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心靜的詩句有哪些
1、會靜由吾心--唐 包融 《酬忠公林亭》
2、蕭然靜客心---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3、對之心亦靜--唐 白居易 《白牡丹 和錢學士作》
4、自靜其心延壽命--唐 白居易 《不出門》
5.《幽興》陸游
池水車初滿,荊籬補已成。身閑詩簡淡,心靜夢和平。雁后寒鴉至,楓先桕葉赬。居然足幽興,未嘆歲崢嶸。
6.《山居十三首》蔡格
何思何慮只寂然,由來心靜類修禪。一去無多路□□,直啟玄關叩洞天。
7.《山中》陸游
草閣留云宿,溪橋引鶴行。身閑詩曠逸,心靜夢和平。石乳無時滴,松肪徹夜明。山中足幽趣,不是傲公卿。
二、形容心靜的詩句有哪些
1. 《白贊》陳郁
年主九秩開,凡臉映碧眼,心靜寸心安,味窮百事懶。由中以至和,聞道亦非晚。
2. 《山中》陸游
草閣留云宿,溪橋引鶴行。身閑詩曠逸,心靜夢和平。石乳無時滴,松肪徹夜明。山中足幽趣,不是傲公卿。
3. 《性拙》俞桂
性拙難為巧,年來陰屢經。身閑詩謾賦,心靜夢能靈。富貴如朝露,英雄幾曉星。尋思世間事,日影過中庭。
4. 《山居十三首》蔡格
何思何慮只寂然,由來心靜類修禪。一去無多路□□,直啟玄關叩洞天。
5. 《幽興》陸游
池水車初滿,荊籬補已成。身閑詩簡淡,心靜夢和平。雁后寒鴉至,楓先桕葉赬。居然足幽興,未嘆歲崢嶸。
三、形容“心靜如水”的詩句有哪些
1、《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譯文: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 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并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
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禪院多么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5、《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著覺。 起坐彈鳴琴。起床坐著彈琴。 薄帷鑒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風吹我襟。清風吹著我的衣襟。 孤鴻號外野,孤鴻(天鵝)在野外哀號。 翔鳥鳴北林。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 徘徊將何見?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么呢?憂思獨傷心。
四、形容“心靜”的古詩詞有哪些
《清夜琴興》
唐代:白居易
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
響馀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宋代: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哪些古人心靜如水啊?
陶淵明 王維 蘇軾 鄭板橋 黃庭堅
五、形容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六、描述心靜的古詩詞
心靜的詩句
1、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4、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5、一蓑煙雨任平生。
6、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7、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8、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9、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0、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11、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12、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1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4、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15、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16、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17、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19、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0、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22、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23、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24、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25、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26、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猶有數行書,秋來書更疏。
2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28、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29、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
30、回首向來瀟灑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七、能讓人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
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
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八、描寫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
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
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