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蟬蟲脫殼過程的名言或詩句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聲響亮而高遠,古往今來,那“知了,知了”的鳴唱,曾使情感豐富而細膩的詩人們寫下了諸多優美動人的詩篇。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岳《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范《后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
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
(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一處。
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里,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里所說:“蟬聲無一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一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 雍裕之:“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
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宋 劉克莊“何必雍門彈一曲,蟬聲極意說凄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
(3)古人誤卻以為蟬是靠餐風飲露為生的,故把蟬視為高潔的象征,并詠之頌之,或借此來寄托理想抱負,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應該提到的當然是被稱為唐代詠蟬詩之“三絕”: 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在獄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蟬》 三首詩都是唐代借詠蟬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異,各臻其妙。
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此之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小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于曩時,將蟲響悲乎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
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
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
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
庶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余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云爾。
(4)與詠燕詩不同,詠蟬詩中也有譏諷蟬之污濁者。代表之作當屬唐末詩人陸龜蒙和羅隱的《蟬》詩 。
陸龜蒙:“只憑風作使,全仰柳為都。一腹清何甚,雙翎薄更無。”
羅隱:“大地工夫一為遺,與君聲調偕君綏。風棲露飽今如此,應忘當年滓濁時。”
在陸之筆下,蟬是卑鄙無能之輩;而羅之筆下,蟬則是趨炎附勢之徒。 兩詩借蟬言志,旨在諷刺批判唐末的社會腐敗、官場昏暗。
(5)其余如: 唐人雍陶的“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
二、金蟬脫殼可以用哪些詩句形容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后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于孫臏出山,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于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谷子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將此事推于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后截斷后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第二集:笑里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谷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鐘離秋照顧孫臏。鐘離秋鐘情于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之情,設下圈套,栽臟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師為他醫腿,并讓鐘離秋繼續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第三集:假癡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鐘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谷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鬼谷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鐘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于衷,仍瘋瘋癲癲。鐘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鐘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集: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鐘離家說情,鐘離秋的姐姐鐘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鐘離秋癡心不改,并與姐姐大鬧一場。
鐘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鐘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鐘離春只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后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鐘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臥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三、描寫蝴蝶脫殼的句子
蝴蝶藍\r\n作者:俺\r\n蝴蝶戀花花自香,\r\n花似蝴蝶隨風旸。
\r\n娉婷一只流連蝶,\r\n花中覓偶空作忙。 \r\n冬盡花猶芳,\r\n臨水殊情忙。
\r\n何處守蝶蹤?\r\n近知香暗動。 \r\n蘭蝶舞\r\n風冷秦樓水映月,\r\n日暖蘭亭花戀蝶。
\r\n不將清香比君子,\r\n但矜冰色身自潔。\r\n小苑花繁映日紅\r\n雙飛藍蝶舞花叢\r\n無風只覺花枝動\r\n原是蝶兒賞花容 \r\n仿佛蝶落碧葉間,\r\n姹紫嫣紅翼彩添。
\r\n已然眾仙皆沉醉,\r\n蜂蝶尋芳識真顏。 \r\n戀戀紅塵多茫然\r\n姹紫嫣紅托牡丹\r\n可憐路人不盡知\r\n叢林深處蝴蝶藍。
四、描寫破繭成蝶的詩句有哪些
1、蝴蝶飛
唐代:李賀
楊花撲帳春云熱,龜甲屏風醉眼纈。
東家胡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
譯文如下:蝴蝶輕輕撲打著室內的臥帳,臥帳里散發著春天的溫熱氣息。床前一幅華貴的龜甲屏風,床上搭著她那美麗的彩衣。年輕的丈夫長期出門在外,就像蝴蝶一樣到處飄飛。正在今日這個時候,他騎著白馬回到自己家里。
2、醉中天·詠大蝴蝶
元代:王和卿
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
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譯文如下:掙破了那莊周的夢境,來到現實中,碩大的雙翅駕著浩蕩的東風。把三百座名園里的花蜜全采了一個空。誰知道它是天生的風流種,嚇跑了采蜜的蜜蜂。翅膀輕輕搧動,把賣花的人都搧過橋東去了。
3、玉蝴蝶·秋風凄切傷離
唐代:溫庭筠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搖落使人悲,斷腸誰得知。
譯文如下:凄凄切切的秋風已吹起,天氣轉涼了,遠游的人兒還沒有歸來,不禁叫人牽腸掛肚,增添離別的感傷。現在塞外應該是衰草遍野,滿目枯黃了吧,而飛往江南的北雁還遲遲未到。
嫩臉已經變衰如芙蓉般凋謝,新眉也像楊柳的葉子失去了往日的顏色。她見到秋天里眾芳搖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滿了悲傷,可是那柔腸寸斷的離愁別情,又有誰知道呢?
4、曲江二首
唐代: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譯文如下:落下一片花瓣讓人感到春色已減。如今風把成千上萬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發愁?且看將盡的落花從眼前飛過,也不再厭煩過多的酒入口。翡翠鳥在曲江上的樓堂上作巢,原來雄踞的石麒麟現今倒臥在地上。
仔細推究事物盛衰變化的道理,那就是應該及時行樂,何必讓虛浮的榮譽束縛自身呢?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但見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飛,時不時點一下水。傳話給春光,讓我與春光一起逗留吧,雖是暫時相賞,也不要違背啊!
5、望江南·江南蝶
宋代:歐陽修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
譯文如下:江南的蝴蝶,雙雙在夕陽下翩翩起舞。長得像何晏那樣美,在花叢中流連,吸吮花蜜,生性輕浮放浪。
下過小雨后,蝴蝶沾水發膩的粉翅在夕陽的照耀下,發出微光。它剛隨著蜜蜂飛進小院,又陪柳絮越過東墻,經常為鮮花奔忙。
五、金蟬脫殼成語插圖
金蟬脫殼:指蟬脫去外殼的蛻變。
比喻制造或利用假象脫身,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或比喻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出自 元·關漢卿《謝天香》。
【基本解釋】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巧妙地脫身逃遁,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英文釋義】 a cicada casting off its skin -- to do a quick change 【引證解釋】 1.比喻趁暫時未被對方察覺,制造或利用假象,乘機逃脫。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四折:“天也,我幾時能夠金蟬脫殼?”《西游記》第二十回:“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
茅盾《子夜》二:“他一定感到恐慌,因而什么多頭公司莫非是他的‘金蟬脫殼’計罷?” 2. 比喻蛻變改易。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先則人隨簫笛,后則簫笛隨人,是金蟬脫殼之法也。”
瞿秋白《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古代 中國 文,現在脫胎換骨,改頭換面,用了一條金蟬脫殼的妙計,重新復活了起來。” 成語辨析 近義詞:瞞天過海:指事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無從發覺。
反義詞:作繭自縛、甕中捉鱉、老樹盤根等 成語用法:用來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來轉移別人的視線;才得以逃脫。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
六、描寫破繭成蝶的過程的詩句
(宋)張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滄浪。
蟬蛻塵埃外,
蝶夢水云鄉。
李商隱四首
其一
孤蝶小緋徊,
翩翾粉翅開。
并應傷皎潔,
頻近雪中來。
心墻
我弄丟了自己的影子
太陽蝸居在云的深處
不肯出來
被一個念頭擊中
落花提前結束了
整個夏天
那些未能出生的果子
還在遙遙盼望著
和秋天相見的日子
礁石從河岸上站立
抖抖衣襟上的積塵
潮水跟著消失
幾朵來不及謝的水花
別上風的衣角
一些來不及種植的詩句
腐爛成泥
花落的聲音
一
一朵錯過花期的蓓蕾
花瓣借與了東風
尚有一瓣,躺在夏
汗水涔涔的臂彎
猶自做著春夢
把歸鄉的日期
再次遺忘
所有的時光集中起來,往后退縮
象一簇原本熱烈的火
喘息著,將要燃盡
溪水抱著滾燙的巖石
熱烈擁吻
消瘦了身軀
傾聽星子漸次燃燒
在天際
象無數的煙火
明滅在耳畔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
等待一朵花慢慢地變成香甜的果子
二
合掌,禱告
收攏起一種姿意的生活方式
從這一刻起
佛門打開,外面秋深似海
三
為了另外一種的虔誠
我足足和春風鬧了三個月
才把和秋天的約會
定在瓜果飄香的季節
為了約會,我必須長大
成熟的代價
是用如花的容顏
換取一張開啟心靈的門票
和秋天的約會,舍棄
一切表面的浮華
來吧,翩翩起舞
一場豐盛的心靈之約
味覺是宴會中唯一的賓客
四
我的身軀,從輕盈到沉重
象雪的融化,滋養一片繁榮
在季節匆忙的縫隙里輪回
來不及嗟嘆
花萼騰出手,按響門鈴
花落的聲音,旋開一道門
我從門外
進入門內
五
失去呼吸的花
盤腿坐在花萼上
生命以一種微笑的形式調零
而果子尚在趕路的途中
什么都不知道
六
這是一朵蘋果花吧
也是為了秋天的約會,披星戴月而來
人們在它橫躺著的身體里,發現一顆
最大的恒星
七
春姑娘的裙裾,一圈圈縮短
露出頎長的雙腿,奔跑
花瓣往后仰倒
只有花蕊,兀自挺著
把手伸到秋的衣兜里
想探個究竟
抓了一把秋涼
和一些,在醞釀中的果子的
甜香
八
風穿過枝丫
那些潮水,迂回著
退回月亮的體內
月亮滴下來
最后一次灌溉
無土的天空
sorry……我只有詩歌,看你要不……
花落的聲音,驚醒了
一枚紅熟的果子
從花萼似的云端里,鉆出來