常。
《敬和崔尚書大明朝堂雨后望終南山見示之作》蘇颋奕奕輕車至,清晨朝未央。未央在霄極,中路視咸陽。
委曲漢京近,周回秦塞長。日華動涇渭,天翠合岐梁。
五丈旌旗色,百層枌橑光。東連歸馬地,南指斗雞場。
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珰。由余窺霸國,蕭相奉興王。
功役隱不見,頌聲存復揚。權宜珍構絕,圣作寶圖昌。
在德期巢燧,居安法禹湯。冢卿才順美,多士賦成章。
價重三臺俊,名超百郡良。焉知掖垣下,陳力自迷方。
《奉和幸禮部尚書竇希玠宅應制》李乂家住千門側,亭臨二水傍。貴游開北地,宸眷幸西鄉。
曳履迎中谷,鳴絲出后堂。浦疑觀萬象,峰似駐三光。
草向瓊筵樂,花承繡扆香。圣情思舊重,留飲賦雕章。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保大舞》郭子儀於穆文考,圣神昭章。肅勺群慝,含光遠方。
萬物茂遂,九夷賓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熱門成語接龍染翰成章剛腸嫉惡鴻鵠將至磨礪以須刺股懸梁敬姜猶績短刀直入束發封帛生死不渝步人后塵掃鍋刮灶啜英咀華纏綿悱惻米鹽博辯無堅不陷龍德在田才高行潔運籌決算含冤莫白各安生業。
七、詩經或者楚辭中含有 梓 的詩句
1.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韓愈《符讀書城南》
2.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憂鬼神
荊衡杞梓 杞梓之林 梓做三日 。——莊子《達生》
3.鐵江泥泥,其流長深。奕奕新堂,有書有琴。
有橋在高,有梓于陰。君子慶只,少伊氏之覃。
宜爾家屋,和樂且湛。鐵江湯湯,其流深長。
奕奕新堂,鳳鳴于陽。左書右琴,其椅其桐。
君子居止,嘉賓式燕以慶。子孫樂只,壽考不忘。——樂府詩《楊維楨集》
4.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第50回)——曹雪芹《紅樓夢》
5.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詩經《定之方中》
八、求 帶章字的詩
【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崔顥
洛陽二月梨花飛,秦地行人春憶歸。揚鞭走馬城南陌,
朝逢驛使秦川客。驛使前日發章臺,傳道長安春早來。
棠梨宮中燕初至,葡萄館里花正開。念此使人歸更早,
三月便達長安道。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蕩日曲河邊。
萬戶樓臺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秦川寒食盛繁華,
游子春來喜見花。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
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貴里豪家白馬驕,
五陵年少不相饒。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可憐錦瑟箏琵琶,
玉臺清酒就君家。小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